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猴子,往哪儿跑

7月,日本山口市,政府雇了一个特别小组,要缉拿一个在10天内伤了17人的惯犯。

这个惯犯是一只身高半米的猕猴,它喜欢从背后偷袭,抓住人的腿。攻击对象既包括小婴儿,也包括老年人。有人被它抓伤,有人被它咬伤。

为了抓住那只猴,特别小组设置了天罗地网,设置食物陷阱、组织巡逻队、给附近居民分发警告传单,还给巡逻队员配备麻醉枪。终于,7月26日,那只半米高猕猴被缉捕归案,作为罪魁祸首之一,被执行安乐死。

附近居民说,在当地,还有其他猕猴也在攻击人类,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截至7月28日,至少58人受伤。日本一个动物专家对媒体说,野猴攻击人类,很可能与自然栖息地减少、野猴数量变多有关。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印度。7月15日,印度北方邦一群猴子抢走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并将男婴从三楼扔下,男婴当场死亡。印度灵长类动物学家曾分析,当地大规模砍伐森林后,猴群的栖息地被破坏,失去食物和居所,不得不向人类聚集地迁徙。

去年10月,南京一头50斤的野猪闯入奶茶店,直到出动了4辆警车、打了4剂麻醉针,人们才将它摁住。去年春天,云南西双版纳一群大象,一路向北游荡,它们踏上柏油马路,逛了乡村,最后到省会昆明走了一遭。这一路上,还多次出现过“象进人退”的情形。

现代人印象里那些距离遥远的野兽,会出其不意地闯入生活。这提醒我们,如今人类与野兽或许再也不是泾渭分明、互不侵犯的关系。

曾有学者调研发现,贵阳的云岩区、南明区是野生动物扰民频率较高发的区域。打扰居民生活的物种,有猕猴、蛇、鳄龟。这两个老城区早年建设住宅、修桥修路,都打破了原先野生动物集中连片的栖息地。

从长远看,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完整性,是减少人兽冲突一个的手段。近几年,生物学家调研发现,因为保护大熊猫,生活在大熊猫栖息地的其他物种,也因此得到保护,比如灰冠鸦雀、黑熊。

保护栖息地的完整性,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在空间上分离,避免生活空间重叠:你过你的日子,我待在我的窝,谁也不打扰谁。西双版纳曾在远离村寨的地方建立食物基地,吸引亚洲象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取食,降低人象相遇的概率。

这是一个从根本上避免冲突的好方法,只不过,它需要人力、资金,还有时间。目前避免人象相遇一个有效的实时措施是,依靠监测员、无人机全天候的监测,为居民们预警野象所在的位置;普洱市一家小学,甚至根据亚洲象活动规律,在校园周围安装防护栏。

当前人兽冲突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当野生动物扰民后,我们拿出对应的防御手段。

各地的防御方法有很多:有人用狗来驱赶野生动物;也有人将“肇事者”麻醉后转移到离农田、牧场更远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长期监测动物种群数量,每年捕杀一定数量的肇事动物,让该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我们选择交手的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这群对手了解的深度。但一些和人类打了数十年交道的野生动物,我们依然不足够了解它们。

为了对付频繁到访城市和农村的野猪,2021年我国14个省份成立了“防控危害综合试点”。但在中国,究竟有多少只野猪?专家们预估的数字都不太相同。连数字都很难摸清楚,更别提让它们乖乖地被驯服了。

云南一条高速公路特意为野象修建了专用通道,还在架桥时,将桥的高度提高了8-15米,方便野象通过。但野象依然跨过护栏,直接走到高速公路上散步。你看,人类希望野兽们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走,结果,人家偏不这样。

好在,野生动物造成损害后,一些地方会给居民经济补偿。三江源国家公园实施了野生动植物损害赔偿项目,以减少牧民的经济损失,提高牧民对野生动物的包容度,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设立了野生动物肇事公共责任险。

这是人兽冲突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或许以后,当见到猕猴袭人时,我们除了高喊“猴子,往哪跑”,还能用经济、精神补偿等方式,托住负伤的人。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美国猴痘病例两星期增长近5倍 全美仅2州无确诊病例 赏云协会,和它的59000多个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