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朗首射军用卫星 性能有限但意义不一般

原标题:高边疆之谋㉕|伊朗首射军用卫星,性能有限但意义不一般

受火箭运载能力和卫星技术水平的限制,伊朗此次发射的首颗军用卫星更多是解决有无问题,为日后发展军用价值更大的卫星开辟道路。

22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用国产新型“信使”(Qassed)运载火箭成功把“光明”1(Noor-1)首颗军用卫星送入425公里轨道。当天也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纪念日,发射在沙赫鲁德导弹靶场进行。

此次发射引发了外界对伊朗首颗军用卫星用途和性能的猜测。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兼美国天军空间作战部长雷蒙德上将26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名为“光明”的这颗军用卫星是“天上一个翻着跟头的网络摄像头”,“不大可能”提供任何有用的情报数据。

伊朗国产新型“信使”(Qassed)运载火箭

伊朗国产新型“信使”(Qassed)运载火箭

积极发展多种卫星,伊朗航天雄心勃勃

伊朗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展太空计划,一方面可以展示其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监视美国在其邻国的军事部署。伊朗航天部门正通过自研和引进国外技术双管齐下的方式发展卫星技术,以防止西方国家对其进行限制。

其实,在伊朗革命爆发之前,前伊政府曾提出一个名为金星的卫星计划,1977年伊朗革命爆发后,该卫星中断。哈梅内伊总统掌权后,金星计划得以恢复。在国产卫星发射成功之前,伊朗一直希望购买外国卫星,但采购计划充满坎坷。

伊朗的第一颗卫星是2005年10月同俄罗斯合作发射的遥感卫星SINA卫星,该卫星分辨率约为50米,使用寿命3年,让伊朗军队在外太空侦察能力上取得进展。

2009年2月3日,伊朗使用“信使”-1火箭成功将其自主研发卫星“希望”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世界第九个拥有独立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希望”号是一颗科研卫星每24小时环绕地球15圈,随卫星携带了遥感、遥测、数据处理、卫星控制和远程通信等系统,主要用于收集数据和测试设备。卫星将在绕轨道运行1至3个月后再入大气层烧毁,所得数据将用于发展伊朗未来有可能发射的长期运行应用卫星。

夜间发射的“凤凰”火箭

夜间发射的“凤凰”火箭

伊朗首颗卫星技术验证色彩比较浓。首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伊朗将精力放在应用卫星上。2009年~2015年,伊朗不断尝试建造不同类型的卫星,并陆续发射了4颗卫星,包括“观测-1号”、“科工先驱号”和“黎明号”,实现了对通讯、制图和微小卫星的自主研发。

2011年6月15日,伊朗成功将“观测”-1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伊朗首颗国产对地遥感卫星,运行在260公里高的轨道,每24小时能绕地15周,寿命2个月。“科工先驱号”是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在2012年2月3日发射成功,可用于监测天气和自然灾害。该卫星重50千克,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向伊朗传回一次图像。

2015年2月,伊朗自主国产卫星“黎明”号发射成功,数小时后,成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黎明”号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在250~450公里范围内的自由变轨。该卫星搭载了GPS导航系统,并可用于拍摄和传送高精度图像,伊朗是中东地区唯一拥有这项卫星技术的国家。在通信卫星方面,2019年2月5日,伊朗“信使”-1火箭成功把“杜思提”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虽然伊朗积极研制国产卫星,但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薄弱,卫星技术水平一直比较底下。为了提高本国卫星研制能力,伊朗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也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

伊朗国产新型“信使”(Qassed)运载火箭采用机动发射方式

伊朗国产新型“信使”(Qassed)运载火箭采用机动发射方式

伊朗已经和俄罗斯签署合作协议,希望通过俄罗斯的帮助建造自己的遥感卫星系统。两家俄罗斯企业和伊朗一家企业均达成协议,帮助伊朗建造卫星观测系统。

卫星监测系统可以用于收集地球大气层、陆地和海洋的相关数据。根据协议,俄罗斯NPK BARL公司将建立地面接收站,另一家企业VNIIEM负责卫星的研发和发射工作,伊朗Bonyan Danesh Shargh公司负责整个观测系统的运营。

除了俄罗斯,伊朗和欧洲公司于2015年8月也签订了一项联合建造遥感卫星的谅解备忘录(MOU)。该协议由伊朗Sahfa Mahvareh公司和一家可信度较好的欧洲公司签订。基于协议,双方将联合设计和制造遥感卫星,Sahfa Mahvareh将在卫星发射之后接管其控制权。目前,还没有伊朗和欧洲公司合作相关进展的消息,考虑到美伊交恶,这些具有军用潜力的相关合作也可能受到了影响。

