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北美防空司令部给了中国新型航天器释放的在轨飞行器一个编号

原标题:北美防空司令部给了中国新型航天器释放的在轨飞行器一个编号

中国在9月4日发射的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虽然只在宇宙里飞行了两天,但引发国外媒体的关注却要持续很长时间。

X-37B

X-37B

9月7日,美国“空间新闻”网站发布文章称,中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释放了一个“物体”,运行在近地点332千米、远地点348千米,倾角50.2度的轨道上。

更重要的是,负责监视宇宙空间的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给了它一个正式编号NORAD ID 46395(2020-063G COSPAR ID)。太空物体得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编号,意味着它被正式承认为一个人造轨道飞行器。

这就表明,中国掌握了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把卫星运载到宇宙里,再加以部署的技术,打破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垄断。

用航天飞机来部署卫星,是航天飞机时代的理念。美国利用有人驾驶的航天飞机,多次把大型航天器部署到轨道上。由于航天飞机需要载人飞行,费用太高、风险太大,美国逐步放弃了这种方式。但是,用无人航天飞机X-37B来部署卫星,就没有那么高的费用和风险了。

北美防空司令部给了中国新型航天器释放的在轨飞行器一个编号

用无人航天飞机部署卫星,必须解决几个关键技术。

首先是开合式货舱技术,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货舱门要能关得严实,保护内部的载荷与结构。特别是降落过程中,舱门要能承受巨大的动压和热量而不损坏。

然后是空间机械臂技术,进入预定轨道后,需要用机械手把卫星从货舱里拿出来,精确“放”进轨道。

最后是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卫星离开航天飞机的货舱后,航天飞机本身的重量和质量特性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控制系统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继续顺利飞行。而且被部署出去的卫星要确保不能和航天飞机发生碰撞,避免事故。

文章称,NORAD ID 46395的成功入轨,意味着在中国已经掌握了上述技术。放眼世界,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能做到。俄罗斯自从封存“暴风雪”号后,就与航天飞机技术无缘了。

X-37B在轨释放卫星

X-37B在轨释放卫星

能放出去,也能拿回来。这就是无人航天飞机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

根据外媒的观测,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时,飞行在近地点331千米、远地点347的轨道上。比NORAD ID 46395的轨道低了一千米,这显然是避免碰撞的措施。如果有朝一日,科研部门需要把NORAD ID 46395取回地球,观察一下它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样可以把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次发射升空,去迎接NORAD ID 46395。

无人航天飞机拥有强大的轨道机动能力,可以轻易把轨道升高1千米,然后接近NORAD ID 46395,用机械手把它放回货舱,返回地球。至于接近技术,是中国在实施载人航天活动中已经突破和掌握的,并无困难。

未来航天技术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航天器本身的技术却越来越复杂。在航天飞机这种极限领域,能染指的国家越来越少了。

责任编辑:杨杰

相关阅读:
卢卡申科对话俄媒:我不会下台,白俄罗斯局势背后系美国挑动 印度这次真的进了“精英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