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欧洲能源安全问题,也是欧盟委员会关注的重点。图/新华社
随着美欧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欧洲能源问题愈加凸显。为此,当地时间3月10日,七国集团在线举行能源部长会议,重点讨论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应对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减少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等问题。
而此前两天,当地时间3月8日,欧盟委员会即已发布能源独立路线图,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在这份名为《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的行动计划中,欧盟提出,要在2022年底前减少2/3的俄气进口,未来则将采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元化能源供应、提高能效等措施,来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不能“依赖一个时常威胁欧盟的能源供应者”,要在下一个冬天多元化天然气来源,并加速能源转型,“我们越快转向可再生能源、水电并提高能效,就越早能真正独立掌控我们的能源系统”。
▲2021年9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骑车经过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能源供应问题长期困扰着整个欧洲。图/新华社
一心想“摆脱俄罗斯”
《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也被称作“新欧盟能源战略”,最初于2月中旬由路透社率先披露梗概。当地时间2月23日,也即乌克兰战事爆发当天,由《华盛顿邮报》独家揭晓雏形,并预计将由欧盟委员会最早在3月2日公布。
但由于乌克兰局势的迅猛发展,“新欧盟能源战略”变得有些缓不应急和不合时宜,为此不得不比预定时间晚了一周披露。而最终发布的“路线图”,也较原先披露的雏形版本有了较多细节和策略上的修改。
比如,“2030年前摆脱俄罗斯”的大方向并未改动,但被要求“越早越好”,并具体提出了要在今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减少2/3的目标。为此,“路线图”建议“尽快寻找替代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并“在中长期内更多利用清洁能源”。与此同时,“路线图”还淡化了“将化石燃料使用量削减40%”的目标。
“增加天然气战略储备”的建议仍然保留,同时增加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南,即“在秋季到来时将天然气库存从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90%”,并提出将这项建议升格为欧盟立法。而这需要欧洲议会和全部欧盟27个成员国议会表决通过。
“路线图”提到的短线解决方案,包括从其他国家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长线解决方案则提到更大规模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提到人们熟悉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此前很少被欧盟“绿色能源派”挂在嘴边的氢能,甚至包括“土得掉渣”的沼气。
“路线图”还提出,欧盟各成员国应寻求将“碳排放交易计划”所获资金贴补“绿色能源”,使之能更快更好地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从而“多快好省”地达到“摆脱俄罗斯”的目标。
▲2021年10月8日,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加油站。欧盟近年来一直面临着能源价格暴涨的直接影响。图/新华社
为何要“摆脱俄罗斯”
实际上,“摆脱欧洲能源对俄罗斯的依赖”这一战略构想,要远比人们所能想象的早很多。
早于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就坚决反对并百般阻挠早期苏联-西欧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甚至试图让中情局秘密炸毁部分管道。但在西德等欧洲国家的抵制和说服下,里根最终在1982年选择了默认和退却。
2009年,俄欧天然气危机导致西欧冬季供暖紧张,尤其2014年克里米亚和东乌危机爆发后,欧美呼吁“摆脱欧洲对俄能源依赖”的呼声更高。但也在德国和法国的坚持下,最终非但未采取摆脱措施,反倒推动“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上马,试图“绕开麻烦直奔主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俄罗斯能源来源受干扰”问题。
而自2021年起,欧洲“供暖季”能源危机,再次让“摆脱俄罗斯”成为热议焦点。
2022年2月1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如果欧洲胆敢杯葛‘北溪2号’,就将面临1000立方天然气售价2000欧元的美好新世纪”。
2月19日,在以“安全”为主题的欧洲政策制定者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一个强大的欧盟不能如此依赖一个可能在欧洲大陆上发动战争的能源供应商”。2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改变初衷,宣布冻结对“北溪2号”的授权。
自俄乌军事冲突前的构想雏形,到如今的“升级版”,欧盟“摆脱俄罗斯”的构想明显变得更具体、更迫切,也更坚决。
而且,3月8日,美英同时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油气产品,也对欧盟决策层形成了“倒逼”。英国是油气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美国则早已实现化石能源进口渠道多样化,其“摆脱俄罗斯”代价有限,因此,只有欧盟进退两难,不得不另寻出路。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一波三折,也是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博弈的真实体现。“北溪2号”资料图。图/新华社
“摆脱俄罗斯”有点难
但是,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在太深了。
2021年,欧盟石油的27%、天然气的41%、煤炭的47%来自俄罗斯。这意味着,即便德国咬牙推翻此前刚刚制订的“消灭电煤”计划,决定“短期”恢复他们心目中“肮脏的煤电”,也会发现电煤同样无法摆脱俄罗斯的影子。
由于环保派的巨大能量,欧盟各国近年来加速下马煤电、核电甚至水电,但拟取而代之的风能、太阳能等却仍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而“路线图”则被夹在“绿色能源”和“去俄罗斯”两大“政治正确”间,左右为难。
正因如此,不仅是一直犹豫不决的德国,荷兰、保加利亚和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对“路线图”提出保留意见,或要求“暂时豁免”。
“摆脱俄罗斯”对欧盟而言有点难,但也正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蒂莫曼斯所言,“太难太难,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还是可以努力做到”。
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油、气、煤炭,都只是“相对稀缺”而非“绝对稀缺”资源。欧洲煤炭行业贸易组织也表示,美国和澳大利亚现在就可以共同替代70%俄罗斯出口欧盟的煤炭。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也显示,如果推迟关闭并全速运转欧盟现有煤电厂,即可在年内减少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15%——当然,欧盟能源成本将为此额外增加220亿美元。
理论上,沙特、阿联酋和伊拉克的备用产能,也可以在几个月内弥补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出口。尽管沙特和阿联酋已表示“无意增加石油产量”,但美国已着手放松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届时,不仅这两个饱受制裁之苦的国家会开足马力产油卖油,沙特和阿联酋为保住市场份额也只能跟进。
管道天然气方面,挪威、阿尔及利亚和阿塞拜疆都可能成为俄罗斯的替代者,而这几个国家也正跃跃欲试;液化天然气方面,美国、卡塔尔、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都可以填补空缺。
简单说,欧盟“摆脱俄罗斯”实现能源多样化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其27个成员国是否能长久保持一条心,以及愿意为此承担多大的痛苦和不便。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陶短房(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