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原标题: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到底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今天

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

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将处理过的水释放到海洋中,朝日新闻报道截图

网友立马不淡定了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此外,还有一个视频刷屏网络

该视频模拟了放射性物质扩散的路径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对核污水扩散速度和影响的模拟效果图。从图中可见,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时间持续扩散,进而蔓延至全球海域。来源:GEOMAR

目前多达百万吨的福岛核污水从何而来?

核污水究竟有何危害,海鲜还能吃吗?

核污水排放入海,会影响哪些地区?

这场“灾难”是怎么发生的?

将时针拨回到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沿海。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引发了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深远影响。迄今为止,仍有337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指定为“疏散区”,约有3.6万名原居民尚未返回家园。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2011年3月14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爆炸后冒起浓烟。新华社资料图

2011年3月14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爆炸后冒起浓烟。新华社资料图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已过去10年多,但其核污水处理问题仍未解决。日本媒体分析称,日本政府决定排出核污水,原因可能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核污水的储存罐容量即将达到上限。

核污水是如何产生的?

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发生辐射泄漏后,为控制反应堆温度,需要持续注水进行冷却降温,虽然核废水可以用来循环冷却,但是由于福岛核电站临海、地势低,地下水和雨水不断渗入,这样核废水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为了储存核污水,东京电力共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罐,目前9成已装满。所有储水设施的总容量约为137万吨,预计到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成千上万个密密麻麻的圆形储水罐在厂区内摆放着,用卫星图就能明显观察到。

2011年3月19日和2019年3月9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卫星照片,对比明显。卫星数据来源:MAXAR

2011年3月19日和2019年3月9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卫星照片,对比明显。卫星数据来源:MAXAR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东京电力公司现在每天新增140吨“处理水”,估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这么多的核废水,让日本已经“无力承受”。

核污水会影响哪些地区?

可预见的是,一旦日本将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排放入海,将覆水难收。

起初,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将受到影响,尤其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将会污染东海。日本周边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德国一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称,从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质57天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受影响。

以放射性物质铯为例,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曾对半衰期约为30年的放射性铯的扩散情形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算,发现其顺着海流5年将到达北美;10年会随着洋流又回到亚洲东部;30年后,会几乎扩散到整个太平洋。

日本百万吨核废水将排入大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影响有多大?东电数据可信吗?

为何要选择排放入海

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选项?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曾考虑过多种处理方案,包括置于地质层中、排入海洋、以蒸汽形式释放等。

最后,日本经济产业省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排放入海是最实际的方案,在技术上更可行,耗时最短,花费也最少。由此,敲定将核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入海这一选项。

不过,日本绿色和平环保组织诟病这一方式,认为没有使用现有最佳技术,包括通过长期储存和处理核废水来减少辐射危害,而是选择了最便宜的办法,将这些水倒入太平洋。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说,日本是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权衡后做出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永久封存,或者通过化学方式让放射性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但是前一种方式并不安全,特别是在地震活跃带的日本,任何实体封存都可能遭到破坏;后一种方式则成本太高,而且日本此次需要处理的核废水量达到上百万吨。

日方:低浓度的氚

对人体健康几乎没有风险

日本方面称,排放前将对核废水进行过滤和稀释处理。那么,“清污”过程如何展开?

按照日方公布的步骤是:

首先,将使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这一过程会过滤掉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包括锶和铯,但无法去除氚,即超重氢。

接着,用海水稀释被过滤的核废水,以降低氚的浓度。

据13日的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同时也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

日方表示,低浓度的氚对人体健康几乎没有风险。

不过“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2020年3月,经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废水中约70%超过排放标准,其中约15%超过排放标准的10至100倍,6%超过排放标准的100倍。这些核废水都需再次过滤处理。

第三,在开始排放前,还需要大约两年时间建造新设备和进行安全筛查。

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

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内阁将在一周内再次开会,决定实施排放计划的细节。

菅义伟说,政府将采取一切措施,绝对保证处理过的水的安全性。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第三方将参与其中,确保排放在透明的情况下执行。

日本首相菅义伟(右三)在内阁会议上讲话。新华社/法新/时事通讯社

日本首相菅义伟(右三)在内阁会议上讲话。新华社/法新/时事通讯社

上百万吨核废水

在经过处理后排放大海

是否能做到如日方所说的安全?

其实,科学界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一场激辩

→处理过的水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美国《科学》杂志援引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家肯·布塞勒(Ken Buesseler)的观点指出,处理过的水中还是会残留钌、钴、锶和钚的同位素,这令人担忧。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认为,废水中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其半衰期为5370年,可以进入一切生物体内,可能会损害人类基因。

沈丁立认为,即便通过过滤、提纯、稀释,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不可能全部清除,而且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再短也要几万年。因此,稀释带有放射性的氚化水是否如日本所言能达到安全标准,甚至对人体无害都需要进一步科学试验的证明,以及全球科学家的共同评估。

有人则关心起餐桌,海鲜还能吃吗?据《健康时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总体来说,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会对我们有影响的”。

报道称,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指出,“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

分析称,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间接地摄取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证明,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不过,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辐射剂量不大

从事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33年、主要从事核废料地质处理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孔卡(James Conca)在《福布斯》杂志上刊文称,人们存在对辐射的毫无根据的恐惧感,即使辐射剂量在微不足道的水平——一夸脱水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四根香蕉或一袋家庭用的薯片。一吨水的辐射剂量大约是4毫西弗,比一次胸部CT扫描的剂量少,后者达到7毫西弗。

