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福奇阳性!奥密克戎加速传播再感染几率有多大?

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太快了,事实上它可能感染任何人,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是感染过新冠或者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也还是会有很大的被再次感染的风险。

白宫首席医疗官安东尼·福奇新冠检测呈阳性。

根据一份最新发表的声明,福奇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和两剂加强针,他在感染后出现了轻微的症状。现年81岁的福奇领导着美国政府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工作小组,他也是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

福奇感染正值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在美国加速传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11日,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型变异株预计占美国新冠变异株的8.3%和13.3%,较前一周的5.4%和7.7%大幅上升。

传染病专家担心BA.4和BA.5可能会在夏季导致新冠感染激增。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汇编的数据分析,由于两个亚型变异株在美国加速传播,自5月底以来,美国日均新增感染人数稳定在10万以上,而今年3月至4月,美国日均感染人数曾降至3万左右。

“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太快了,事实上它可能感染任何人,只是时间问题。”一位病毒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还强调,即便是感染过新冠或者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也还是会有很大的被再次感染的风险。

根据美国CDC6月13日在JAMA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截至去年12月,美国通过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而产生新冠抗体的人群占比高达94.7%,这意味着2021年12月以后由奥密克戎引发的主要是突破性感染/再感染。

“新出现的奥密克戎BA.4/BA.5以及BA.2.12.1变异株,其逃逸性更强,远超早期的BA.1和BA.2,可能会逃逸先前感染获得的免疫或者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上述病毒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关报道>>《奥密克戎BA.4/5将成全球主导毒株,更易突破性感染》

不过在美国此轮疫情高峰,病死率保持在低位。根据美国CDC的研究,目前的新冠病死率(CFR)在0.24%-0.44%之间;流感的CRF约为0.1%。

为了应对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疫苗厂商寄希望于新版本疫苗尽快获得批准。6月15日,德国疫苗厂商BioNTech和辉瑞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对两家公司开发的针对适应新冠变异株的疫苗进行滚动审查,临床试验数据也将被纳入到滚动审查中,以加快疫苗的批准。

Moderna公司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向监管机构提交有关新版二价疫苗的相关临床数据,该疫苗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原始新冠病毒株。

有专家表示,基于人体对于病毒自然免疫的普遍周期在3个月以上,因此在感染新冠后,抗体至少会持续3个月,也就是3个月内不大可能出现再次感染病毒的情况。不过奥密克戎感染产生的抗体是否能够持续3个月,专家认为仍需数据支撑。

此前已经有多项证据证明,奥密克戎突破其他新冠变异株和疫苗免疫的概率非常高,再感染率是德尔塔变异株的超过5倍。已知数据显示,感染德尔塔后再感染奥密克戎的最短时间为19天。

但目前就已经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仍会再次感染另一种奥密克戎亚型的数据尚不充分。尽管有数据证明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具有突破奥密克戎BA.1变异株的能力。

根据丹麦一项针对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200万例感染者的研究,首次感染后,间隔20天至60天第二次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的感染人数为187例,其中有47例在感染了奥密克戎BA.1变异株不久后又感染了BA.2变异株,两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比例约为百万分之二十四。

值得注意的是,丹麦是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4月,该国两剂疫苗接种率达到83%,有超过62%的人接种了加强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的人,再感染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可能性不小。”

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实验室数据提示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即使在3个月内,也存在再感染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的可能性,尤其是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而言,再感染的可能性会更高,因为其活化的免疫应答可能更弱一些。”

徐建青认为,在之前接种过有效疫苗的情况下,两次被奥密克戎感染的可能性会极大地减少;但如果没有接种过有效疫苗,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病毒的人,能否抵御未来的再次感染尚需进一步观察。“个人认为,没有接种任何疫苗的情况下,预计发生新冠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徐建青表示。

此外,对于短期内连续两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情况究竟是“复阳”还是“再感染”的情况,目前也仍然存在争议。专家建议应该通过病毒基因分析来确认。

“如果两次阳性间隔时间较短,而且通过病毒基因分析,感染的是同一种病毒株,那么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先前的持续感染导致,也就是说病毒未清除干净。”一位传染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短期内感染的是两种不同基因序列的病毒,那么就是很明显的再感染。”

他认为,对于感染过一次新冠且没有健康风险的年轻人来说,再次检测核酸呈阳性,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感染了另一种新冠变异株,而不是所谓的“复阳”,因为病毒感染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大部分都发生在免疫缺陷的群体中。

