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多数国家民众认为:遏制中国,美不会得逞”

“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而认为美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只有31%。”这是《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期进行的33国民意调查上半部分显示的结果。在下半部分关于本国发展、全球化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国际合作等主题的调查中,各国受访民众认为,中美两国目前的实力领先于他国,并对两国扮演“全球发展领导者”的角色有很大的期待。《环球时报》邀请10多位中外学者和分析人士对此次民调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认为,世界格局正呈现“东升西降”的变化趋势,美国想拉拢其他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多数国家民众认为:遏制中国,美不会得逞”

美国所说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核心逻辑是什么?33国近半数受访民众认为,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核心逻辑其实就是“美国秩序”。

东升西降,“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

本次调查有关“您如何评价当下的个人或家庭状况、本国综合状况”这一问题的结果显示:韩、日和土耳其三国认为个人或家庭状况“不好”的民众占比高于其他国家;中国、阿联酋、沙特、印度、越南五国民众对本国综合状况的评价最高,给予正面评价的民众比例均不低于一半,其中中国最高,接近八成;英、法、德、希腊、波兰、日、韩、巴西等17个国家中,认为“不好”的民众占比均超过一半。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美国自身经济出现问题后,便恶意制造“美元潮汐”,并不断在欧洲和台海制造矛盾和紧张气氛,以让资本向美国转移,外加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升,英法德日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有被美国“掏空”的趋势。这些国家的民众通过横向对比发现,本国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高企,因此对本国不容乐观的现状和前景多有担忧。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看来,相关国家民众对本国综合状况不太满意,也与该国经济政策偏向精英与高收入阶层、忽略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有关。

资料图

资料图

调查显示,印度、巴基斯坦民众更期待本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埃及期待“全面发展”的民众相对较多。埃及“门户新闻网”总编迪布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埃及是“阿拉伯之春”闹得最凶并深受其害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埃及民众痛定思痛,渴望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不仅埃及人期待“全面发展”,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对稳定与发展充满憧憬。

在谈及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民众认为“未来5年本国能实现所期待的发展状态”时,高凌云表示:“世界格局正呈现‘东升西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发展机会远多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亚洲国家的民众对未来发展有信心的重要原因。

调查问题“哪些国家近十年的发展相对更成功、希望本国发展更多借鉴哪国经验”的结果显示,认为中美两国更成功的比例均近四成;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更倾向于借鉴中国发展经验;韩国、巴西、波兰等国更愿意学习美国。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程宏亮看来,这一结果是相关国家对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认知的自然反映。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研究与借鉴势必增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则认为,日、韩、波兰等国在安全上依附于美国,因此受美影响更大。如今,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与美持平,在非洲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经验不仅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条件,也为希望快速发展并同时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反对北约部署,看清“美国优先”

在有关“哪些国家正在为全球发展发挥着积极且显著的作用”的问题中,33国平均数据显示:均有四成左右民众认为中、美两国作用显著,其中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中国等国民众认可中国的占比超过一半;日、韩、菲律宾、越南、印度、波兰、巴西、美国等国对美国的认可率高于中国。张胜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一贯的原则是,在全球发展中发挥与自己实力相称的作用。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与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各国民众认为两国发挥的影响力相当,这足以说明中国对全球发展的建设性作用已大大超出其实力。

“多数国家民众认为:遏制中国,美不会得逞”

关于“全球化进程正处于哪个阶段”的问题,33国平均数据显示:32%的人认为处在“衰退阶段”,认为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比例相近,均超过两成;8%的人认为处在“萌芽阶段”,4%的人认为处于“中止或死亡阶段”。这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化的评价相对更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认为,相关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显示,从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是“超级全球化时期”,此后全球进入“慢全球化时期”,但新兴市场国家一直比发达国家更为积极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发展之中。

调查显示,希望美国、中国担任“全球发展领导者”的民众相对较多。程宏亮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今后在外交活动中具备更多机遇和空间,能将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软实力,获得更多国家民众的认可。张胜军则表示,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多作用,这其实也表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霸权做法正在严重削弱其领导力。谈及部分民众选择德国为“全球发展领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认为,这与德国战后长期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的国际形象有关,但德国还缺乏领导全球发展的能力。德国要想在全球发展中起更多积极作用,必须坚定奉行和平发展政策。在欧盟战略自主举步维艰的背景下,德国只有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加强合作,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调查显示,仅有不足三成(10%强烈支持,17%比较支持)的受访民众“支持美国或北约组织在其国家境内或周边部署军事力量”,且主要支持者集中在几个北约国家。在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看来,北约不受更多国家欢迎与其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干涉主义有关。作为“冷战遗产”的北约在地区安全上一直坚持西方中心主义,将自身立场强加给别人,造成地区问题复杂化,其继续扩大势力范围的企图也会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化。

