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巴巴多斯改为共和国 其他英联邦国家也动心了?

原标题:巴巴多斯改为共和国,其他英联邦国家也动心了?

[编译/观察者网李焕宇]11月30日,东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宣布脱离英联邦,正式成立共和国,现任总督桑德拉·梅森也将正式取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成为巴巴多斯的元首。

随着这个被认为是“英国最古老殖民地”的国家废除了君主制,其他英联邦国家里也有不少人开始畅想摆脱英国君主。12月1日,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分析称,虽然英联邦国家里试图废除君主制的尝试并不少,但这种大事在多数情况下会沦为被政党踢来踢去的“政治皮球”。

11月30日,巴巴多斯总督桑德拉·梅森宣誓就任该国第一任总统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到场见证了这一转变图片来源:澎湃影像平台

11月30日,巴巴多斯总督桑德拉·梅森宣誓就任该国第一任总统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到场见证了这一转变图片来源:澎湃影像平台

巴巴多斯的邻国,同时也是英联邦成员的牙买加是全球仅有的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15个国家之一,看到自己的邻居废除了君主制,一些人表示追随巴巴多斯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想我们可以开启这一进程了,”53岁的音乐家卡特(Abraham Carter)说道:“(君主制)对我们没有多大好处。”

路透社报道称,牙买加的民调结果显示选民支持废除君主,成立共和,该国的两个主要政党虽然在近50年来从未举行必要的全民公投,但在公开场合也一直支持建立一个共和国。

那为什么牙买加人迟迟没有行动?

安提瓜和巴布达驻美国大使罗纳德·桑德斯( Ronald Sanders)表示,在牙买加政坛,一旦有一派宣称支持某件事情,另一派就会反对它,所以事情很可能只会沦为一个“政治皮球”。路透社也指出,巴巴多斯能果断废除君主要归功于该国工党在议会有绝对多数席位,而且无需借助全民公投——这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条件。

不过,桑德斯预计牙买加还是会在未来十年成为一个共和国,因为同英国的关系已不那么重要。

巴巴多斯和牙买加(红圈)的位置

巴巴多斯和牙买加(红圈)的位置

路透社报道称,尽管让女王下台在政治上颇有吸引力,但想让它成功并不容易。

1999年,澳大利亚共和党发起的公投未能成功;2009年,同样的事情又在加勒比海岛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上演。其中,澳大利亚的失败被认为是共和党内部对于总统人选出现分歧;圣文森特则是因为反对派领导人希望通过破坏公投来提高该党在2010年大选中的地位。

在加拿大,尽管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君主制已经过时,但是若要废除君主制,就得修改宪法,还得经该国的10个省和3个地区批准,导致加拿大的政治领导人对这一过程缺乏兴趣。

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政府、社会、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系系主任海茵兹(Kristina Hinds)认为,共和问题很容易被政治化。

“这让公投变得困难,因为会涌现很多同实际目的无关的错误信息,更多情况下是政党在煽动他们的基本盘。”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 巴勒斯坦和巴巴多斯建立外交关系

    巴勒斯坦和巴巴多斯建立外交关系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WAFA)12日消息,巴勒斯坦和巴巴多斯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相关报道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宣布承认巴勒... 2024-06-12
  •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摧毁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多枚导弹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摧毁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多枚导弹

    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在其社交媒体平台发表声明称,在过去24小时内,美国中央司令部部队摧毁了亚丁湾上空的一架无人机,... 2024-06-10
  • 硬碰硬  美英联军和胡塞武装互袭目标

    硬碰硬 美英联军和胡塞武装互袭目标

    原标题:硬碰硬美英联军和胡塞武装互袭目标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也门政府发言人说,美国和英国联军11日在护卫商船航行过程中,对也门... 2024-03-12
  • 海地总理亨利辞职

    海地总理亨利辞职

    据外媒报道,加勒比共同体主席3月11日证实,海地总理阿里埃尔·亨利已于当天辞职。加勒比共同体轮值主席国圭亚那总统阿里说,“我们... 2024-03-12
  • 委内瑞拉副总统:美国对委制裁致委经济损失约7000亿美元

    当地时间11日,委内瑞拉副总统德尔茜·罗德里格斯发表声明称,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导致委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约7000亿美元。其中该国石油工业损失近2320亿美元,并 2024-03-12
  • 红海现在有多乱,还会乱多久?

    近两月来,美英持续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多轮空袭,扼守红海一端的胡塞武装依然搞出了大动静。6日,胡塞武装向一艘美国货船发射导弹,造成2名船员死亡;就在1日,此前 2024-03-08
俄媒:俄外交部称乌克兰一半军队已部署在顿巴斯地区 全球连线丨世卫大会特别会议聚焦大流行病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