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奥密克戎会把新冠带向何方?

原标题:奥密克戎会把新冠带向何方?

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类拔萃

而致病性仍无最终定论

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

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能力

都有显著下降

美国多个州打破新冠肺炎每日新发病例记录。图片来源:CBS视频截屏

美国多个州打破新冠肺炎每日新发病例记录。图片来源:CBS视频截屏

本刊记者/彭丹妮

世界正在欢度圣诞节之际,新冠病毒最新的变异株——奥密克戎,也在“欢天喜地”地复制和传播着。

居住在美国加州的知名唱作人格蕾·德里斯勒在12月22日发布了一条推特:我与孩子父亲都接种了三针新冠疫苗(分别是莫德纳和辉瑞疫苗),孩子们也接种了两针疫苗。上周五我们去逛了一次商场,并佩戴口罩,但我们全都感染了新冠。

美国新增感染者现在多数感染的是奥密克戎毒株。从占美国新增确诊病例的不到1%迅速蹿升到73%,奥密克戎只花了12月上旬的两个星期。

世界卫生组织12月23日指出,与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关的总体风险非常高。有关奥密克戎致病严重程度尚不明确,即便该变异株导致的住院风险低于德尔塔,但潜在的免疫逃逸和更高的传播能力可能会导致奥密克戎感染病例进一步的激增,预计医疗需求也会增加,给卫生系统带来负担。

在12月22日美国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如果奥密克戎的传染性被证实更强、但致死率更低,是否可以看作新冠疫情接近尾声的信号?他说,这种组合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曾经愚弄过人类很多次的病毒时,什么也不能指望。

“贝塔+德尔塔”,新增病例两三天翻番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在过去,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11月末,当奥密克戎被正式命名时,有病毒学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只有等到该毒株传播到一定规模时,才能更好地判断,当时它的传播规模还很小,主要限于南非。

一个月过去,现在看来,奥密克戎比想象的更强大。11月中旬开始,在最早发现该毒株的南非豪登省,感染人数开始急剧上升。截至目前,豪登省大约90%的新冠病例都属于奥密克戎。

在英国,奥密克戎在感染者中的占比目前为71.5%,而在伦敦则已高达90%。根据该国卫生安全局绘制的英国主要新冠病例累积图,截至12月20日,奥密克戎出现的第一个月,数据呈现出一条几乎垂直的上扬轨迹,显著地比别的突变株传播更快。世卫组织的技术简报信息提示,奥密克戎将在明年初取代德尔塔,成为欧洲主要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世卫组织进一步指出,现有证据一致表明,同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具有显著的传播优势。在出现奥密克戎社区传播的国家,倍增时间为2至3天。为何传播会如此之快,这要从它的生物结构说起。

新冠病毒一直都在突变,不过,在已知的变种里,奥密克戎是关键的S蛋白上突变数量最多的。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带领的团队近来在研究奥密克戎。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奥密克戎的蛋白序列上发生了很多氨基酸突变,其突变位点比以往的变异株明显增多,且包含了以往变异株的很多关键碱基突变。

新冠病毒就像一个非常微小的球体,上面布满了特殊形状的“突触”,用来识别和感染人体的细胞。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中和抗体可以通过“粘”在突触上来阻止这种感染,就像口香糖粘在钥匙上以妨碍其开锁一样。

奥密克戎的30多个突变改变了它的突触形状,并使许多原本可以中和病毒的抗体失效。换个更专业的说法,这些突变的存在,使得奥密克戎在对付人体过去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所激发的中和抗体时,比德尔塔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

曾短暂流行的贝塔变异株因其高免疫逃逸能力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目前全球主流的德尔塔毒株也以其同样的特点而闻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是“贝塔+德尔塔”,具有贝塔的免疫逃逸能力,而其传播力又像德尔塔。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再感染的风险比德尔塔高出5.4倍,既往感染新冠的患者体内抗体对奥密克戎的保护率可能低至19%。英国卫生安全局亦在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感染者中,再次感染情况明显增多,9.5%的人此前曾被确诊感染过新冠,而鉴于疫情中检测不充分,这个比例很可能是低估了。

鉴于此,德国负责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联邦政府机构罗伯特·科赫(RKI)研究所近期提高了对奥密克戎变种的风险评级。该研究所12月20日给出的意见是,即便是完整接种过疫苗或者感染过新冠病毒已经康复的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风险依然“非常高”;已经接种过加强针的人群,面临奥密克戎变种带来的风险级别为“中等”。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对德国整体国民健康造成的风险级别为“非常高”。

