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NASA卫星:16年来南极和格陵兰融冰抬升14毫米海平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平均每年分别损失2000亿和1180亿吨冰川。而1亿吨冰足够填满40000个水立方泳池。
这些消失在温暖海洋中的冰共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约14毫米。
ICESat-2卫星(冰、云和陆地高度二号卫星)是NASA史上最先进的激光测地卫星,于2018年升空,轨道高度约500公里,每秒就能发出10000束单独的激光,射向冰面上反弹,从而能精确测量冰层的厚度变化。从一开始,预测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就是卫星的重要目标。
而它的前辈,ICESat卫星(冰、云和陆地高度一号卫星)曾留下2003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
新老数据存在大约数千万个交叉点,足够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对其比较分析后,考虑到雪的厚度等其他因素后,计算出冰原的质量变化,描绘出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在16年间变化的复杂图景。
2003-2019年南极洲冰盖变化情况,红色为减蓝色为增。
研究主要完成人、华盛顿大学冰川学家本杰明·史密斯(Benjamin Smith)表示,有了ICESat-2卫星的惊人高质量测量,加上16年的时间跨度,研究人员才有信心认为这些冰原变化确实与气候变化相关。
夏季高温时,冰川和冰盖表面融化,一些区域温暖的海水也会侵蚀岸上的冰层。史密斯提到,格陵兰岛海岸冰川的“瘦身”程度非常显著,例如Kangerdulgssuaq和 Jakobshavn这两个冰川每年要缩水4到6米。
2003-2019年格陵兰岛冰盖变化情况
而在南极洲内部的一些地区,冰盖受局部降雪量增加影响反而会变厚。然而,这些与南极洲边缘,尤其是西南极洲和南极半岛损失的冰盖比起来微不足道。
除了冰盖损失抬升海平面之外,冰架的损失情况也值得关注。冰架是冰川延伸向海岸和海面时形成的一种大冰原,厚度可达数百米。
冰架本身就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它的融化倒不会抬升海平面,但它能起到阻挡陆地冰滑入海中的作用。因此,冰架变薄就会加速陆地冰的流失。
这类结构随潮水起起落落,加上表面粗糙,多有脊壑,通过此前的卫星或飞行图像难以计算。ICESat-2卫星使得科学家们首次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结果不容乐观。“瘦身”最快的Thwaites和Crosson冰架每年分别变薄约5米和3米。
相关论文发表在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的《科学》杂志上。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