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女王去世 “走向共和”呼声再起:英国要为历史“还债”了?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1日,英国爱丁堡,在公开宣布国王查尔斯三世为新君主的登基公告仪式上,一名反君主抗议者。人民视觉图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1日,英国爱丁堡,在公开宣布国王查尔斯三世为新君主的登基公告仪式上,一名反君主抗议者。人民视觉图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多国政府与领导人或以唁电哀悼,或发文致敬。但与此同时,一些加勒比国家,如牙买加等国的政界与民间部分人士旧事重提,要求英国为历史上的奴隶制道歉、赔偿;废除君主制、“走向共和”的呼声,也变得更加响亮。

更有甚者,就在新君主查尔斯三世正式登基后第二天,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兼财政部长贾斯顿·布朗在确认查尔斯三世为该国国王和国家元首后旋即表示,一旦自己明年连任成功,将会发起全国公投,决定该国是否将转型为共和制国家。布朗声称此举“没有敌意”,但鉴于他所属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工党在议会中的绝对主导优势,启动公投应该只是时间和程序性问题。

作为英国殖民历史的传承,如今英国君主不仅是英联邦组织(56个成员国)的元首,也是其它14个英联邦王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即“共主邦联”的关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期间,先后有18个原英联邦王国由君主制转型为共和国,不再尊其为国家元首。

历史上(红色)和现在的英联邦王国,图源:Wikipedia

历史上(红色)和现在的英联邦王国,图源:Wikipedia

早在去年11月30日,还是王储的查尔斯代表伊丽莎白二世出访巴巴多斯,见证该国举行仪式,由英联邦王国转型为共和国,正式与英国王室斩断关系。与该国著名歌手蕾哈娜被授予“国家英雄”荣誉称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查尔斯在讲话中承认英国奴隶制留下的历史污点,留下了英国王室“最后的身影”。

今年3月,查尔斯之子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为了开启伊丽莎白二世登基“白金禧年”的庆典,特地前往加勒比地区进行八日访问,试图把英国的新面貌展现给这些共和呼声甚高国家。尴尬的是,在伯利兹,二人遭遇当地民众的抗议示威;到了牙买加,总理安德鲁·霍尔尼斯当面告诉威廉王子,牙买加正在推进其独立、发展与繁荣的进程;巴哈马政府跟英国王室算历史旧账,称其曾犯下“反人类罪”,需要充分、正式致歉。

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被国际媒体普遍视为“独立共和”多米诺骨牌的开启。但相比于大洋洲、非洲的英联邦王国,加勒比地区国家的表态明显更为高调激烈,行动也更加积极,对英国王室的指责和抗议更严厉,甚至迈出了“走向共和”第一步。该地区国家率先发声,与其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息息相关。

多米诺骨牌为何从加勒比地区开始倒下?

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离不开该地区各国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为主的人口情况,及其相关的历史和现实问题。17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在加勒比殖民地发展包括产糖业在内的甘蔗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于是这里成为黑奴贸易的重要目的地。据统计,约230万非洲人被带到英国殖民的加勒比地区,沦为黑奴。

在罪恶的奴隶制下,黑人奴隶辛苦劳作,但生存与工作环境极为恶劣。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资料显示,估计有12%的黑人死于运往加勒比地区的路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著名历史学者迈克尔·克拉顿的研究显示,仅1792年至1838年间,仅位于牙买加中部尤伊达斯巴莱的种植园,累计有1100名黑奴死亡,超过30%的黑奴新生儿活不过五岁。就整个牙买加地区而言,每1000名黑奴中便有约35人死亡。

二战之后的1948年至1971年,英国为了重建社会经济,又从加勒比地区将大批黑人带到英国,作为补充劳动力,但却没有给予他们合法身份与社会保障。纵观整个加勒比地区的近现代史,很大程度上便是黑奴血泪史。对于如今以有色人种为主体的各国来说,英国殖民统治很大程度上与少数白人种植园主、殖民地官员的罪恶挂钩。

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下,牙买加等加勒比国家先后独立,成为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但仍为英联邦王国)。近年来,随着“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运动风起云涌,加勒比地区也涌现出“黑人意识觉醒”的思潮。与此同时,去年3月哈里王子与梅根夫妇在美国接受奥普拉·温弗里的采访内容,更是引发了英国王室“种族歧视”的争议,进一步影响了王室的形象。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饱受殖民之苦的后发国家来说,只有彻底与英国王室脱钩,完全由自己决定自己的国家元首,而非名义上仍由英国君主任命本国总督、行使事实上的元首职权,才是国家完全独立于外部势力、享有充分主权的象征。尤其是现在影响它们的,是历史上奴役过其祖辈的老牌殖民国家。

如果说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历经各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延续其国家元首身份,还有历史遗留因素作为解释。那么如今英国君主更替,各国便有更充分的理由要求“翻篇”了。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本人就是共和派。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本人就是共和派。

“后伊丽莎白时代”英联邦前景的不确定性

安提瓜和巴布达的举动,来得比不少观察人士想象的要快,但并不出乎意料。此外,这个加勒比岛国并非唯一就“尊王”这一敏感议题表态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君主制存废的讨论,尤其是总理阿尔巴尼斯本人就是共和派。

