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气荒”已火烧眉毛?欧洲多国相继启动天然气危机应对计划

财联社上海6月22日讯(编辑黄君芝)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能源问题就成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经济斗争的核心问题。随着俄罗斯日渐收紧天然气供应,欧洲的“气荒”危机也愈演愈烈,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纷纷启动了应对天然气供应危机的三阶段计划。

俄乌冲突爆发以前,欧盟40%的天然气需求依赖于俄罗斯,而德国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5%。最近俄气减少供应,这为本来已经吃紧的全球天然气市场留下了巨大的缺口。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周二更是警告称,若俄气完全断供,德国将面临一场经济衰退。

欧洲各国纷纷出台了应急措施,一些国家更是暂时取消了关闭燃煤电厂的计划。就德国而言,针对俄罗斯方面大幅减少天然气供应量,该国打算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天然气发电、增加煤炭使用量和引入天然气“拍卖”机制等,以优先提高储气量用于冬季取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德国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德国计划今年夏季引入天然气“拍卖”机制,以鼓励工业用户减少使用量。根据这一机制,主动放弃使用天然气的工业用户可获得经济补偿,省下的天然气将用于储存。

德国最大的电力公司莱茵集团(RWE)首席执行官Markus Krebber表示,欧洲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计划。他说,“如果天然气被完全切断,我们将如何重新分配?目前还没有计划……在欧洲层面……因为每个国家都在考虑他们的应急计划。”

除了德国外,意大利、丹麦、奥地利和荷兰等国一道,启动了应对天然气供应危机的三阶段计划中的第一个阶段。就连天然气消费规模较小的瑞典也加入了其行列,同样启动了能源危机计划的第一阶段。

欧盟设立的这一天然气供应预警制度,从低到高分为“早期预警”、“警报”和“紧急”三个级别。

为应对“气荒”,意大利表示,将考虑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企业补充天然气库存,以避免在冬季出现更严重的危机。意大利生态转型部长Roberto Cingolani在一份声明中说,如果需要使用燃煤发电厂来节省天然气,政府计划购买煤炭。

此外,欧洲还在从挪威等本土生产商以及阿塞拜疆等其他国家寻求更多的管道供应,但大多数生产商已经在突破产量的极限。

相关报道

佩斯科夫:欧洲自己造成了能源危机(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2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欧洲目前经历的能源危机是“人为”危机,原因是欧洲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阻碍了“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正常运行。

“气荒”已火烧眉毛?欧洲多国相继启动天然气危机应对计划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供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其合作伙伴德国西门子公司未能按时送回需要修理的气体压缩机部件,影响管道运行。

佩斯科夫称,是欧洲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影响了“北溪-1”管道基础设施的维修。他表示,欧洲目前经历的这场能源危机实际上是一场“人为”危机,是欧盟自己造成的。佩斯科夫还说,俄罗斯可以为欧洲输送天然气,但欧洲需要先将相关设备归还进行维修。

日前,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欧洲和美国能源价格上涨是由西方政客选择对俄罗斯施加制裁的短视决定造成的。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们正在花更多的钱购买能源,他们不仅经历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受此影响的电价也在上涨,相关产品的公共维修费也越来越贵,这些都是西方政客的短视决定所造成的。

苦寻出路欧洲能源危机能否迎来破局?(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刘文文)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有3个多月。其间,欧洲加速能源“脱俄”进程,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为保障能源安全,欧洲不得不多方寻求能源供应。欧洲能否自救成功?

非洲蕴新机?

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此前欧盟从美国、中东等地区寻求能源替代。如今,又将目标瞄准了天然气储量丰富的非洲。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日前访问西非国家塞内加尔时表示,德国希望与塞内加尔密切合作,开展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开采项目。

事实上,一些欧洲油气巨头如BP、Equinor、埃尼、壳牌等近期已开始重启或加速推进非洲的天然气项目。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睿咨得(Rystad Energy)研究显示,保守预测,非洲天然气产量将在本世纪30年代末达到4700亿立方米的峰值。

睿咨得高级分析师希瓦普拉萨德(Siva Prasad)认为,从北非到欧洲的现有管道基础设施以及历史上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关系,使非洲成为欧洲有力的能源供应替代市场。

这是否意味着非洲将成为欧洲能源“救星”?

没那么简单。当前,欧洲与现有北非供应商的谈判困难重重,此外,在投资、技术、成本等方面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睿咨得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开发成本高昂、融资困难、当地政局不稳等因素,是拖累非洲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原因。另外,非洲多国缺乏输气管道、LNG终端等相关基础设施,也将成为影响非洲天然气大规模增产的主要障碍。

核电回暖?

切尔诺贝利事故与福岛核电站危机后,全球对核电开发争论不休。

一方面,核电因清洁、高效、优质而备受瞩目。欧洲原子能论坛(Foratom)呼吁欧盟考虑增加对核电的依赖,从而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对于欧洲来说,核电能兼顾其能源供应与转型两方面需求。据世界核协会数据,欧盟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电力依赖核能,且核能提供了一半的低碳电力。

为解决俄能源供应退出后留下的缺口,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重新酝酿核电项目。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其中承认核能将在确保欧盟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并强调采取协调行动的重要性。

但另一方面,核电站的安全隐患饱受诟病。核电站一旦泄漏将造成持续且不可逆的毁灭性灾难。同时,核废料的处理仍是世界性难题。此外,由于核电站的系统复杂性,发展核电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建和维护成本。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欧盟内部发展核电分歧较大,众口难调。

相关机构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虽然当前核能有回暖趋势,但核电的前景谈不上乐观。由于核电事故的惨痛教训,即便技术有所进步,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也无法完全消弭各国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再加上核电项目自身建设周期长、审批复杂、建造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多国在核电领域的发展仍然慎之又慎,当前的核电规划最终能否落地,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能源转型任重道远

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全球对摆脱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束缚的诉求强烈。

欧洲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和清晰,且力求能源独立自主,可再生能源价值日益凸显,但其固有的不稳定性注定使欧洲短期内无法摆脱化石燃料发电的补充。

尽管“REPowerEU”能源计划强调了能源节约、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将欧盟“减碳55%”政策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总体目标从之前的40%提高到45%,但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也承认现有煤炭设施的使用时间可能要“比最初预期的更长”。

当前,欧洲陷入多重抉择困境。无论是寻求他国能源替代,还是重启核电,又或是自主发展新能源,欧盟都面临着内部分歧与巨大成本的难题。能源自救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王珊珊

爱琴海上,希腊和土耳其矛盾再起 为了飞地加里宁格勒,俄要跟立陶宛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