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连线|美救助计划副作用让世界忧心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美国总统拜登11日签署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已累计出台约6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措施。多国专家学者认为,天量救助计划难以从中长期有效提振美国经济,且规模大于实际需求,将强化通胀预期进而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3月11日,一名戴口罩的女子从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前走过。(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经济救助计划将刺激美国内需,但美国本地及来自海外的供应可能因新冠疫情而跟不上需求扩大步伐,进而推高物价。市场利率一旦跟随通胀上升,可能令金融市场不稳。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表示,经济救助计划规模远超美国经济的有效吸收能力,将导致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美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抬高了各类资产价格,为市场泡沫打开大门,“这种投机性上涨不会持久”。
印度尼西亚智库纳拉西研究所公共政策专家艾哈迈德·努尔·希达亚特说,经济救助计划将加重美国联邦债务,举债短期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中长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印尼辉立证券分析师阿努格拉赫·扎姆扎米说,经济救助计划将加深市场对美国国内通胀的担忧,可能进一步推升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
这是3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日本冈三证券全球研究中心理事长高田创认为,一方面,新冠疫情导致需求下降,实体经济面临紧缩压力;另一方面,一些主要经济体推出超大规模经济救助计划,全球性货币“大放水”推动资产价格上扬,通胀预期得到强化,导致近期美国长期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涨。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经济学家凯·丹尼尔·诺伊费尔德说,最近几周,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吸引部分投资者转投美国国债,给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带来压力,并威胁到那些背负大量美元债务国家的金融稳定。
诺伊费尔德说,美国应该对金融领域进行有效监管,确保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防止次贷危机等危及美国和全球金融稳定的事件再次发生。
阿根廷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卡查诺斯基对救助计划的规模提出质疑,认为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让国际资本为本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承担费用。
南非知名投资公司埃菲西恩特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鲁特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货币,美国有义务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性和包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应该在多边金融机构中发挥积极影响。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利索沃利克认为,救助计划将为全球经济提供一定支持,但也伴随金融市场过热的风险。他说,美国需采取措施促进市场开放发展,在贸易、创新合作和科技合作等领域持开放态度,才能真正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参与记者:沈忠浩、左为、余谦梁、郑世波、荆晶、倪瑞捷、王慧慧、孙晓玲、徐静、刘春燕、张亚东、李奥、高兰、蔡蜀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