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友谊丰碑”到“帝国墓碑” 喀布尔国际机场留在阿富汗心头的痛

原标题:从“友谊丰碑”到“帝国墓碑”,喀布尔国际机场留在阿富汗心头的痛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伴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最后撤离以及近日发生的炸弹恐袭事件,喀布尔国际机场越发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国际机场位于喀布尔市郊,该机场诞生以来的一个甲子,辉煌的高光时刻与至暗的悲惨时光都曾在这里上演,它曾经承载着阿富汗人民走向世界的梦想,却不料历经战火后成为历史留给喀布尔、留给阿富汗人民心头的伤痛。

8月27日,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拍摄的爆炸现场。

8月27日,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拍摄的爆炸现场。

从“友谊丰碑”到“帝国墓碑”

喀布尔国际机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由苏联工程师援建的,当时一度成为苏阿友谊的象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后不到20年时间,这座友谊的“丰碑”就变成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桥头堡,开启了近十年漫长而痛苦的苏阿战争。而其后苏联军队撤离意味着这场战争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一个超级大国的覆亡,机场好似又一个倒在阿富汗的“帝国墓碑”。喀布尔国际机场既是阿富汗最大的国际空港,也是该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民航客机从来都是这里的配角,军用运输机、轰炸机、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才是轮番登场的主角。然而,战乱并非一直是阿富汗的主旋律。

自古以来,喀布尔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贸易枢纽,在信德语中,喀布尔的意思就是“贸易中枢”。阿富汗也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300年的亚历山大大帝到19世纪的英国殖民者,一直到苏联和如今的美国和北约,多少“帝国”来到这里,占领这里,最终却难逃灰溜溜离去的命运,阿富汗“帝国坟场”的称号不断得到验证。几百年来,阿富汗的中央集权政府始终不够强大,各地真正掌权统治地方的是各宗族的领袖。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从总体上容易被击败、被占领,但细分到社会的“单元”和“细胞”却不易被征服。

上世纪30年代,在当时的国王查希尔的率领下,阿富汗开启了现代化的步伐,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喀布尔曾经堪比欧美都市,阿富汗当时有“东方小瑞士”的美称。阿富汗也确实想学习瑞士,成为一个中立的、远离战乱的国家,但想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保持中立、左右逢源谈何容易。

美国当年非常想把阿富汗培养成“亚洲的古巴”,也给苏联来上一次导弹危机。而雄心勃勃的苏联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况且“北极熊”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有了南进的雄心。彼得大帝认为,沙俄只有南进拿下阿富汗进而染指巴基斯坦,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才能进一步称霸世界。

见证第一场空降兵“斩首行动”

于是,美苏竞相对阿富汗展开支援,美国上世纪50年代援建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苏联就在60年代修建了喀布尔国际机场;苏联修建了从北方通往喀布尔的公路,美国又修好了从喀布尔到南方城市坎大哈的道路……同时,两个超级大国抓紧在阿富汗培养自己的亲近势力,以图扶植代言人建立政权。苏联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是有“红色亲王”穆罕默德·达乌德汗在1973年发动政变,建立起亲苏的共和制政权;随后又有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发动“四月革命”,塔拉基掌权,对苏联更言听计从。然而好景不长,曾经留学苏联的塔拉基被他的副手、有过留学美国经历的阿明发动政变夺了权。阿明当政后表面上继续臣服于苏联,背地里则不断跟美国接触,这让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大为光火,决心除掉阿明扶植新的代言人。于是,喀布尔国际机场见证了世界上第一场由空降部队特种兵完成的“斩首行动”。

1979年12月24日,平安夜,喀布尔国际机场忙碌异常,巨大的运输机不停起降。当时,苏军出动200多架次大型运输机,向喀布尔突击运送5000名官兵,300辆装甲车和数十辆坦克,平日里空荡荡的机场上堆满了大炮、坦克和装甲车,机场附近帐篷林立、炊烟四起。随后,苏军空降特种兵大队展开代号“333”的行动,向阿明的行宫——达鲁拉曼宫发动突袭。仅3个半小时,阿明的警卫部队就被瓦解了,阿明本人被击毙。隐居德国的阿明遗孀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回忆,他们的长子也在战斗中被打死。

苏联很快扶植起了新的傀儡——卡尔迈勒政权,但阿富汗各地揭竿而起的游击队让苏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和平与安宁从此也远离了阿富汗人民。

目睹亲密战友反目成仇

苏阿战争期间,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等各种渠道对阿富汗游击队进行援助,帮助他们打击苏联军队。在这一阶段,美国同阿富汗游击队是亲密的战友,史泰龙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3》中就表现了“兰博”帮助阿富汗游击队与苏军作战的情景。

阿富汗抵抗运动不仅获得了美国的扶持,也赢得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各种支援。其中就有年轻而富有的本·拉登,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并长期活跃在抗苏第一线。在此期间,本·拉登还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喀布尔国际机场还曾经见证阿富汗游击队的领导者飞赴美国,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在白宫两次受到里根总统的会见。没想到时过境迁,“兰博”曾经的阿富汗战友如今把美军赶到了喀布尔国际机场,从这里灰溜溜地踏上回家之路。

喀布尔国际机场,原先的名字叫赫瓦哈·拉瓦什机场,这是机场所在地的名称,至今依然有当地人这么称呼它。2014年,喀布尔国际机场被正式更名为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是为了纪念当时刚卸任的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名字几经更替,主人也频繁易手,苏军、美军、北约部队、塔利班、游击队……机场的控制者与阿富汗的占领者相类似,占领它,却不能永远拥有它,无法真正征服它。

相关阅读:
被控12项欺诈罪 美国“女版乔布斯”或将面临20年徒刑 挪威在边境立警告牌 警告游客“不要向俄罗斯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