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朗普政府这四年,是世界变了还是美国变了?
特朗普(图源:美联社)
[编者按]特朗普政府这四年,大力推行“美国优先”,世界不安宁的指数不断攀升。从一开始美墨边境线上那堵有形的“墙”,到单边主义的无形之“墙”,看似不那么长的四年,是世界变了还是美国变了?海外网采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带你回看这四年,白宫的标志性内外政策,尤其是最具争议性的部分。
“留后遗症”
海外网(以下简称海):此经四年,美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吴心伯(以下简称吴):国内分裂对抗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治理出现严重危机,两党政治走向尖锐对抗。外交方面信誉扫地,软实力大幅缩水,硬实力也没有明显的增长,留下很多“后遗症”。
海:这四年中,美国政府影响最大的对内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吴:美政府这四年想要做的,是让美国“回到过去”,重新打造一个十八、十九世纪的美国。如果说美国有两个版本,二战前是1.0版本,二战后是2.0版本。1.0版本的美国是一个以白人为主、以基督教信仰为代表的国家;2.0版本的美国移民增加,社会及信仰更加多元化,这届政府就是想把美国带回1.0版本。
“移民矛盾”
海:美政府着手处理移民政策,禁止7个穆斯林国家难民入境,大幅削减接纳移民人数,至少5500个家庭被迫分离,不少未成年在移民局拘留机构中遭受不平等对待。此后,白宫在与墨西哥接壤的边界上修建一座“美丽大墙”。截至10月19日,“边境墙”已经绵延371英里。美政府为什么要拿移民“开刀”?
吴: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反移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美政府向移民“开刀”,首要动机是美国社会内部矛盾,政府认为来自拉美等地的移民抢了美国中下层白人的饭碗,因为移民普遍吃苦耐劳工资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比较高,白宫为了保护中下层白人利益,不断推进反移民政策。
此外,反移民还有政治上的考虑。长远而言,移民的大量增加会影响美国社会人口结构,导致白人的比例下降,意味着白人在美国社会和政治上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这对美国共和党及保守派而言是很大威胁。
“经济隐患”
海:美联社说,这届政府用四年时间,颠覆了美国七十年的贸易政策。白宫声称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好的经济,美政府的经济政策达到目标了吗?
吴:美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以及重振制造业。在国内采集的手段包括减税、“去监管”、经济刺激等“饮鸩止渴”的措施,为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留下了长期隐患。
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经济近年保持了中等程度的增长,每年GDP增长率约为2%,谈不上高速;股市上涨较快是唯一亮点,这与美国大公司在海外的资本回流有关,但资本并没有回流到制造业,“重振制造业”的目标并未达标。从这种经济政策中获益的往往是富人,中下层人群则不然。以至于有媒体提出,白宫“救市不救人”,关心的是“股票和选票”。
“抗疫溃败”
海:美国是受新冠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国家,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确诊,20多万人死亡,死亡数已超过自1945年以来美国在所有战争中死亡士兵的总和。面对疫情,美国为何“溃败”了?
吴: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生命罹难,这场疫情对美国无异于一场战争的损失。美国抗疫失败有领导层、体制及文化的因素。
首先,领导层在危机中没有发挥有力的领导作用,为了政治考量而淡化疫情,甚至挑战科学家的建议,抵制必要预防措施,带了个坏头;第二,美国从联邦到州,再到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在疫情中没有发挥协同合作的作用,无法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第三是文化因素,美国社会过分强调个人自由的文化,导致公众面对疫情时难以保持克制和自律,社区邻里之间缺乏有效奉献互助。美国社会也须反思,危机中是否应为集体福利而让渡一些个人自由。
“种族对抗”
海:美国近年经历了两场种族主义风波。2017年8月,弗吉尼亚州的“白人至上主义者”集会演变成一场暴力冲突。2020年5月,美国黑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杀”事件发酵为全美示威。是什么加速了美国的社会分裂?
吴:美国国内的种族冲突加剧,一方面是由于白人右翼势力越来越猖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少数族裔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充分显现,体现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活动受影响,许多中下层工人失去饭碗,尽管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些救济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此外,目前还有不少人负担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用,美国非裔群体死亡的比例远远超过他们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经济困境叠加大量生命的罹难,加剧了他们的愤怒情绪,再遇上“弗洛伊德之死”事件,无异于干柴上被丢了一根火柴,立马燃起“大火”。
“退群毁誉”
海:白宫这四年影响最大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吴:最主要的方针就是“美国优先”,在国际上推行一条自私且不负责任的路线,减少甚至停止承担美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海:美国政府近年一言不合就“退群”,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巴黎气候协议、伊核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卫组织等等,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吴:在“美国优先”及单边主义的政策理念下,如果美政府认为这些国际组织及条约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就要“退群”。一个国家加入国际组织承担义务,往往意味着自身利益的克制及妥协,但美政府并不愿意这样做。此外,华府频频“退群”还有一个政治考虑——清算奥巴马政府的“政治遗产”。即便相关协议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但为了政治清算,还是要退。
海:这种单边主义会对国际事务产生什么影响?
吴:华府的对外政策,对美国的声誉、对国际机制、对全球治理,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华盛顿方面的外交作为让全世界对美国的自私狭隘、不负责任、没有国际观的形象有了更深认识。以前世界都认为美国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但经过这四年,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及希望都会大打折扣。
美国放弃多边主义,因此在很多国际机制里存在被孤立的状况,与其它国家处于对立面。例如,就因为美国一国的阻挠与反对,使得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受到重创。
另外一个负面影响体现在全球治理方面,比如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排放大户”的美国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不会再向一些国家提供减排援助,令科学家感到沮丧。再例如,美国在疫情中与世卫组织的关系也弄得很僵,影响全球抗疫合作。病毒没有国界,减少国际合作的后果是“美国第一”最后变成“美国受损世界第一”。
“贸易烽火”
海:这四年内,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备受争议,华府与多国发生贸易摩擦,甚至与一些传统盟友国家也产生关税争端,还在军费分摊等问题上产生分歧,怎样评价美国近年的对外贸易政策?
吴:白宫的外贸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关注的是商品贸易的不平衡问题,考虑的是怎样将制造业带回到美国,所做的是通过技术封锁,防止中国等国家的技术进步。这实际上是用一种“零和”思维来看待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因此,美政府在经贸上不仅针对中国,还对抗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国家,可谓“遍地烽火”。
美欧“关税战”仍在进行,影响外溢到“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及美欧政治及安全关系。华府甚至称欧盟是美国的敌人,这就加剧了双方矛盾,未来美欧之间的信任不可能恢复到之前水平,美国软实力已受到长远损害。
海:美国下届政府面临哪些挑战?
吴:美国下届政府挑战很多,会是相当不轻松的任期。从国内来讲,要应对新冠疫情、重振经济、恢复就业、缓解社会矛盾。从国外而言,要恢复美国的国际声誉,修复美国和盟友的关系,在伊核问题、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治理及地区问题上推进合作。(海外网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