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牺牲价值观”没换来石油 ,想孤立俄没被响应,拜登中东行被嘲空手而归!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黄培昭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任重]美国总统拜登7月16日结束了他为期4天的“中东首秀”,他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红海之滨的吉达主持了地区国家“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媒体对拜登中东之行的评价与预测一样糟糕。路透社称,除了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显示美沙关系的艰难修复之外,拜登几乎是“空手”离开中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称,拜登没能从沙特获得增加石油产量的具体承诺以缓解通胀,也没有在缓解巴以冲突问题上取得一点进展,他返回华盛顿时“没有任何可以向国内民众展示的成果”。在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热切地向中东各国领导人保证,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的真空”。而在俄乌冲突扩大了美国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裂痕之际,华盛顿在中东拉一个“新群”的企图遭到了这些国家的警惕和回避。《纽约客》杂志称,拜登的中东之行“划出了新的战线”,他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7月15日,沙特吉达,沙特阿拉伯王储本·萨勒曼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图源IC photo

7月15日,沙特吉达,沙特阿拉伯王储本·萨勒曼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图源IC photo

拜登刚走,巴以又开打

“拜登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似乎是虎头蛇尾,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这样评论。在访问巴勒斯坦时,拜登承诺美国为实现“两国方案”而努力,但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华盛顿中东研究所专家埃尔金迪评论说,拜登未能像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结束占领”的必要性,“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可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美国“政治”网站称,拜登甚至都没能宣布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的美驻巴勒斯坦领事馆(于 2019年被特朗普关闭),“导致阿巴斯阵营的挫败感”。而在拜登结束对巴以地区的访问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国防军就分享了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的视频,16日晚些时候,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目标发动空袭报复。

以色列和沙特之间开通直航被认为是拜登此访屈指可数的成果之一。沙特民航局16日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时报》称,这与拜登的说法相矛盾。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还告诉记者,沙特开放天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推动因素是该国成为全球创新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心的雄心。

沙特只答应“加100万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拜登访问中东是为了寻求解决国内最高政治问题之一——高油价的办法,但这次访问并没有立即宣布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的沙特之行没有促成沙特作出增产的承诺,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相信沙特将领导欧佩克+联盟达成一项缓慢增产的协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称,拜登在访问期间表示,他在“竭尽所能”增加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预计这将会发生”,沙特人“也有同样的紧迫感”,预计“将在未来几周”看到进一步的措施。而据德新社16日报道,沙特王储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王储同时指出,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

路透社评论称,拜登空手离开该地区,只寄希望于欧佩克+在8月3日的会议上提高产量。彭博新闻社17日称,这意味着油价上涨要等到早秋才会调整,而美国汽油价格的任何下跌都将影响11月的中期选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湾国家是否会提高产量。

“德国之声”17日称,拜登可能重新调整了与中东权力掮客的关系,但这对民主党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前景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正在因物价飞涨而苦苦挣扎的美国人来说,中东的政局“离家太远”。许多人认为,总统更应该关注汽油价格,而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权力游戏中的外交成本。

“与中美同时发展积极关系”

在此次中东之行中,拜登与沙特王储看似亲密的互动照片受到最多关注。CNN17日称,拜登因为在吉达与沙特王储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中碰拳而受到严厉批评,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中西部论坛报》16日称,拜登曾经想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现在要和沙特的“专制统治者”碰拳呢?批评人士认为,碰拳帮助恢复了36岁的穆罕默德王储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拜登确实在会面时向沙特王储提出了被杀记者卡舒吉的问题,但遭到王储“呛声”,他向拜登提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人权问题,以及不久前被以军打死的巴勒斯坦女记者问题。

“政治”网站16日称,拜登总统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清楚地表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冷酷追求国家利益”时被“牺牲”了。文章说,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是为了参与一场“伟大的博弈”,即在俄中“强势介入”的中东地区寻求更大的立足点。访问期间,拜登至少两次公开宣称:“美国绝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填补真空。”在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拜登强调称:“我此行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定位,我们不会在中东地区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而且我们正在取得成果。”美国CNBC财经网站16日称,拜登此行的一个目标是说服海湾国家帮助孤立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为拉拢沙特,拜登许下了诸多好处,如放松对沙特的人权“紧箍咒”,答应向沙特适当售武,还计划将埃及实际控制的红海上的两座小岛交给沙特等。

然而,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16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沙特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沙特会继续同时保持与美国及中国的积极关系。他说:“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而美国是沙特在安全、政治、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另据《日本时报》17日称,海湾国家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

“划出了新的战线”