异源接种加强针迫在眉睫

12月23日,来自丹麦法罗群岛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在线发表了一篇预印论文,报告了一起12月初在当地举办的私人聚会中引发的奥密克戎超级传播事件。参加聚会的33名医护人员,年龄中位数为45岁,在聚会之前都有3天内的核酸阴性结果,但当中21个人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基因测序的13个样本都为奥密克戎毒株,推测剩余样本也是。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都接种了辉瑞疫苗,并且在聚会前两个半月内接种了第三剂加强针。与此同时,感染者都报告了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疲劳感、发烧、干咳,严重者有嗅觉和味觉失常、呼吸困难等等,没有人自述无症状。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各种研究表明,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抗体防御奥密克戎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下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等人12月22日在核心期刊《新发微生物与感染》上发表的论文给出的数据是,康复期血清抗体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比原始株下降了17.4倍,国外这一数据是下降了9~32.8倍。

这与国际上此前一系列类似研究的结论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南非非洲健康研究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团队在12月初以手稿的形式公布了第一个奥密克戎的数据。该实验室检测了14份血清学样本,这些人接种了两剂辉瑞/BioNTech疫苗。结果显示,样本血清对D614G(原始毒株)的中和活性是1321,对奥密克戎突变株则为32,下降了41.4倍。

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华山医院的研究发现,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滴度下降较为明显,在两针疫苗接种后14天,中和抗体滴度下降至6.04,较原始株降低了约10倍,80%的血清标本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滴度都低于检测下限。辉瑞疫苗研究显示,两针后的人体血清对于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滴度下降到了6,较原始株降低了约25倍。

类似地,香港大学袁国勇团队12月1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两针科兴灭活疫苗和复必泰疫苗对奥密克戎的免疫保护效果均不佳。国际上多个研究已经表明,无论哪种疫苗,两针接种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力都发生了显著下降。

对此,加强针的重要性再度凸显,尤其是使用与前两针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能明显提高中和抗体滴度,尽管加强针对奥密克戎的战斗力也远低于对原始株和德尔塔株的效果。

前述华山医院12月22日发表的论文便是关于疫苗加强接种对于奥密克戎株免疫评估的结果。研究发现,灭活疫苗同源第三针加强14天后,康复期血清对原始株、德尔塔株以及奥密克戎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285.6、250.8和48.73;如果用重组亚单位蛋白苗异源第三针加强,14天后血清中对原始株、德尔塔株以及奥密克戎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提升到1436、1501和95.86。

所谓同源接种,即加强针与前两针疫苗的技术路线相同,异源接种则不同。该研究的直观对比结果是,同源和异源的第三针加强针,对于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能力分别提升了8.07倍和15.87倍,也就是说,异源强化接种策略更优。高福也曾强调,疫苗接种要“少量多次,异源接种”,这符合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不过,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报告,即便有加强针的加持,疫苗对付有症状感染奥密克戎的保护力也要比德尔塔低、且减弱得更快。前两针无论使用的是阿斯利康、辉瑞还是莫德纳疫苗,在接种后6个月时,对于预防有症状的奥密克戎感染几乎无效。唯一的例外是,在先接种两剂辉瑞疫苗再接种莫德纳加强针的人群中,疫苗仍能够在9周时间维持在70-75%的保护率。

不过,这份报告也强调,这些数字只是指对症状轻微感染者的保护力。华山医院论文也指出,虽然加强针可以部分地提高中和抗体活性,但奥密克戎株相较于其他变异株仍更容易发生逃逸。在未来全面接种加强针后,病毒仍可能会维持一定水平的传播。

不过,业界对加强针能够显著降低重症、危重症比例依然乐观。英国卫生安全局的报告就称,从过去分析德尔塔的经验来看,在预防住院和重症时,疫苗对不同的突变株保护效力相差不大。

此外,2021年12月22日,美国FDA批准辉瑞研发的抗新冠口服药Paxlovid获得紧急授权申请(EUA),次日,美国药企默克宣布其抗新冠药物Molnupiravir也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对此,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教授陆蒙吉说,这两款小分子抗新冠药物不能随意使用,因为新冠病毒突变和进化能力非常强,如果这两种药物广泛投入使用,又不能完全地阻止病毒复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会出现耐药的毒株,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美国多个州打破新冠肺炎每日新发病例记录。图片来源:CBS视频截屏

美国多个州打破新冠肺炎每日新发病例记录。图片来源:CBS视频截屏

奥密克戎比德尔塔更温和吗?

如果只是简单看确诊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曲线,奥密克戎在南非带来的新增确诊者已经激增近一个月,但该国需要住院的病例数量仅略有增加。12月14日,南非最大的私人健康保险公司DiscoveryHealth在该国21.1万个感染者数据的基础上,对奥密克戎真实世界的影响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分析,其发布的报告指出,与2020年年中时南非第一波疫情中原始毒株的感染相比,感染奥密克戎者住院风险降低了29%。

12月21日,由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和主要机构的一组科学家发表了预印本论文《对南非新冠病毒Omicron变种临床致病性的早期评估》,2021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这一时期对16.1万例的数据分析表明,与感染德尔塔病毒的人相比,感染奥密克戎住院的可能性降低了80%、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70%,但在住院感染者之间的严重疾病风险方面没有差异。

