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邦最高法院上周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判决后,美国各地冲突不止、闹剧不断。据《国会山报》7月2日消息,俄亥俄州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在该州被拒绝堕胎,此事也再度引发民众激烈声讨。
据悉,该女孩曾遭性侵,已怀孕逾六周。但“新法”之下,俄亥俄州的堕胎禁令迅速生效。目前这名女孩正前往印第安纳州进行堕胎。10岁孩子遭遇这般不幸本已是人间悲剧,如今因“大法官”的一纸判决,居然还要跨州跋涉寻求治疗机会,何其荒唐又何其可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美国长期无法掩盖的人权恶疾,推翻“罗诉韦德案”只不过让脓疮更加直接地显露在世人眼中。即便在此次裁决之前,美国女性也从未拥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堕胎自由”。在“亲生命权”人士游说之下,对该问题持保守主义态度的各州长期以法律的名义设置各种障碍。比如,拒绝将堕胎费用纳入低收入人群政府医疗补助计划的清单中。目前,美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而且,美国至今仍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一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美国妇女正长期遭受着系统、广泛、制度性歧视。
民众并非没有怨言,可在硝烟弥漫的党派恶斗中,民众诉求显得微乎其微。事实上,在美国主流民意中,支持堕胎权的比例一直都高于反对堕胎权的比例。最新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表示,联邦最高法院推翻堕胎权的决定是美国的“倒退”,许多不赞成该裁决的人都感到“不安、愤怒”,不少人甚至感到“恐惧”。但问题在于,堕胎这一关乎个人权益的大事,决策依据其实并非“生命权”与“选择权”的孰轻孰重,而是党派间在某一领域的力量强弱对比。比如,特朗普就推翻“罗诉韦德案”欢呼不已,并将其归功于自己在任期内将三位保守派大法官送入了最高法院。而拜登虽然屡次三番强调要“采取行动保护需要堕胎的美国妇女”,可想到的办法却是让民众把对法院裁决的不满转移到共和党人身上,更是在各种重要场合呼吁所有美国人在中期选举中给支持堕胎的候选人投票。双方都丝毫不加避讳地“夹带私货”,又有谁真正关心过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妇女?
“民主灯塔”照不亮普通人的人生,“人权卫士”护佑的不过是一己私利。美国政坛两方水火不容,让整个国家的各种政策选择通通沦为“选举导向”。就拿最近来说,某些政客一边以尊重生命为由限制女性堕胎权利,可一边又在拥枪问题上左右横跳。这充分说明,政客在面对矛盾、分歧乃至制度漏洞时,思考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加以利用,借此巩固自身地位、煽动选民、标榜本党理念,等等。反过来,政治操弄引发的民意怒潮,最终也很难逃脱沦为党争工具的宿命。
当前,71%的美国人表示反对拜登连任美国总统,其中45%认为他是“糟糕的总统”。这样的熟悉骂声,似乎已成为美国的一种常态性循环。如此局面下,换谁上台,遭殃的都是在“两个美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民众。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