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媒述评:火星为何成为“太空竞赛2.0”焦点

原标题:美媒述评:火星为何成为“太空竞赛2.0”焦点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美国太空网站2月19日发表题为《火星为什么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竞争焦点》的报道称,在探索太空方面,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所以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反映了所谓“太空时代2.0”的特征。与“太空时代1.0”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其中非美国参与方——不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占据了突出地位,尤其是那些来自亚洲的参与者。全文摘编如下:

看看中国在过去10年里取得的成就,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目标是赢得新一轮太空竞赛的胜利。中国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它还将中国国旗插在月球表面,并带回了月球土壤样本。

然而,几个国家和私营企业之间的这场竞争远未结束。中国目前正利用2月10日抵达火星轨道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接近火星。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火星车要到5月份才会登陆火星——将标志着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不止一个。

火星或许离地球不远,但它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探索对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在截至2020年12月的49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只有约20次获得成功。并非所有的失败都是新手或早期尝试造成的。

2016年,欧洲航天局的“斯基亚帕雷利”号火星登陆器在火星表面坠毁。此外,现有的技术问题已经迫使欧洲航天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将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推迟到2022年进行。

中国不是去往火星探测的唯一国家。今年2月9日,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同样完成了进入火星轨道的操作。它不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直接竞争者(该探测器将围绕火星飞行,以研究火星上的天气),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肯定是。该探测器于2月18日抵达火星。

令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是,在少数几个成功完成进入火星轨道操作的国家中,有一个亚洲国家也做到了,那就是印度。

2014年,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轨道。这让印度成为第一个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轨道的亚洲国家,而且初次发射就获得了成功。

在探索太空方面,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所以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反映了所谓“太空时代2.0”的特征。与“太空时代1.0”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其中非美国参与方——不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占据了突出地位,尤其是那些来自亚洲的参与者。

印度的太空计划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功,比如向渴望将自己的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提供对方负担得起的发射服务。2017年,印度发射了一枚携带104颗卫星的运载火箭,创下了历史之最——这是“单次发射卫星数目最多”的新纪录。除了3颗外国卫星之外,其余卫星都是印度拥有和制造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火星探测任务的成本相对较低,仅为7400万美元——约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的十分之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曾开玩笑地说,整个火星探测任务的成本低于好莱坞影片《地心引力》的制作成本。

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还计划进行另一次月球探测和金星探测任务。太空竞赛2.0无疑正在升温。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俄罗斯注册第三款新冠疫苗 推广接种出奇招:打疫苗送冰激凌 不满足于背后“搅弄风云” 特朗普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