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迈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应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中之重

原标题:迈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应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中之重

白雅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全球战“疫”仍在继续,其规模与影响已远远超越公共健康领域,世界各国都在面临一场由疫情带来的长远而深刻的改变。经历了新冠肺炎的世界会和之前大不相同,而人类现阶段所采取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到这个星球的未来。

因此,我们要抓住机会,重申低碳经济的紧迫性。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仅有10年的时间,其中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即扭转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风险与威胁。我们清晰的看到,罔顾自然法则已经给人类带来不少灾难性的后果,这次的疫情尤甚。全球气温攀升,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还会缩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迫使动物和人类有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病毒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当我们逐渐从新冠肺炎的侵袭中恢复,我们必须要重视自然界发出的警告,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适应一个尊重自然的“新常态”,探寻可持续的、全面的、连结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举的理念、解决方案与模式。

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抗疫之战已经证实,探索一条全新的低碳路径是完全可行的。疫情期间迅速普及的各种“新常态”——居家办公、无接触服务、减少出行告诉我们:人类可以适应低碳绿色的经济运行模式。我们甚至共同目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线上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这些做法应当被政府和各组织采纳,纳入相关政策,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主流。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可持续投资促进人们改善行为,这样未来的社会才能实现低碳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拥有更强的包容性和韧性。

在这些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不仅是太阳能领域和包括高铁、共享单车、电动车在内的低碳交通领域的领头羊,还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风能和四分之一的太阳能产能。世界前十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中有六家都是中国企业,全球前十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也有四家为中国企业。今年两会期间即将对于“十四五”规划展开的密集讨论,有望进一步加大对绿色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视与支持。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已经反超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逾1250亿美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幅超25%。中国新建成的世界最长的绵延960多公里的尖端输电线路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疫情期间,中国还向世界展示了发展数字技术的优势。确实,中国的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减缓了居民和企业受到的疫情冲击。得益于数字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升级产品和服务,升级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技术。疫情期间,中国有60%的企业通过居家办公或自动化办公等弹性制度,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更有20%的企业转向了线上生产。办公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的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2020年春节后两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至少降低了25%。

低碳经济不仅能带来环境效益,更能带来经济效益。如果全球坚持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全球生产总值将会提高98万亿美元,比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带来的效益还要高2.4%。在今后30年中,不但能节省8倍用于公共健康领域的投资成本,防止危机重演,而且可再生能源产业能给全球带来的就业数量将会翻两番,达到4200万人次。除此之外,以回收、再利用、再加工为特点的循环经济还能提供600万个工作岗位。在全球,有40%的就业机会,也就是12亿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一个健康和稳定的环境。

在努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牢记:一定要支持和帮扶弱势群体,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尽管数字基础设施和线上服务能够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但并非人人都有接触技术的机会和使用技术的能力。

数字鸿沟在中国的城乡之间尤为明显。中国城镇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76.5%,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为46.2%。这一差距意味着很多人无法享受绿色经济带来的好处。就算绿色经济能够减缓气候变化,创造就业机会,弱势群体可能仍旧无法受益。数字经济创造新就业的同时,就业市场因此的转型也导致部分人失业。

因此,绿色经济转型要在保证环境友好的同时保障社会包容性。疫情好转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为脆弱人群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获得参与数字经济的能力、引导各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弱势群体在危机面前不再无助,让所有人都能从“新常态”中受益。

新冠肺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人类凝聚在了一起。各个国家、企业、群体都已达成共识:再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危机重演。这也让各方更容易走到一起,携手共进。

现在正是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若能好好把握,人类社会在下一场危机来临时将更加坚韧。过去数月诚然让我们看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但这主要是各国政府在实施战“疫”措施时的权宜之计。当疫情消散后,绿色经济绝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面,它应当成为“新常态”的核心发展路径。重建与恢复的艰难道路始于足下,而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最佳时机,正是现在。

【纠错】责任编辑:余申芳李雪梅

相关阅读:
非洲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10万例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499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