近半数受访民众认为,美国政府所说“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美国秩序”,甚至法国、英国、希腊和韩国等国均有不少民众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美国优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认为,美国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以牺牲他国利益和安全为代价,以满足美国不健康的全球领导地位的诉求,是让世界各国输血给美国的一种不平等秩序,这必然会招致世界上真正希望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秩序的国家和民众的反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反对外国力量干预本国内政,其中俄罗斯、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沙特五国民众反对的比例均超过六成。李海东表示,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国家自主和不受外国势力摆布十分在意,他们对于个别国家任意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越来越难以接受。随着新兴经济体治理能力普遍增强,它们不再愿意成为西方国家的跟班,更愿意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内政、外交和经济事务。

中国“朋友圈”为何不断扩大?

“多数国家的民众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不可能遏制中国。”多位学者在看了有关“美国当前拉拢其他国家意图遏制中国发展,成功概率为多少”的数据结果后这样表示。该问题没有面向美国民众提问,其他32国民众的平均数据显示,认为美国可能会成功遏制中国的比例不足一半。其中,预测美国能遏制中国的俄罗斯民众仅为21%,而印度、越南均超过60%。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国家的民众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破坏性图谋有着较为透彻的认识,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现有积极发展势头的肯定、对美国四处制造分裂做法的不满。他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内部如此混乱的美国,根本无法遏制中国。”他还表示,相比个别国家的民众盲目相信美国的未来发展态势会强于中国,俄罗斯等国民众的预测才更贴近真实,因为他们已经从与美国一系列硬碰硬的较量中有了更为合理的判断,即“美国并非像西方舆论所渲染的那样无所不能”。

在有关“中国哪些实际行动给您留下了较好印象”的问题中,33国平均数据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创新”给近四成民众留下较好印象,其次是“重大基建”“对外投资和援助”“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不干涉别国内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方面。王义桅认为,这反映出各国民众对中国在科技创新、基建、民生等领域展现的强大能力表示羡慕。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评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诸多国家民众对美西方干涉内政、造成本国民生忧患等一系列做法的不满。多位专家还强调,对中国的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应当加强传播力度,讲好中国故事。

未来几年,各国在哪些领域最希望与中国重点加强交流与合作?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民众愿与中国加强贸易往来;三成多青睐高新产业科技、投资与金融;能源、基建、互联网数字经济三个领域比例均近三成。尼日利亚、肯尼亚、巴西、印尼、菲律宾、南非等国更看重贸易、科技、能源和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菲律宾前总统政治事务顾问罗纳德·利拉马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到总统下到平民,菲律宾人都愿意在经贸领域与中国进行全方位合作。对菲政府来说,借助中国这位近邻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搭上经济发展快车是当务之急。菲律宾经济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领跑东南亚甚至亚洲,但最近20年增速不高,人均GDP仅3500多美元。前总统杜特尔特任内推出“大建特建”计划,并持续取消外国投资限制,目的就是争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马科斯总统执政以来,更是将能源、基建、互联网经济、农业等列为发展重点。利拉马斯认为,菲旅游和农产品市场将不断向中国开放。他预期未来两年,菲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7%,而拥有1.1亿人口的菲律宾一直将菲中经贸关系看成是本国经济增长的基石。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朋友圈”在不断扩大。调查显示,在中国之外的其他32国民众中,反对本国参与中国发起的全球发展倡议或合作机制的民众只有约一成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蓝庆新认为,支持和认可中国倡议的受访者占比高,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与中国不断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有直接相关。高凌云也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合作机制契合了各国的发展需要,是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经过深入调研和评估,充分考虑到各国的需求。而各国民众希望本国政府继续加强对华贸易往来,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埃及“门户新闻网”总编迪布强调,在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埃及对中国寄予厚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2030愿景”对接后,可以助力埃及各个领域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普京开始最新的报复,但更狠的一招还在后面 拉夫罗夫:美国通过外交渠道表示,不希望也不会与俄直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