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安倍决定辞去首相的是种什么病?安倍辞职对日本经济有何影响?
让日本首相辞职的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什么病?这个病好治吗?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8月28日17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辞去日本首相一职。安倍在会上表示,因发现旧疾溃疡性大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影响执政,决定辞去首相职务。安倍还强调,他将继续履职至新首相选出,以尽责任。
让日本首相辞职的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什么病?
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红介绍,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大肠炎的正规名称)是一种结肠和直肠炎症,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腹胀、大便频繁、粘液脓血便,患者常有大便不净的感觉,有的一天要上几十次厕所,但并不能排出更多东西。由于炎症,偶尔伴随低烧,由于排泄频繁,也会出现水肿等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从肠道最远端的直肠开始,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往上部发展,最重者,全结肠都发生病变。
目前,这一疾病的病因未能确定。考虑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感染、肠道菌群等有关系。有研究认为,这跟从小生活环境太干净、接触抗原较少有关。美国、欧洲较为常见,中国少见,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者也越来越多。
那么,这个病好治吗?
“因为原因不清楚,所以治疗很麻烦。病程很长,有些偏重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停药就犯病,即便正常服用,有时也会复发。”刘红说。她曾接诊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病情原本控制住了,因为婚礼上喝了酒,又开始犯病,两年过去一直不太稳定;还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得以稳定,十年后,患者经历父亲突然去世,精神受到刺激,病情复发。
“除非非常轻,否则得了这个病,很少能完全治愈。如果反复发病,炎症破坏粘膜,细胞在不停的破坏和修复过程中,经过八到十年,肠道容易发生癌变。”
除了用药,病情非常严重时,有的要接受全结肠切除,肛门封死,将小肠与腹壁连接、造瘘。行此手术后,患者无法控制排便,只能在造瘘口外接一个袋子,用以承接排泄物,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
据介绍,该病与免疫紊乱有关,因此中青年人较为高发。
安倍辞职将引发怎样的经济震动?
安倍突然宣布辞职,令日本国内外舆论倍感意外,日本股市、债券期货市场也应声下跌。消息发布后,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一度跌逾2.5%。
时下,日本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日本一二季度GDP均出现大幅度下滑。有声音认为,安倍此时辞职将对日本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
股市反应明显,东京两大股指均下跌
安倍晋三的本届任期将于2021年9月结束。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2007年9月,安倍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务;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连续执政至今。本周一,安倍晋三累计连续在任首相天数达到2799天,打破了其叔祖父佐藤荣作半个世纪前创下的连续担任首相时间最长的纪录,成为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安倍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日本股市两大股指显著下跌。日经225指数开盘小幅上涨,午后突然转为下跌,由23300点以上迅速跌破23000点关口,最低跌至22595.79点,跌超700点。截至8月28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收于22882.65点,跌326.21点,跌幅为1.41%。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收于1604.87点,跌11.02点,跌幅为0.68%。当天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33个行业板块多数下跌,信息通信、仓储运输、电气设备等板块跌幅靠前。
汇市方面,美元对日元汇率由106.8左右急跌至106.0附近,截至北京时间15时45分,美元对日元报106.03,跌0.5%。
“安倍经济学”效用见顶,疫情重创日本经济
2012年底上台后,安倍晋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新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安倍经济学被概括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以量化宽松为主的金融政策,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以及实行无限期货币宽松;第二支箭是以扩大公共支出为主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是以振兴民间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政策,当时提出的目标为三年内民间投资增至70万亿日元。
日本经济此前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安倍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让日本摆脱经济近乎停滞和持续通缩的局面。因此,安倍经济学在执行前期很快奏效,尤其是前两支箭效果显著,推动日元快速贬值以带动出口增长,日本GDP自2012年起出现了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的持续正增长。
但自2016年开始,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开始见顶,2016年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延续至今。但通胀目标迟迟没有实现,市场信心不足,实行负利率后货币政策手段不多,有观点认为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在货币政策空间缩小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但这一举措的负作用是政府债台高筑。日本是目前公共债务占比最高的国家,据IMF数据,2018年日本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为236.6%,2019年为238%,债务已经超过经济总量的两倍。
安倍经济学的效用在减小,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日本经济增速自2018年开始放缓。根据IMF数据,2017年日本实际GDP增长2.2%,2018年大幅降低至0.3%,2019年增速仍在1%以下,为0.7%。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8月17日,日本内阁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7.8%,按年率计算下降27.8%。这是日本GDP连续第三个季度陷入萎缩,萎缩幅度创1955年有记录以来最大。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1.8%,今年一季度环比下滑0.9%,再加上二季度环比下降7.8%,连续三个季度的跌幅相当于抹去了“安倍经济学”以来的大部分增长。IMF在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将日本列入深度衰退国家之列,预计2020年日本GDP将下降5.8%。
为了抗击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5月相继推出两份大规模刺激计划,金额合计达到2.2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40%。两份计划的内容包括向家庭派发现金、为受到疫情重创的小型企业提供贷款以及大规模的直接支出。这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日本的债务水平,IMF预计,2020年日本债务总额占比将增至268%。
安倍辞职会对日本及周边经济体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安倍2012年上台之后实行的经济政策涵盖内容非常广,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一些产业政策,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大部分国家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日本实际上一直没有走出经济低迷的状态。
另外,安倍上台这八年来,经济政策整体上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无论是安倍强力推出的跨太平洋协定(TPP),还是日本与英国、欧盟签订的自贸协定,还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这一系列区域间经济合作的推进,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安倍在去试图改变日本的外部环境。
关照宇提出,安倍的辞职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后安倍时代,“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会不会得以延续;其次,接任者是否会继续推进像安倍这样比较重视国际经贸战略的政策;另外,还需要关注在疫情期间日本经济已经遭遇重创的情况下,政坛变动带来的叠加冲击,日本经济的承压力是否会受到影响。
关照宇表示,安倍突然辞职,实际上带来了一个连锁反应。过去八年安倍所做的一切努力——整合国内政治力量形成的权力集中局面可能面临崩塌,这之后权力就面临着分散和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政治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的外交决策,势必会压缩对外经济政策的空间,也会传导到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与贸易关系上来。这对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又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是安倍突然离职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
安倍晋三上台后中日关系有好转趋势。2018年10月26日安倍开启访华行程,这是日本首相七年来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预示着中日双方开始在更多的方面寻求合作,更是重启搁置了5年的中日货币互换协议。
去年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中国召开,安倍晋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期待中日双方加强合作。他提出,老龄化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日本和中国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两国必须合作。另外,在创新领域双方也能加强合作,以此为两国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中日之间的贸易总额也在近年来持续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自2016年开始,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商品总值每年保持正增长,从2016年的1.82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17万亿元,日本为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安倍辞职后,继任者能否继续加深中日经济合作,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也是各界关注的一大问题。
新京报记者顾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