早在1999年11月,澳大利亚就曾举办了是否走向共和制的公投,虽然结果未能过半,但原因在于共和派内部就总统产生方式和总统权力问题发生分裂,事实上该国多数民意早就倾向共和。今年竞选期间,阿尔巴尼斯承诺不在第一个任期内发起共和制公投,而是在自己赢得连任后推行,预计在四至五年后。同时,他在今年6月任命马特·齐索斯威特为共和国事务助理部长这一全新职务,专门负责澳大利亚未来转型为共和国的事宜。

在新西兰,去年该国民调机构Colmar Brunton的民意调查显示,47%的民众支持在后女王时代维系君主制,三分之一的新西兰人反对。但同为共和派的总理阿德恩却坚称,“在我的人生阶段,我认为新西兰有可能走向共和制”。最大反对党国家党党魁朱迪思·科林斯则针锋相对,表示自己支持君主制,原因是这一制度运转良好,而且新西兰也不存在额外的财政负担。不过阿德恩9月12日也表态称,不会立即采取行动将该国变成共和政体,因为新西兰政府还有更紧迫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称“在我的人生阶段,我认为新西兰有可能走向共和制”。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称“在我的人生阶段,我认为新西兰有可能走向共和制”。

到了北半球的加拿大,无论是法语区魁北克省,还是英语区,对于君主制的支持率都在逐年下降。过去几年的民调显示,加拿大民间对废除君主制的支持率稳居50%左右,是“保王派”的两倍。在魁北克省,更是有超过七成民众支持终结君主制。

更令人尴尬的是,67%的加拿大人认为查尔斯不应继承伊丽莎白二世,成为加拿大的君主,去年5月他对加拿大的访问也鲜有人关注。这与女王去世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全国进入10天哀悼期、各地降半旗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用法国电视24台的话说,“加拿大敬仰其女王,但不那么敬仰君主制”。

上述三国作为“盎格鲁圈”发达国家,以白人为主体,尤其是英裔人口和文化影响力更大,尚且越发不接受君主制,更不用说那些以非(英裔)白人为主,具有自己本土民族和文化的非盎格鲁圈英联邦王国了。正如前文所述,无论女王在位与否,原英国殖民地先后与英国王室“一刀两断”、独立共和本就是持续进行时,这恰恰是二战后去殖民化浪潮与大英帝国解体历史进程的体现。换言之,总人口超过1.5亿的英联邦王国,更像是原英国殖民地“去殖民化”的过渡阶段。

按照这一逻辑,这些国家与加勒比各国具有类似的考量,即斩断与英国王室藕断丝连的联系,具有国家彻底“去殖民化”、实现完全主权的标志性意义。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国君主只是其它英联邦王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真正作为君主代表的本地总督也不具有实权,但这不代表英王(代表)绝对不会行使这些国家赋予其的法定保留权力。

例如,在1975年的澳大利亚宪政危机中,代表英国女王的总督约翰·克尔在未告知时任总理高夫·惠特拉姆的情况下,宣布解散其领导的工党政府,并任命反对党领袖马尔科姆·弗雷泽为看守政府总理,引发广泛批评。在一些共和派支持者看来,这类少数事件仍是外部势力对本国内政干预的体现,唯有完全共和、自主任命国家元首,才算是名副其实的主权国家。

除了主权意识,英国君主的个人因素作用也不可小觑。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英联邦各国政要的反应,足以体现其魅力、影响力和声望。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寿,甚至能对英联邦王国的共和派支持者起到遏制作用,因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民众,除了女王之外,不知道本国任何其他国家元首的存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英国贝尔法斯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在希尔斯堡城堡外观看献上的鲜花。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查尔斯三世的受欢迎度只有42%。视觉中国图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英国贝尔法斯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国王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在希尔斯堡城堡外观看献上的鲜花。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查尔斯三世的受欢迎度只有42%。视觉中国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查尔斯三世的受欢迎度着实不高。根据英国民调机构“舆观”调查公司(YouGov)的调查,今年第二季度他的受欢迎度只有42%,在英国王室成员中仅排第七,尤其是显著低于其长子威廉王储及其妻子凯特王妃。加上去年以来新一轮关于英国王室“种族歧视”的争议,这些动态都会导致英国王室的全球影响力,乃至英国软实力的进一步衰减。

目前,由于多国仍处于对伊丽莎白二世的哀悼期,加上它们各自有更重要的国事关切,并不花钱也极少弄权的英国王室,或许仍不属于迫切需要针对处理的对象。但随着英国开启新的历史,各国共和派与保王派民意结构的变迁,一个偶然的事件或者恰当的时机,便有可能意味着英联邦王国阵营的进一步缩减。大英帝国遗留余晖的彻底消散,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胡毓堃,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阅读:
价值30亿美元!巴塔哥尼亚创始人宣布捐出整个公司 为环保事业 那个被污蔑“收了中国钱”的冲绳县民 当选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