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奥密克戎早期的亚型变异株BA.2,BA.2.75分支包含了更多的突变数量,可能意味着具有更强的传播优势。不过目前为止,关于BA.2.75的数据仍然很少。
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的感染浪潮,与此同时,另一个由BA.2亚型变异株进化而来的分支BA.2.75也开始在全球扩散。这种最早在今年5月于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如今已经蔓延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引发担忧。
BA.2.75还有另一个叫做“Centaurus”(半人马座)的名字,并被视为“第二代奥密克戎”,该变异株近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表示正在密切关注该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对该变异株保持警惕。
在印度,BA.2.75是主要的流行株,传染性极强的BA.5变异株并未在该国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占到新增感染病例的50%左右。相较于奥密克戎早期的亚型变异株BA.2,BA.2.75分支包含了更多的突变数量,可能意味着具有更强的传播优势。不过目前为止,关于BA.2.75的数据仍然很少,其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尚无数据支撑。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皮考科(Tom Peacock)博士认为,BA.2.75很可能是BA.5之后的另一个优势株的潜在候选者。“即使它还没有在其他国家取代BA.5成为优势株,但它在印度的快速增长表明它足以引起担忧。”皮考科表示。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今年6月以来,印度的新冠感染病例数显著增长,截至7月14日的一周,印度平均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达到17782人,创下了今年1月下旬奥密克戎感染高峰以来的又一波新的感染浪潮。今年1月底,印度日均感染人数曾达到日新增30万病例的高峰。
印度当地医学专家指出,奥密克戎BA.2.75比当地现有毒株的传播速度更快。这主要是由于BA.2.75的刺突蛋白上有9个独特的突变,其中G446S突变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的刺突蛋白相关,并且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不过,从印度最新的死亡病例和感染人数的比例来看,当前的感染导致的病死率似乎要比今年年初奥密克戎早期引发的感染病死率更低。截至7月14日的一周,印度7天日均新冠死亡人数为37人,以日均新增感染17782人来计算,病死率约为0.2%。而在今年2月初的奥密克戎高峰期,平均每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20万,平均每日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病死率一度达到了0.5%。
专家表示,印度新一轮奥密克戎感染病死率较低,与先前感染以及疫苗的接种情况相关。“印度在去年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中造成大量的感染,建立起一定的黏膜免疫,后续又补种了疫苗,因此导致了较低的病死率。”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今年年初的一轮由奥密克戎引起的感染高峰也提供了一定的群体免疫力。根据一项卡塔尔最新的预印本研究,尽管奥密克戎新兴的亚型变异株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的能力,但是先前奥密克戎的感染仍然能够对较为年轻的人群提供一定的预防再次感染的保护效果。
不过相较于奥密克戎新兴变异株引发的严重疾病,研究人员更担心大量病例感染后可能会增加病毒的变异几率。“病毒有选择压力就会有新的变异。”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