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波兰边境中了2枚导弹,两人不幸死亡。
波兰拍案而起,誓要找出真凶。谁料,随后却是一系列反转,被网友称为新版“罗生门”。
导弹爆炸现场画面(图源:CNN)
一
遇袭后,波兰第一个想到的是俄罗斯。
当晚,波兰外交部召见俄大使,要求俄“给出详细解释”。波兰总统杜达称,“这很有可能是俄制导弹”。但“俄制导弹”未必就是俄罗斯发射的,杜达也说,“未有确凿证据证实发射者身份”。
乌克兰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导弹“闪击”当日,恰逢俄对乌发动大规模空袭,乌总统泽连斯基在媒体上称“俄罗斯导弹击中了波兰”,还不忘拉北约下水:“这是对北约集体安全条约的导弹打击。”
但俄方拒不承认。11月15日,俄国防部发表声明称,从未对乌波边界目标发起任何打击,导弹残骸照片也显示其与俄罗斯杀伤性武器无关,疑似俄导弹落入波兰的言论是“蓄意挑衅”,意图使局势升级。
遭逢无头案,自然得找人评理。波兰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款,北约成员国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在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提议下,北约各成员国都会进行紧急磋商。
很快,北约秘书长召集紧急会议。岂料会还没开,反转先至。美国借匿名官员之口称,导弹“可能来自乌克兰”;紧接着,俄方也晒出证据,称导弹残骸是乌克兰S-300防空系统导弹的一部分。
这当中,美国表态耐人寻味。先是语焉不详,只由总统说导弹“不是俄罗斯的”,之后美国防部发言人表态:在获知事实前,不会谈论《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针对北约成员国的任何攻击都应被视作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的适用性。
有军事专家指出,美国“四位一体”侦察体系已覆盖乌克兰,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发射点、飞行轨迹、落点,美国都能侦测到。美国选择不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只表态“并非来自俄罗斯”,看上去是要息事宁人。
美国表态后,波兰随即修正口径。11月16日,波兰总统杜达称,导弹“非常有可能”来自乌克兰防空系统。当晚,北约秘书长也表态:导弹袭击“不是乌克兰的错,俄罗斯要为仍在继续的对乌战争负最终责任。”
“今日俄罗斯”援引社交媒体传出的现场图片。图源:RT
二
祸起谁家虽然说不清,但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比如波兰,第一时间状告俄罗斯,有几成把握不好说,但可以搅搅局。媒体称,事发当夜波兰外长与俄大使的会面仅持续4分钟,两人甚至没握手,俄大使听完立即走人。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嘲讽道,乌龙“导弹打击”只证明了一点: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混合战争”正推升爆发世界大战的概率。
而乌克兰呢,手握一批上世纪70年代造的S-300系统导弹,确实可能误击波兰。各方调查结果还没出,泽连斯基就坚称“俄罗斯的恐怖会继续下去”“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但貌似美国和北约没接招,还是关切、调查、慰问。导弹由乌军发射的调查结果,是“美匿名官员”公布的;北约秘书长的说法是,“没看到俄罗斯计划对北约盟国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的迹象”。两方还加上一句:乌克兰也不是蓄意的。言外之意,这事赶紧翻篇吧。
息事宁人,不像美国和北约的一贯作风。为啥?对他们来说,一方面希望有人在乌克兰危机上不断搅局,把俄罗斯搞臭、拖垮,另一方面又担心步子太急,把自己卷入与俄罗斯的战争乃至核大战,那可得不偿失了。导弹不是俄罗斯发的就罢了,即便真是俄方,美国和北约恐怕也得掂量怎么处置。
BBC评论说,波兰导弹事件反映出“当下北约的分裂”,乌方的“极端主义语言和要求”耗尽了一些西方外交官的耐心,加剧了盟友间的“乌克兰疲劳”,从而在事件中展现出“一反常态的谨慎”。
谨慎归谨慎,西方并未真正停止“有系统的反俄运动”。尽管连自己都承认导弹“非常可能”来自乌克兰,但仍是继续念叨:“不管事实如何,最终责任还在俄罗斯。”瞧!嘴上不依不饶。
文/点苍、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