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七天七起!科罗拉多枪击案致10人死亡,美政客呼吁将“控枪”提上日程

原标题:七天七起!科罗拉多枪击案致10人死亡,美政客呼吁将“控枪”提上日程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陈翔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刘皓然]当地时间22日下午,一阵刺耳的枪声打破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城博尔德的宁静生活:当地一家超市遭凶徒“血洗”,致10人死亡。博尔德又名圆石城,人口仅10万左右,素以艺术氛围、教育及生活质量见长,如此骇人的枪案堪称罕见。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盘点,今年以来全美枪击案密集发生,在过去的一周内,美国平均每天都会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

宁静小城惊魂一刻

据美国《丹佛邮报》23日报道,这场凶案发生在22日下午2时30分许,案发地为博尔德市一处名为“金苏柏”的商超连锁,该购物中心内部配有银行、餐厅和宠物医院,距离科罗拉多大学3公里左右。据相关视频显示,一名枪手手持类似于AR-15的大火力自动武器闯入购物中心,并展开血腥的屠杀。

对于滞留在购物中心内的顾客,22日的遭遇可谓惊心动魄。据两名现场目击者反映,枪手径直进入购物中心,不发一语就开始射击。此人作案风格并非“无差别扫射”,而是“打一阵、停一阵”,似乎具有一定目的性。

当地一位名叫麦克休的老人告诉记者,案发时他的女婿保罗带着两个外孙女正在购物中心排队接种疫苗,当时保罗排在队伍的第三位,亲眼看着枪手把前排的无辜民众击倒在地。保罗和女儿拼命逃到员工区,女孩们在衣柜里藏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衣柜里的大衣遮不住脚而感到惴惴不安。他们其间通过短信与外界保持联络,一直等到警方前来营救。老人担心,这段创伤性经历会给两个小女孩留下心理阴影。

“我没有看到枪手,我只看到向我跑来的一张张惊恐的面庞。”案发时,当地居民博洛夫斯基正在超市购物,他发现不对后立刻将东西丢回货架开始逃命。当时有人在跑,有人愣在原地,博洛夫斯基回忆称,很多超市员工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他们报信,员工带路,后面人的手搭着前面人的后背,连成一队从后门逃了出去。博洛夫斯基感叹道:“我向来把这里当成全美国最安全的地方……现在这种幻想破灭了。”

“我们见识到了恶魔的嘴脸”

当地执法部门对这场枪案做出迅速反应,执法人员来自附近多个市县。案发现场外停满消防车、救护车及警用装甲车,上空还盘旋着直升机和无人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警方从案发现场带走了一名蓄须男子(如图),此人被捕时既没穿上衣、也未穿鞋子,右腿上有明显的血迹。在这场血案中,共10人不幸丧生,其中包括最先赶到现场的51岁警员埃里克·塔利。当地警方表示,这宗案件“案情复杂”,需要至少5日来调查取证;联邦调查局目前已介入调查。

23日晚些时候,圆石城警方公布了凶犯身份:21岁的科罗拉多州居民艾哈迈德·阿里萨,其居所位于该州阿瓦达市,距离圆石城约30公里。立场保守的在线新闻杂志《千禧邮报》在推特上说,此人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同情者。还有推特网友扒出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过往言论,称他曾在2019年为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中遇害的穆斯林鸣不平。当时阿里萨称那些人并非“单一枪击案的受害者”,而是“伊斯兰恐惧症的受害者”。但他的社交媒体内容已被删除,无法得到证实。目前,阿里萨受到10宗一级谋杀罪指控。警方公布的受害者名单显示,遇难者中年龄最小的仅20岁,最大的65岁。

22日,科罗拉多州州长贾里德·波利斯密切关注枪案事态进展,连续三次发布声明。他在周一晚的一份声明中说:“过去一年我们的生活被死亡、疾病与隔离所包围。如今春暖花开,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光明重现。却不想黑暗再度降临——今天,我们都见识到了恶魔的嘴脸。”

圆石城警方也对因公殉职的警员塔利进行哀悼。据报道,塔利是从业11年的老警察,热爱工作和家人,他有7个孩子,最小的年仅7岁。前不久,他开始受训操控警用无人机,就是为了调离一线,以免让家人经历这样的悲痛。

七天七起大规模枪击

圆石城枪击事件距离亚特兰大枪击案还不到一周时间,是美国今年造成伤亡最多且社会影响最恶劣的大规模枪击案之一。据CNN盘点,从3月16日以来的一周内,全美平均每天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16日,亚特兰大三家按摩店8人惨遭枪杀;17日,加州斯托克顿市5人遭遇“飞车枪击”,所幸伤势不致命;18日,俄勒冈州格雷沙姆4人遭枪击受重伤;20日当天,休斯敦、达拉斯和费城分别发生枪击事件,2人死亡,多人受伤。另据美国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统计,美国进入2021年以来已经发生了107起大规模枪击案,共造成122人死亡,325人受伤。

面对接连不断的枪击事件,不少美国政客再次呼吁将“控枪”提上日程。亚利桑那州前议员、控枪问题活动家吉福兹称,这样的局面根本“不正常”,美国不应照此发展。科罗拉多州参议员本内特也表示,国家应就枪支暴力问题展开新一轮对话,两党间应就这一问题通力合作,“避免让致命武器误入恶人之手”。而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却做出冷漠回应,再次搬出宪法《第二修正案》,强调民众持有武器为“确保自由国度之安全的必要条件”,且“不容侵犯”。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拜登拒绝普京邀约,俄外交部:遗憾,美方已错失良机 未缴罚款,韩前总统朴槿惠私宅被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