相关新闻

奥密克戎是天然加强针?《科学》重磅研究:未必,甚至可能削弱(澎湃新闻)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感染数亿人。由于奥密克戎导致的症状比德尔塔轻,自然感染又能带来一定免疫,有部分声音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天然的加强针。然而最新的研究揭示其效果可能恰恰相反:接种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未必能带来免疫加强,还可能削弱对之后新变异株的免疫能力。

以上结论来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最新刊发了一项重磅研究《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加强效果取决于先前的新冠病毒暴露》(Immune boosting by B.1.1.529(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

福奇阳性!奥密克戎加速传播再感染几率有多大?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主导的这项研究着眼于疫苗接种和先前感染后人群免疫力的复杂模式如何影响人们未来对SARS-CoV-2的保护。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官网表示,该研究发现感染奥密克戎带来的免疫力,在应对奥密克戎在感染本身提供的自然免疫增强就很差,对即使接种了3针疫苗突破性感染了奥密克戎的人们来说也是如此。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免疫印记”( Immune imprinting)。通俗来说,人体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模式会通过感染史“印在”免疫系统上。每一个人的免疫印记取决于其接受的疫苗剂量数量和其感染接触的变异株。这导致了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不同免疫力。

个体先前的SARS-CoV-2感染史会通过称为“免疫印记”的过程影响对后续SARS-CoV-2感染的免疫力的能力,这也适用于奥密克戎的众多子变体,包括BA.4和BA.5。

感染早期的阿尔法变异株(Alpha,B.1.1.7)的“免疫印记”则导致针对奥密克戎的结合抗体的持续性降低。

论文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和炎症系教授Danny Altmann表示,“我们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远非大家之前可能认为的疫苗免疫力的天然良性加强针,相反它是一种特别隐蔽的免疫逃逸者。”

在那些接种了三针疫苗并且没有先前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奥密克戎感染对以前的变体(Alpha、Beta、Gamma、Delta和原始祖先毒株)能够提供免疫增强,但对奥密克戎本身的免疫力较小。而那些在大流行的第一波期间就感染的人,以及后来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人则没有任何增强作用。

该研究发现可能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突破性感染和重复感染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中的常见现象。不过研究强调,疫苗接种能继续提供针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

此前有分析认为即使针对奥密克戎的抗体识别能力较差,人体的T细胞免疫也可能准备好填补空白,以实现有效的保护。然而,该研究表明,在那些被奥密克戎感染的人,其T细胞对奥密克戎刺突抗原的识别较差。

论文的通讯作者、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的Rosemary Boyton教授表示,“感染奥密克戎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未来对奥密克戎再次感染的免疫力。”

Altmann表示,“奥密克戎不仅可以突破疫苗防御,而且看起来很少留下我们期望在免疫系统上的标志,奥密克戎比以前的变异株更隐蔽,免疫系统似乎无法记住它。”

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研究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奥密克戎突破性感染,即使在已经接种了三次疫苗的人中也是如此;这是如何受到既往感染史的影响;以及奥密克戎感染是否真的是提供针对COVID-19免疫力的“天然加强针”。

该团队分析了英国医护人员的血液样本,这些医护人员接受了三剂mRNA疫苗,并且具有不同的SARS-CoV-2感染史,以研究针对奥密克戎的抗体,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力。

他们发现,以前没有感染SARS-CoV-2的人,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则对先前的变异株(Alpha,Beta,Gamma和Delta)表现出增强的交叉反应性免疫力,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免疫增强。但他们对奥密克戎刺突蛋白本身的增强程度则出现了降低。

既往感染过Alpha的医护人员对奥密克戎表现出的免疫较差。在第一波大流行期间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人,以及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这两类人再次感染奥密克戎时,显示缺乏任何免疫增强,研究人员称之为“混合免疫衰减”。

免疫印迹的影响意味着,在感染了奥密克戎之后,以前在第一波中被感染的人对随后感染的变体以及潜在的亚变种BA.4和BA.5的免疫增强没有增强。

该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加自然感染的模式并不一定能改善免疫反应。如果早期感染的特定变异株与当前流行的变异株有很大的不同,它甚至可能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变异株的反应。

相关阅读:
福奇感染新冠病毒 症状轻微 英国和欧盟为何因“北爱尔兰议定书”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