德黑兰17日指责拜登中东之行挑起了中东紧张局势。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拜登结束了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和“死敌”以色列的访问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盛顿“再次诉诸失败的伊朗恐惧症政策,试图在该地区制造紧张和危机”。在此之前,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签署联合声明,誓言将使用“所有力量”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说,这项协议是美国“欺骗和虚伪的伟大标志”,因为“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视而不见,后者是该地区核武库最大的拥有者”。

“拜登此行划出了新的战线”,《纽约客》杂志16日警告说,伊朗核协议现在正陷入僵局。上周五,德黑兰在波斯湾展示了武装无人机,并称这是“对拜登的欢迎”。而在美以联合声明发表后不久,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里德尔对《纽约客》记者说:“我们在致力于与伊朗开战。”他说,拜登之行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路透社17日称,美国希望与海湾国家的峰会能帮助建立一个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安全联盟,以应对伊朗的威胁。但峰会的公报含糊其词,沙特外交大臣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不知道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

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两天后,19日,俄总统普京将抵达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三边峰会。

微博相关解读

相关报道

拜登首访中东,缘何尴尬收场?(新京报)

■观察家

美国显然高估了自身影响力、错估了地区形势。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了任内首次中东之行。而这次有些“姗姗来迟”的访问成果寥寥,整个行程遭遇多重尴尬。

在以色列,以色列总理拉皮德要求拜登在伊朗核问题上“划底线”,拜登顾左右而言他,让以色列十分失望;在会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时,巴方提出了多个诉求,都被拜登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会谈氛围十分尴尬;在与沙特阿拉伯王储小萨勒曼会晤时,拜登被批评“不应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沙特。

即使从访问目标实现程度看,拜登此次访问的两个主要目标,即组建中东版的“防空联盟”,以及劝说沙特阿拉伯增产石油,都未实现。

实际上,拜登访问中东之前,就面临着几个棘手的难题。不仅伊朗核谈判久拖未决,中东盟国心怀疑虑,拜登本人和沙特王室关系也多有龃龉,而其在巴以问题上的摇摆,也成了两头不讨好。

这些已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无疑为拜登此次中东之行蒙上阴影。这也导致美国谋划的中东“防空联盟”,无法在中东落地。

美国设想的中东“防空联盟”包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四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国家是伊拉克。

这个“防空联盟”显然是针对伊朗而构建,伊拉克则成为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但经历了美国多年占领,伊拉克舆论对同美国开展军事合作十分抵触,也难以公开批准同以色列等国的军事合作。而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之间,也存在裂隙,各方分歧明显。

美国非但难以协调各方诉求,本身还与沙特前嫌难释。沙特王储和拜登关系的裂痕,很难在短期内修复;在美国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离后,沙特国内对美国“放弃中东”的担忧日益加重,担心美国会为与伊朗达成核协议,而抛弃沙特,因此沙特难以完全信任美国。

也因此,在增加石油产能的问题上,拜登的诉求恐怕更难如愿——美国原本设想劝说海湾国家增加石油产能,以帮助欧洲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孤立俄罗斯。但对于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来说,美国的主张无异于天方夜谭。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尽管石油出口量大,但仍然严重依赖能源红利,因此格外关注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在短时期内,贸然增加产能,势必扰乱国际市场,造成能源价格下跌,反而会有损国家利益。

而且,能源增产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更何况,沙特本身也并不愿意在俄乌冲突当中“选边站”。

在中东地区议题上,如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沙特都需要得到俄罗斯的帮助;俄罗斯和沙特之间的军购合作,也在过去几年有所增加。

增加石油产量,必然造成沙特参与“围堵俄罗斯”的景象,很可能破坏两国关系,从而将俄罗斯推向地区对手伊朗一边,恶化沙特周边安全环境。

还要考虑到,由于俄罗斯和沙特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产油国,两国关系紧张,势必影响“OPEC+”机制的稳定运行,进而冲击沙特阿拉伯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的领导地位。

从地区安全的层面考虑,不只是沙特,还有以色列,在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离,尤其是美国和伊朗对话谈判的背景下,对美国是否还是过去那个靠得住的安全“保护者”,已经存疑。

所以,拜登幻想通过一次访问,既让中东盟国出人出枪建立地区防卫机制,又让地区盟国加大石油产能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而美国自己遥控指挥,显然高估了自身影响力、错估了地区形势,必然以尴尬收场。

□王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所长助理)

相关阅读:
新西兰二季度通胀再创32年新高 非洲乌干达5公尺长变种巨鳄“本拉登”吃掉至少83人 几乎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