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乌克兰七处世界遗产能否躲开战火?

虽然目前没有报道称乌克兰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但很多文保专家还是对这一潜在风险表示担忧,并呼吁双方遵守相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条约,保护全人类的文明瑰宝。

在冷酷的战争中,最重要而又“软而无力”的往往是对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对正在乌克兰发生的军事行动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并呼吁防止破坏文化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设机构国际蓝盾委员会也发表公开声明称,随时准备协助保护乌克兰的文化遗产。虽然目前没有报道称乌克兰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但很多文保专家还是对这一潜在风险表示担忧,并呼吁双方遵守相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条约,保护全人类的文明瑰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声明中呼吁各方尊重《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1954年)及其两项议定书,包括武装冲突各方必须尊重文化遗产;禁止毁坏、损害或以任何形式盗窃、抢夺对每一民族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遗产;从被占领区非法输出的文化财产应返还被占领土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公开声明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并产生道义、舆论上的效果。

据霍政欣介绍,俄罗斯与乌克兰均为1954年海牙公约及其第一议定书的缔约国。第二议定书发展、完善、强化了刑事制裁措施,使其文本长出了“牙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文化财产条约羸弱无力的局面。乌克兰于2020年6月30日加入第二议定书,但俄罗斯尚未加入,故第二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对俄罗斯不产生约束力。不过,俄罗斯联邦的《军事手册》(1999年)指出,“破坏文化财产、历史遗迹、礼拜场所和其他代表民族文化或精神遗产的建筑物”是被禁止的战争方法。

但在暴力冲突和战争面前,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是软而无力的。2011年,埃及总理府附近的埃及研究院被暴徒焚烧,大量文献、手稿和珍本书籍被烧毁,包括无价之宝、20卷本《描述埃及》手写本。此外,被誉为“空中花园”的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历经36年申遗却屡遭战争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乌克兰共有7处世界遗产,其中6项文化遗产包括圣索菲娅主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如图)、里沃夫历史中心、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陶瑞克-切森尼斯古城及其乔拉镇、波兰和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地区木质教堂,1项自然遗产——喀尔巴阡山脉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原始山毛榉林。

圣索菲娅主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资料图

圣索菲娅主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乌克兰拥有的6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各时期的建筑或建筑群。其中,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与9个国家共同拥有的为准确测量地球椭圆体而共同建立的大地测量基准点群,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

“战争面前,文物保护需要有取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周学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这些历史建筑没办法迁移,但博物馆等文保机构里收藏的文物可以通过分类打包装箱的方式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在战争中被破坏的文化遗产被后人修复保护。如作为《权力的游戏》取景地之一,马耳他瓦莱塔的马诺尔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毁严重,1964年正式被荒废,一直到2001年才开始修复。据悉,当地政府已投资超过2000万欧元用于修复马诺尔堡和另外一座教堂。如今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堡垒已经对游客进行开放。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陈茜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阅读:
美俄开设军事联络热线防止误判 一场大戏:当申请“火线入盟”的乌克兰遇上口惠实不至的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