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制裁俄罗斯引发的这个后果 令美国也很痛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国际空间站照片。图/新华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国际空间站照片。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3月12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罗戈津称,对俄实施的制裁将迫使俄对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ISS)项目成本实行“优化”,这“最终可能导致国际空间站坠毁”。

罗戈津表示,制裁将干扰俄罗斯对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服务,用于校正轨道的功能将会受影响,最终可能导致重达500吨的空间站结构坠落至陆地或海里。

2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当天,美国即联手盟友对俄罗斯高科技产业施加制裁,美国政府曾表态,将削减一半以上的俄罗斯高科技进口产品。正如罗戈津所警告,这不仅将对俄罗斯的太空计划产生负面影响,更直接关系到国际空间站工作能不能有效进行。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5个航天机构,以及包括美俄在内16个国家共同参加的航天项目。空间站于1998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原计划2024年退役,但今年1月1日刚刚被美国宣布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而今,在罗戈津发出坠毁警告后,作为“国际和平利用太空合作标杆”的国际空间站项目,未来何去何从,随即引发舆论关注。

▲2019年7月20日,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联盟MS-13”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于7月21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图/新华社

▲2019年7月20日,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联盟MS-13”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于7月21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图/新华社

俄罗斯目前垄断优势明显

事实上,尽管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美国和其他许多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国家对俄罗斯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但迄今所有的制裁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国际空间站项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航天业务负责人卢德斯日前就曾明确表示,希望乌克兰危机不至于影响国际空间站项目,NASA希望在该项目上继续和俄罗斯保持合作。

但是,自2月24日起,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罗戈津就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系列警告,声称如果没有俄罗斯方面的支持,国际空间站“将在美国、欧洲、印度或中国坠毁”;甚至宣布将不再向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出售其RD-181火箭发动机,称“让美国人骑着扫帚上天好了”。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积木式”搭建的大型太空站,美、俄、欧、日各自拥有独立的节点舱、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种实验舱,因此,原本计划人、货往返飞船的接口也都是“各玩各的”。

但随着美国航天飞机于2011年退役,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一度担负了几乎所有往返国际空间站的人、货运送任务。

同时,“联盟号”“进步号”和国际空间站每次对接,还兼有“微调”其空间姿态的使命,以免这个庞然大物因姿态失控而提前坠毁或报废。因此,俄罗斯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垄断优势”。

▲2019年3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接近国际空间站。图/新华社

▲2019年3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接近国际空间站。图/新华社

美国也暂无可靠替代方案

事实上,随着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国际空间站的问题就引发了相关各方的担忧。

3月1日,NASA曾表示“正考虑俄罗斯一旦退出后的替代方案”,但目前的几种较成熟替代方案都各有“硬伤”。

比如,用于替代“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天鹅座”飞船,原本拟使用“心宿二”火箭,但该火箭第一级计划在乌克兰组装,如今那里兵荒马乱,显然已不可能;且“心宿二”设计使用的正是俄罗斯日前拒绝出售的RD-191火箭发动机,现有“心宿二”仅两枚成品可用,而业已退役的“阿特拉斯V”火箭,同样是使用俄罗斯助推发动机。

用于替代“联盟号”往返载人的,本来是波音公司被寄托厚望的“星际客船”宇宙飞船,但这种飞船耗资巨大却进度迟缓,至今还没完成和国际空间站的对接试验,暂时不能指望。

当然,太空热点新闻永远少不了马斯克的掺和。此次,马斯克也早早扬言“我能替代俄罗斯的一切”,而SpaceX也的确试验对接了两种“龙”飞船。

理论上,这种带有加压舱的两舱式“龙”飞船,既能运货、也能载人,可以替代“联盟号”和“进步号”,但暂时无法担负“微调”国际空间站太空姿态的功能。

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对美国和NASA而言,失去国际空间站意味着逾1000亿美元建设投资和数十亿美元维持费用统统“打水漂”,而迄今美国主导的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商业航天框架也将不得不另寻基础和支点。

这个代价显然过于巨大。因此,曾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黑尔日前在NASA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提议,成立由科学家、工程师等专家组成的“老虎队”应对挑战。

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美国航天科技、工业实力雄厚,并非真的不能“自力更生”维持国际空间站的运行,对俄罗斯的“依赖”除当初政治合作姿态需要,更多是考虑到成本控制问题。

尽管如此,如果俄罗斯此次真的彻底与国际空间站“绝缘”,美国是不惜代价继续维持空间站运行,还是索性任其坠毁从头再来,恐怕都会是一个痛苦的抉择。

▲2019年3月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霍索恩,工作人员观看大屏幕显示载人版“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画面。图/新华社

▲2019年3月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霍索恩,工作人员观看大屏幕显示载人版“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画面。图/新华社

太空合作项目应不受制裁

当然,贸然放弃国际空间站项目,对俄罗斯而言也并非没有代价。

近几十年来,俄罗斯在航天科技领域也遭遇不少挑战。无论其“联盟号”“进步号”飞船,还是火箭发动机,或曾用于替代航天飞机发射国际空间站大型组件的“质子”火箭,都是基于苏联时代留下的“老底子”和成熟技术,好处是“量大便宜”,弊端则是技术先进性和扩展性不够。

事实上,一旦国际空间站项目与商业发射市场“切割”,其宝贵的外汇收入和国际技术交流也将大大受损。这不仅将让俄罗斯航天事业乃至俄罗斯经济“吃不消”,俄罗斯也可能就此丧失自己在太空的一席之地。

也正因此,俄罗斯航天局称,他们已向NASA、加拿大空间局和欧洲航天局投诉,要求解除“无理制裁”——不仅仅是留下暂时未被威胁制裁的国际空间站项目,而是在其他商业太空领域也不受制裁威胁。

1975年7月17日,美国“阿波罗”航天器和苏联“联盟19”飞船历史性对接,美国宇航员斯塔福德和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跨国宇航员间“太空握手”,从此揭开了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如果47年后,这一切将随着国际空间站遭受国际政治影响而破裂——正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韦斯特所言,不论国际空间站因这次争吵命运会如何,“这都已构成对外交、对太空合作、对科学事业的沉重打击”。

国际太空合作项目不应遭受制裁,我们相信有识之士也都对此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事实上,也只有摒弃争端,寻求共识,携手往前才会有人类未来的星辰大海。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陶短房(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乌数字信息交换部:乌克兰绝大部分安全地区的教学工作将逐步恢复 俄乌冲突增加全球粮食供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