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疫情严峻之际 印度外长访美:疫苗是“头等大事”

原标题:疫情严峻之际,印度外长访美,疫苗是“头等大事”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胡博峰]当地时间26日,印度外长苏杰生结束对联合国的访问后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这标志着印美双边会晤的“重头戏”正式上演。据《今日印度》杂志等媒体27日报道,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莫迪政府面临医疗物资短缺和疫苗供应失衡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苏杰生利用此次访问协调美国政府与印度共同抗击疫情将是“头等大事”,疫苗采购问题以及确保印度能不受干扰地从美国进口疫苗生产的原材料,将成为苏杰生与美方会谈的主要议题。《今日印度》杂志的报道强调,如果美国想证明华盛顿真的“回来了”,那就需要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抗击疫情的步伐。

“我们需要可获得的以及负担得起的疫苗”,据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27日报道,苏杰生表示,不能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接种疫苗,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不接种,各国应该为了全球利益协调各国的利益。他周三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就两国关系和抗疫合作发表讲话,之后还将在华盛顿特区与美国高官以及制药业代表举行会议。预计苏杰生周四将参加两场会议,这两场会议分别由美印商业委员会和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组织。

《德干先驱报》称,印度国内对苏杰生此访抱有很大期待。印度外长最重要的出访任务之一就是获得主要疫苗生产商的承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印度)负责人乔杜里表示,拜登政府应放宽《美国国防生产法》中与美国疫苗公司有关的限制性条款,“但由于(疫苗)原材料的出口批准将以个案审定方式进行,因此这将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不过,苏杰生将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会谈中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媒体认为,相信这样的“组合”或许能够说服美国总统拜登对《美国国防生产法》作出“根本性修改”,缓解全球疫苗生产的紧张局面。

事实上,《印度时报》发文称,印度驻美国大使桑杜最近一直在与美国药品和疫苗制造商联系,部分公司已经同意向印度出口生产新冠病毒疫苗所需要的原材料。这被认为是桑杜为苏杰生访问期间就此项议题与美国政府高层沟通提前进行铺垫。此外,美国国会黑人核心小组和民主党的进步派议员也在向白宫施加压力,要求后者放宽疫苗出口、豁免疫苗知识产权保护。

拜登此前承诺,美国将为全球提供8000万剂疫苗,但尚不清楚如何分配。据《印度快报》此前报道,苏杰生此次访美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印度及其邻国争取更多的疫苗分配额。《今日印度》称,这8000万剂疫苗中约有6000万剂是阿斯利康疫苗,如果印度能获得其中一部分,那么将可有效缓解国内疫苗不足的问题。

除疫苗直接援助之外,苏杰生此行还希望美国帮助印度扩大疫苗生产。据印度“News18”新闻网的报道,美国援外机构国际开发署曾承诺向印度一家私人疫苗生产商提供资金援助,争取助其实现年产10亿剂疫苗的目标。因此,苏杰生可能将在访问期间督促美方尽快予以落实。同时,苏杰生还将与辉瑞、莫德纳等医药公司进行沟通,了解上述公司疫苗进入印度市场面临的法律、物流等方面的障碍。印度政府周四称,它已同辉瑞、莫德纳及强生等疫苗生产商举行数次讨论,但尚未接获寻求监管机构批准的申请。

印度目前的疫情已经有所好转。《印度快报》等媒体27日报道称,印度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万多例,新增死亡病例3847例。截至28日凌晨,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7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1.5万例。目前印度疫苗接种人口不到总人口的3%,而美国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是该国总人口的39%。

由于苏杰生此次与布林肯等美国政要的会谈将上承本月初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下启G7领导人(印度是特邀嘉宾国)峰会,因此印太事务、对华政策等也是印美双方高度关注的议题。“News18”新闻网报道称,在中印边境对峙僵局未解的情况下,拜登同前任特朗普一样,正将印度作为对抗中国的关键力量,这必然在苏杰生与美方官员的会谈中有所体现。此外,美军从阿富汗撤出后,地区安全,尤其是如何有效防范恐怖主义“祸水”南下也是印度政府的重要关切。苏杰生当地时间26日在与麦克马斯特的对话中就重申了印度对美国撤军后的地区形势感到“不安”,暗批美国此举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印度政府匿名消息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苏杰生在华盛顿特区与美方官员的会晤是全方位的,除布林肯、沙利文外,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贸易代表戴琦等重量级内阁成员都在互动名单上,但双方的利益诉求从根本上却是背道而驰的。对印度来说,更多是“要”,无论是印太事务、“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阿富汗撤军问题,还是提供疫苗、物资、援助,印度希望获得美国实打实的支持。而对美国而言,则是印度还能“给”什么、“做”什么,毕竟付出和回报都是需要计算和量化的。

相关阅读:
美防长: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进度“略有”提前 美国单日新增确诊超5万例 累计逾3399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