至于绿色和平组织所说“每个原子都是危险的”,应该对水进行永久储存和处理,在孔卡看来,也是不了解氚的辐射或化学性质。

孔卡说,只有极高浓度的氚才对人类具有致癌性,而且这种说法也只是假设,因为氚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从未在人类或地球环境中出现过。目前,只有在实验室中对老鼠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老鼠摄入37,000,000贝克勒尔/升的极高浓度的氚后,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虽然氚的放射性半衰期是12.3年,但它在人类体内的生物半衰期只有10天。

一名不具名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人士指出,福岛核事故中,最厉害的放射性物质已于2011年3月12日至20日左右在氢爆过程中释放出来。目前存储的超过120万吨的核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其所剩的轻水反应堆的氚总量相对来说有限,而且已经过一个半衰期,在受控情况下逐步有序适量排放,不会造成太大环境问题。不过,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加强排放的检测与监督。

→也有专家提出疑问:东电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

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副研究员张有鹏表示,“氚也叫超重氢,和氕、氘一样,都是氢的同位素。”张有鹏解释,“这是一种长寿期的放射性核素,虽然放射性不是很强,但可以在自然界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且氚在水体里很难被分离,进入海洋后将参与全球水循环。

考虑到太平洋的水体量大得惊人,如果在排放前将氚的浓度稀释至60000贝克/升,一些核科学专家计算后预测,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会非常大。“排放到大海后,较短时间内,污水的放射性会被海水稀释到10000贝克/升左右。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氚活度指导值,就是不超过10000贝克/升。”张有鹏说。但他也指出,欧盟饮用水标准规定氚的限值是100贝克/升,与我国设定的内陆核电厂址下游1公里处标准相同。对标这两个标准,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需要密切监测。

公众对“核污染”也不必过度担心。由于宇宙射线具备一定的活化能力,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我们平时喝的饮用水,均含有微量的氘和氚。正常运行的核电站,也会有一定的放射性物质释出。当然,各国对核电站的排放浓度和总量都有严格规定。

“经过理性分析和计算,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核科学专家认为,如果东电公布的数据是完全真实的,那么污水排放对全球水循环、渔业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监测和分析。”张有鹏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东电的数据是不是都真实可靠。”

据了解,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东京电力公司的名声断崖式下跌。这家企业多次隐瞒灾情、虚报信息,而且在救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失误,导致福岛核事故升级为7级(最高等级的特大核事故)。业界普遍认为,福岛的悲剧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这样的企业,让人很难完全相信它公布的信息和作出的承诺。

“我们看了东电在事故后发布的多个报告,感觉披露的一些数据比较保守。”张有鹏告诉记者。这种感觉,引起了业内很多专家的共鸣。对于业界质疑声,一直关注环保问题的很多西方媒体鲜有报道。在日本“核污水”排放这件事上,西方媒体总体上处于安静状态。这是科学理性,还是有意沉默?

抗议者在日本首相官邸外反对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新华社/美联

抗议者在日本首相官邸外反对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新华社/美联

反对声浪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日本此次空前规模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行动。

对于日本政府保证“安全”的说法,环保组织和一些活动人士并不买账。

日本绿色和平组织谴责这一决定,称其“无视人权和国际海事法”,日本政府“低估了辐射风险”。

日本福岛民众和渔民也表示强烈不满。11日,福岛县民众自发举行集会,反对将核污水排放入海。当地渔民非常担心海产品的安全性。

周边国家也表达严重关切。

韩国政府13日就日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深表遗憾,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保护韩国公民的安全。

中国外交部也在9日、12日、13日接连就此事发表评论,呼吁日方应在与周边国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慎重决策。

中国外交部在13日的谈话中表示,作为日本近邻和利益攸关方,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

中方强烈敦促日方认清自身责任,秉持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国民的严重关切作出应有回应。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据日本共同社称,由于福岛发生核事故,中国和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迄今仍限制日本农产品和渔业产品的进口。

国际原子能机构13日在推特上发文称,总干事格罗西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准备好为监测和审查该计划的安全和透明执行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沈丁立指出,日本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日本面临的核废水处理挑战是所有拥有核武或使用核能的国家都要面对的挑战,因为只要使用核电就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因此,国际社会应该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包括发展风险评估能力,如何用安全最大、风险最小、经济成本可以接受的办法来解决类似问题,如果能够成功,将成为宝贵经验,供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吴莼思认为,当前,针对核武器有核不扩散体系,但是对于核材料、核废物的管理却没有具体的机制安排。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引发的争议其实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一项紧迫课题,需要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之间加强合作,构建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

该如何防范?

对我国而言,我们沿海是东海、南海,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这里的海水可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我们该如何防范?朱文武建议,相关放射性核素的检测部门今后要加强对我国近海海产品的放射性核素等含量的监测监管。事实上,自从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中国一直密切监测沿海地区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超标的迹象。

核能,虽然能量巨大,但是其放射性元素、废料、废水如何处置是个问题。除了向大海排放,核废水还有其他什么处理方式?

郭冉表示,核废物的处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国际社会对乏燃料和高放射性废物常采用永久地质处置库进行长期储存,对低放射性废物则依法设置长期处置场,日本也应当建设足够的核废水贮存和处置场所,而不能一倒了之。朱文武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封存核废水,并埋入地下。至于埋藏的深度,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来决定,如果有地震带、活动带等地质不稳定情况,就不适合埋藏。

有何方法能阻止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郭冉表示,虽然现有国际公约都没有强制执行和惩罚机制,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应立即行动起来:相关国家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阻止日本不负责任地把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也是相关国家的权利;各国应当敦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履行职责,对日本排放核废水计划进行评估、监测,保持信息公开透明,保证各利益攸关方的民主参与。同时,中国也要随时监测日本排放活动,全面评估核废水的影响范围及其损害后果。

英国医学专家对接种强生疫苗持谨慎态度 意大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447例 累计确诊超379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