但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约翰·恩肯加松指出,不要把在南非观察到的情况轻易地推及到世界其他地区。南非的人口结构很年轻,年龄中位数在28,这比美国的年龄中位数整整低了10岁。此外,南非人口中预计有60%~70%的人之前感染过新冠、30%的人接种过疫苗,这些研究并未区分到底是先前对新冠病毒免疫力的广泛存在,还是奥密克戎自身的低毒力,带来了文章所观察到的致病性更轻的结论。

相比之下,英国的数据更值得参考。新冠疫情两年以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尼尔·弗格森带领的疫情建模小组一直在进行疫情的评估和预测。2021年12月22日,该团队发布了第50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报告,分析了12月1日至14日期间,英格兰所有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病例的住院情况和疫苗记录,包括5.6万例奥密克戎变体感染者和26.9万例德尔塔感染者数据。发现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需要到医院就诊的风险降低了20%~25%;住院至少一晚的风险降低了40%~45%。

尼尔·弗格森的报告发布第二天,英国卫生安全局也发布了56066例该国奥密克戎感染者的观察性研究,与德尔塔突变株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到急诊就诊的可能低31%~45%,住院的可能性降低50%~70%。这两份英国报告在相同的流行环境中,数字差异也不大。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英国人群70.3%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且47%接种了加强疫苗。

一些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结论,也给出了奥密克戎致病性下降的可能解释。英国剑桥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治疗研究所教授拉维·古普塔等人发现,奥密克戎并不擅长进入肺部细胞,而且在实验室中,它产生更少的融合细胞和更低的感染水平,这表明这种新变种可能导致较温和的肺部相关疾病。这一结果于12月21日以预印本形式发表。

此前变异毒株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以导致邻近细胞合并成合胞体,而它被认为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不过这种解释只是一种可能性。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SARS病毒,就尚未证明会导致合胞体的出现。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对从肺癌手术患者身上得到的健康肺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在支气管细胞中的复制速度比此前其他变种快得多,但在肺下部细胞中则相反。而且其他毒株在支气管中停留72小时后会消失,但奥密克戎停留不到24小时。支气管中的病毒更有可能被呼出,而在肺部深处,它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作者之一、香港大学病理学家约翰·尼科尔斯表示,这或许可以解释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更强,但导致的疾病不太严重。

奥密克戎不是终点

如果奥密克戎的致病性下降,一种自然的想法是:让它全速前进吧,它会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一些人相信,在最后一波疫情高峰涤荡过后,未来将会一片光明。然而,奥密克戎带来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其免疫逃逸能力出类拔萃,其致病性是否降低尚无最终的结论。

蓝柯指出,多数病毒在宿主中传播突变的规律表明,病毒会不断突变,而那些致病性相对弱的毒株因为可能更容易获得传播优势而被选择,但现在学界还不清楚是哪些氨基酸位点的突变能够使致病性减弱。

当学界还在研究加强针能针对奥密克戎提高多少保护效力时,一向领跑疫苗接种的以色列,已经开始推广第四针了。以色列医疗专家委员会2021年12月21日批准,为60岁以上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需距离第三剂疫苗4个月以上。

以色列国家防疫顾问扎尔卡在2021年8月的采访中表示,考虑到抗体的减弱效应,我们可能是每年,甚至是每五六个月就得打一次疫苗。以色列卫生部也在随后的8月底宣布,颁发给完成第二剂或者第三剂接种人员的“绿码”,有效期为6个月,过后失效。

不断地打加强针,鼓励人们戴口罩,让人们免于接触病毒,陆蒙吉认为这种模式长久来看是不可取的。随着新冠病毒突变株的不断出现,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抗体屏障已经越来越脆弱,新冠疫苗不能无止尽地接种下去。加强针虽能提升中和抗体滴度,但新冠病毒不断突变和免疫逃逸,这就像不停地绕圈子。

陆蒙吉进一步说,新冠疫苗仅选用新冠病毒的一部分蛋白序列作为抗原,其激发的抗体类型是比较单一的,新冠病毒的很多蛋白,人的免疫系统还不认识,因此就有可能“放过”一些病毒进入体内,给了病毒很多逃避免疫的机会。如果免疫系统自己与病毒交锋,则可激活最全面的免疫力。

因此,在陆蒙吉看来,在接种两针或三针疫苗获得了基础的免疫力、大大降低了严重的致病和死亡风险之后,总有一天,人类需要自己跟病毒接触,不断地调动免疫系统来控制新冠病毒。不过,这一过程应该逐渐实现。眼下,疫苗接种率还需要不断提高,尤其是注意对脆弱人群的保护,而不是让整个社会突然直接暴露在新冠病毒面前。

未来,新冠病毒的突变会把这场人与病毒的较量带向怎样的方向?张文宏等人写道,奥密克戎变异可能还不是病毒进化的终点,它最终要以什么样的形式生存下来,现在还不知道。

(实习记者曹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布基纳法索41名民间反恐志愿者遭伏击身亡 政府宣布全国哀悼48小时 拜登平安夜被“嘲”:涉事男子自称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