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警报从伦敦拉响后,有些国家人心惶惶,有些国家却漫不经心……

原标题:警报从伦敦拉响后,有些国家人心惶惶,有些国家却漫不经心……

伦敦疫情是欧美的一面镜子。

“这将是二战以来最糟糕的圣诞节。”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在赫然发现新冠病毒高传播性的最新变种之后,在脱欧和疫情双重夹击下想尽快告别糟心一年的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噩梦远没有结束。对外,他们猝不及防地被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集体“隔离”了,还遇到了一些媒体的冷嘲热讽,连“欧洲病夫”这样的话都用上了。对内,就在英国封城令进一步升级之际,数十万英国人拖家带口连夜逃离伦敦,仿佛生化危机一般。

正在英国上演的这一幕,让世人揪心,中国人尤其是武汉人,更是感同身受。全球抗疫已经近一年了,人类与病毒的抗争经历了不少教训,但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形势并没有真正改变。

人类的步伐还未追上病毒,新的恐慌正在席卷全球,这是为什么呢?症结除了病毒的狡猾,关键还是那个被反复呼喊的词——团结!

如果不能筑起全球抗疫“防波堤”,病毒新变种今天冲击英国和欧洲,明天就可能袭击世界其他角落。

全世界,团结起来,就那么难吗?

英国已沦为“国际弃民”

19日下午,在英国更严格防疫规定生效之前,哈丽雅特·克拉格斯顿赶上了离开伦敦的火车,目的地是利兹。“这趟火车上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作出了非常愚蠢且不负责任的决定。”克拉格斯顿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写道。

封城前夜,伦敦帕丁顿火车站迎来大批逃离者。来源:Dailymail

封城前夜,伦敦帕丁顿火车站迎来大批逃离者。来源:Dailymail

圣诞节即将到来,原本打算与亲友团聚的英国民众在理智与情感中挣扎。原定圣诞防疫限制“放松期”被迫取消,首都伦敦、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自20日起上调疫情防控级别至最高级,通俗说,伦敦“封城”了。

伦敦空无一人的街巷。来源:Dailymail

伦敦空无一人的街巷。来源:Dailymail

对外,路透社报道,全球正在对英国“关上大门”。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暂停来自英国的航班,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哥伦比亚等欧洲以外国家。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美国就没有任何动静,急得纽约州长科莫大骂:“现在,英国的这种‘变种(新冠病毒)’正登上飞机,飞往肯尼迪机场。就在今天。120个国家要求有检测(结果),我们没有。其他欧洲国家也实施了禁令。我们还没有。你们要在人生中犯多少次同样的错误才能吸取教训?”

伦敦来客主要落脚纽约州,但是作为州政府没有叫停航班的权力,因为这是联邦政府的职权。但是特朗普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他毫不客气地批评了约翰逊的封城决定:我们才不会封锁,你这样做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好吧,美国如此自信,咱还有啥好说的呢?

一些英国媒体将处理疫情不当的责任,归咎于约翰逊政府的怠慢,“英国的新冠疫情噩梦何时能结束?”英国媒体苦涩地自嘲。英国路透社直指英国已成为“欧洲病夫”,《卫报》在标题中也称“欧洲对英国关闭大门”,英国《都市报》则形容英国现在是“圣诞地狱”。

狠心自嘲的英国人没想到,这种时候美国媒体还补刀,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在标题中称英国已沦为“国际弃民”。《太阳报》的头版上则写着:“法国人没有丝毫怜悯”。

约翰逊政府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拷问。“约翰逊辜负了英国”一度冲上了推特热搜榜。约翰逊首相21日召开紧急会议,公开介绍英国对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后的快速反应,呼吁这些国家“手下留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1日表示,尽管疫情暴发以来病毒已出现数次基因突变,但包括英国近期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在内,目前已知变异对新冠药物、疗法、检测手段及疫苗有效性都尚未构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回顾战“疫”近一年,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专家指出原因有三:第一,人们在第一时间对疫情及病毒有了科学认识;第二,多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有效防控措施;第三,药物和疫苗科研攻关迅速推进,“隧道尽头的光芒”开始显现。

但相对于科学,伴随担忧和恐惧,乃至伴随“政治病毒”而来的傲慢和偏见往往“跑得更快”。对于年初一度对别国抗疫隔岸观火的英国人来说,今天这样的遭遇实在是颇具讽刺意味。

不仅仅是英国人的挑战

英国的处境也让一个问题更加深刻:疫情大流行,人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最关键的是什么?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指出。

“病毒不会理睬政治辞令或阴谋论,我们唯一的希望是科学、解决方案和团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说。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来源:VOA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来源:VOA

在这场大流行的不同阶段,包括中国在内,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形式协调合作,彰显了团结的精神。但相对于美国在内的某些国家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世界意义上的团结,似乎依然是稀缺品。

疫情像一面镜子,照见良知、责任与担当,也照见傲慢、偏见与无知。当然,选择不同的态度,则会面临不同的结果(后果)。

团结,体现在尊重科学。有了疫苗的加持,乐观者相信新年会有新气象。然而英国发生的这一幕再次提醒我们,病毒的威胁远未离去。尤其是,欧美流行的蔑视科学的“反智主义”仍是一部分国家疫苗、口罩等“救命装备”上路的障碍。此外,网络虚假信息和一些政府前期不够积极的抗疫表现对欧洲年轻人产生了不良诱导,社会对于科学的无知和偏见也被放大。

团结,还要求人们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保持警醒,“不开倒车”。风高浪急之时,前行方向尤为重要——疫情中没有捷径。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员托马斯指出,各国政府和民众应该克服“大流行疲劳症”。“自由不是每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自由就是责任。这是我们度过这场历史性危机的唯一办法。”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这句话,值得高喊自由口号的欧洲人细品,对英国疫情带来的警示“十分淡定”的澳大利亚和美国而言,又未尝不是生动一课。

团结,还要求各国政治家们抛开国别,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担负起责任,这才是最大的政治。不要再以邻为壑互相攻击了,大国不能团结,抗疫的队伍就少了领头羊,而联合国分析人士也警告说,在非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这种流行病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如果在疫情中抛弃那些不发达国家,那么问题最终将会回到我们自身。

英国人眼下面临困境,但这不仅仅是英国人的挑战。正如谭德塞所言:“在所有人都获得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

新一轮的警报已从伦敦鸣起。

撰稿深海星

相关阅读:
疫情反扑,40国禁飞,英国竟成孤岛? 执政联盟内讧致预算案难产 以色列或将迎来两年内第四次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