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领航德国16年,默克尔留下怎样的肖像?

原标题:新华社:领航德国16年,默克尔留下怎样的肖像?

新华社柏林9月27日消息,“我开始当总理的时候,还没有iPhone手机呢!”2021年6月23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联邦议院接受质询。她身着蓝色上装,面带微笑,从容回应一名议员有关数字化的问题。

第一代iPhone手机2007年面世,现年67岁的默克尔从2005年11月22日开始担任德国总理。那时,美国总统是小布什,法国总统是希拉克,英国首相是布莱尔。西方大国领导人更替了一届又一届,唯有默克尔屹立不倒。

2005年11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后兴奋地走下宣誓台。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2005年11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后兴奋地走下宣誓台。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德国本月26日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此后将组建新一届联邦政府,默克尔届时将正式去职。

按照传统,每一位德国总理卸任后,都会有一幅肖像挂在总理府墙上。当默克尔的身影渐渐淡出政治舞台,人们开始思考,她所留下的是怎样一幅肖像呢?

“领航员”

“领航员下船了”,德新社用上世纪俾斯麦卸任时的经典标题,来描述默克尔的离去。默克尔担任总理16年,与她的政治导师科尔相当。在德国历史上,只有宰相俾斯麦执政年数更多。

默克尔确实堪称“领航员”。在她治下,德国从“欧洲病夫”转变为经济明星。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当德国与欧洲面临重重考验,总能看到默克尔稳舵引航的坚定身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德国凭借强大的实体经济,率先在西方主要经济体中复苏。欧债危机爆发后,默克尔在联邦议院说:“如果欧盟不好了,德国不可能会好。”为化解危机,德国摆出强硬姿态,让其他成员国接受了严格财政紧缩的德国方案。

2011年6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时交谈。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2011年6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时交谈。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面临难民危机。默克尔向难民开放国门,100多万难民涌入德国境内。面对压力,默克尔说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们能做到!”

这也成为默克尔最受争议的政策。如今,难民潮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已趋于平缓,新移民带来的积极效果正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难民危机也引起排外主义和右翼民粹势力的抬头,导致德国乃至欧洲多国的政治版图碎片化。

2015年9月5日,在德国南部慕尼黑,一名难民在抵达火车站时手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照片。新华社/法新

2015年9月5日,在德国南部慕尼黑,一名难民在抵达火车站时手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照片。新华社/法新

新冠病毒来袭,当看到疫情迅速恶化,默克尔立即行动。2020年3月18日,默克尔首次在新年之外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要认真对待,因为它(疫情)真的很严重。”她说,新冠疫情是德国自二战以来遭受到的最大挑战。这次讲话的收视率在德国创下纪录。

疫情应对中,默克尔与卫生部门密切沟通,统一联邦与各州立场,并促使欧盟颁布进一步的严控措施。

在一场记者会上,默克尔透露了对危机管理的看法。她说:“没有危机的生活当然更容易。但当它们发生了,就必须要应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是政治家。”

对话者

“总理女士,您好。请问德国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如何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应对单边主义等共同挑战?”

2020年8月28日举行的总理年度记者会上,记者向默克尔提出了这个问题。没等问题问完,默克尔听到“单边主义”时,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过去几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默克尔清醒地认识到,多边主义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摈弃冷战思维,不搞对抗,提倡对话与合作,能更好地发挥德国和欧盟的国际作用。

2017年7月7日,在德国汉堡,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新华社发(马尔温·京格尔摄)

2017年7月7日,在德国汉堡,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新华社发(马尔温·京格尔摄)

默克尔一直抱有一个观点,即看法不同并不影响对话与合作。在欧盟内部,资历最老、“家底”最厚的默克尔斡旋于各成员国间,用她并不雄辩但总能切中要害的口才以及强大的耐心,让各国领导人最终接受她的意见。

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中,在伊朗核问题、气候变化和发展合作等领域,德国都是积极的参与方,默克尔的身影总在其中。

2019年2月,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默克尔在主旨演讲中对单边主义倾向发出警告。演讲最后,她回答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全球拼图”,谁来拼起碎片?

“只有我们团结起来。”默克尔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多位政要起立欢呼,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讲话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形成鲜明对比。

2019年2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慕安会。新华社记者逯阳摄

2019年2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慕安会。新华社记者逯阳摄

也许正是看到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积极作用,美国《福布斯》杂志连续10年把她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榜首。

务实派

回到2020年8月那场总理年度记者会,默克尔对记者提问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德国将推动欧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欧盟期待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第三方市场等方面有更多合作,同时希望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取得新进展。

当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后来记者得知,在谈判的最后阶段,默克尔利用个人威信和外交经验,推动欧盟内部达成了一致。

多年来,默克尔以务实态度发展对华关系。她深知,德中合作不仅关系到德国利益,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单边主义等全球挑战时,德国、欧盟和整个国际社会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在一些问题上,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欧盟应该与中国继续对话,并为多边主义树立典范。”默克尔说。

2016年8月30日,在德国东北部滨海小城施特拉尔松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孔子学院的揭幕仪式。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2016年8月30日,在德国东北部滨海小城施特拉尔松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孔子学院的揭幕仪式。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默克尔任内,中德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1年中德政府磋商机制启动,双边关系于2014年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新冠疫情暴发后,仍保持高频率的线上沟通。

16年来,默克尔12次访问中国,是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杭州、沈阳、深圳、武汉,每次访华,默克尔都会在一个新的地方留下足迹。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农村……对默克尔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域文化多样的中国大地,充满新鲜体验。

2014年7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成都学习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新华社发

2014年7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成都学习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新华社发

更丰富体验是为了加深了解,更深了解是为了更紧密合作。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中德双边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611.71亿欧元,增长到2020年的2121亿欧元。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也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中德在科技、教育、文化和产业等领域合作都很深入。

默克尔最近一次访华是2019年9月,那次她去了武汉。当车队途径武汉长江大桥时,默克尔让车队停下。随后她下车在桥面极目远眺,并要求工作人员为她留影。

德国《世界报》说,那是默克尔仅有的一次偏离外交礼宾日程。

来源: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相关阅读:
希腊克里特岛发生5.8级地震 一人死亡 德国大选结束 组阁之争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