“信使”-1火箭,其运载能力只有100千克左右

“信使”-1火箭,其运载能力只有100千克左右

军用卫星“翻跟头”,未来路还很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局部战争表明,各种航天器已经成为联合作战中获取对方全面、纵深军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平时监视、情报活动的重要装备。因此,有较强航天实力的国家通常会积极研制和发射各种类型的军用航天器,不具备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则购买外国军用或军民两用卫星以及商业遥感照片,满足自身天基情报方面的需求。

目前,用于获取天基情报方面的卫星主要包括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气象卫星等。侦察卫星包括成像侦察卫星和电子侦察卫星,而成像侦察卫星又包括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两种,光学侦察卫星一般配备了可见光相机等光学侦察设备,分辨率较高,但受光照、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天候侦察能力不足,而雷达侦察卫星通常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基本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可全天候侦察,而且还可以识别伪装目标,缺点是分辨率普遍低于光学侦察卫星。两种卫星可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因此,不少大国都会发射两种类型的成像侦察卫星。

伊朗大力发展航天能力,显然也考虑到了航天对自身军事实力的提高。在发射首颗技术试验卫星进入独立发射卫星航天俱乐部后,伊朗开始研发一些应用卫星,种类包括对地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主要运行在低轨道,而且重量在350千克以下,属于微小卫星。

伊朗研制的微小卫星

伊朗研制的微小卫星

随着微小卫星平台和对地遥感技术的发展,微小遥感卫星已经成为当下航天热门发展航天器,以往动辄几吨重对地遥感卫星才能达到的5米以下分辨率,而目前,一些几十千克甚至几千克的微小卫星也能达到。以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Flock-1系列卫星为例,其重量只有6千克左右,空间分辨率却达到3-5米,这个分辨率已经可以满足军事侦察上详查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火箭一次发射可以携带几十颗甚至上百颗卫星,卫星成本也不高,具有不小的军用价值。而重量更大的一些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已经达到亚米级水平,侦察能力更强,并且随着视频卫星的出现,这些卫星还可以通过组网方式队特定目标进行实时监控。

受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限制,无论是之前的“信使”-1火箭和“凤凰”火箭,还是此次机动发射“信使”火箭,其运载能力都不高,低轨道最大运载能力在350千克以内,所以只能发射一些微小卫星。如果伊朗能从国外获得一些先进的星载相机,研制出的满足军事需求的微小卫星技术上障碍不大。但以目前伊朗的航天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其他诸如导弹预警卫星、高轨道通信卫星等航天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装备。

从伊朗公开火箭箭体照片来看,此次发射的“光明”-1卫星采用矩形设计,底部按照有四块折叠太阳能电池板,卫星四周也布置了太阳能电池板,配备光学成像设备的侦察卫星。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麦克道尔称,“光明”-1号卫星是一颗6U立方星,而不是3U立方星(立方星以“U”划分,1U指一个标准单元(体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重约1公斤))。目前,这颗卫星运行并不正常,美国天军观察到该卫星一直在翻滚,“只是天上翻着跟头的网络摄像头,不大可能提供什么情报”。根据伊朗政府的说法,他们将花10天的时间让卫星稳定下来,并启用成像遥感设备。不管怎样,伊朗此次发射迈出了公开发展军事航天能力的第一步,为以后发展相关技术奠定基础。

此次发射的“黎明”-1军用卫星

此次发射的“黎明”-1军用卫星

综合目前信息,此次发射伊朗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卫星运行不正常,可能只能算部分成功。近年来,伊朗航天发展并不顺利,多次发射失败给伊朗航天的发展规划带来不小的冲击。就在2月9日,伊朗航天局在霍梅尼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凤凰”(Simorgh)运载火箭,计划将“胜利”遥感卫星送入距离地面55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但火箭没能达到入轨速度,发射最终功亏一篑。这是“凤凰”号火箭的第四次发射,四次发射中三次失败,失败率很高。即使是“信使”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也不算高,截至2019年的8次发射中成败各半,即使按伊朗的说法将首次归类为亚轨道测试,也只有62.5%的成功率。

因此,伊朗未来如果想继续发展军事航天,最主要还是得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毕竟火箭是进入太空的最主要物质基础,可靠性问题解决了才能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射的新型“信使”火箭采用机动发射方式,对航天发射场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有一定的快速发射能力,这一能力赋予伊朗战时快速发射卫星,增强天基信息支援能力。

责任编辑:郑亚鹏

相关阅读:
飞太快就会损坏,美国给F-35限速,超音速飞行不能超1分钟 法国艺术家塞Saype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度假胜地莱西恩完成巨型地画 向世界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