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欧近期频繁互动,欧洲专家纷纷呼吁“中美欧大三角”尽快成形

原标题:中欧近期频繁互动,欧洲专家纷纷呼吁“中美欧大三角”尽快成形|京酿馆

未来欧盟与中国间的互动或更为积极,但是仍有不确定性。

▲资料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资料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陶短房

据新华社报道,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默克尔表示,德方祝贺中方同有关各方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希望同中方加大努力,推动年内完成欧中投资协定谈判。

默克尔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面临第二波疫情冲击。中国疫情防控做得好,经济率先恢复,这对德国企业是利好消息。希望双方就疫苗合作加强沟通,推进贸易投资、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

两国领导人的电话会谈让许多人对未来中欧互动进展看高一线。

推动中欧合作,德国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正如斯特拉斯堡的一些欧洲议员所言,在发展和中国经贸关系方面,德国是近来最积极的欧盟国家。

作为当前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在新冠疫情肆虐、国际间交流遭遇诸多不便的情况下,仍努力促成中国和欧盟间进行更多的高层交流。

9月,在德国促成下,中国和欧盟及德、法等国领导人举行了一次视频会议,确认了彼此间愿意在2020年底前达成中欧投资协定的意愿。

11月23日,中国外长王毅和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尔等举行了电话会议,双方再次确认了“有意愿推动尽快达成双边投资协议”的共同意愿。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丰特莱斯认为,达成这一协议“将为中欧在关键领域的合作提供体制框架和良好前景”;而德国无疑在其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积极作用;11月24日,中德两国领导人的电话会谈,则再次表明了德方对促进中欧互动的积极性。

与之相呼应的则是德国大企业和商界的热情。

德国支柱行业之一——汽车业的大众、宝马和戴姆勒等纷纷喊出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口号,戴姆勒CEO卡列尼乌斯直言不讳地表示,鉴于中国是戴姆勒集团营销和利润的支柱,“任何与这个市场保持距离的意见都是不值得听取的”。

道理是明摆着的:作为欧盟各国中经济情况最好、出口形势最佳的德国,没有理由和一个欣欣向荣、潜力巨大的市场拉开距离。

11月25日,德意志银行鉴于美国大选结果和“新冠疫苗所带来的的希望”,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速预期:2020年全球GDP将负增长3.7%,其中美国-3.6%,欧元区-7.4%,而中国将增长2.2%。

2021年,美国、欧元区GDP增速将分别恢复到4.0%和5.6%,而中国则将出现9.5%的高速反弹。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出现较强的“发展与中国间更多互动”的声音当然顺理成章,而这种声音通过德国对欧盟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欧盟总体和中国保持“相向而行”。

▲图/新京报网

▲图/新京报网

“中美欧大三角关系”是大势所趋

一些乐观人士认为,总体上拜登较特朗普更“常规”,不会轻易牺牲国际惯例、贸易利益选择和中国打贸易战,也不会以此向欧盟和其他贸易伙伴施压,逼迫它们“选边站”,这将给欧盟在中欧经贸关系方面留下更大回旋余地和更多灵活性。

不少专家学者指出,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会对欧盟产生刺激。

在特朗普时代,欧盟弥漫的保护主义情绪和中欧经贸关系“冲高回落”影响下,东盟已于2019年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总额已从历史最高(2017年)的184.6亿美元,骤降至2019年的75.8亿美元。

中国贸促会(CCPIT)2019年5月的《2019/20年度欧盟商业环境报告》指出,一年内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信心直线下降,以欧盟为第一投资目的的公司数同比减少达78.63%。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这一切都将刺激欧洲各国加强与中方互动、合作。

就在RCEP签字同一天,德国《商报》发表社论,指出RCEP应该唤醒西方,“欧洲不应远离亚洲机遇”、“对欧洲而言,最便捷的方法是尽快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德国新闻社(DPA)也表示,“年内达成协定可期”。

更多专家认为,未来国际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增加,欧洲应“推动中美欧三角关系尽快形成”,而不能一味看美国眼色行事。

如法国左翼智库EuropaNova总裁西蒙诺日前就指出,不论特朗普或拜登,都不会带领美国重返昔日“大西洋优先”的原则,而会将更多资源和注意力投入到亚太方面,“欧洲不应自欺欺人地认为,换个总统就会出现一个和谐的泛大西洋关系”,鉴于此,欧盟除了积极发展与中国间互动,尽快形成“欧美中‘大三角’关系”外,几乎别无选择。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我是美国总统!你这个小人物不许这么跟我说话”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9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