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欲借疫情重塑地区领导地位,遭巴基斯坦软顶硬杠
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在胶着状态,美国的疫情形势似乎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好转。这直接导致了特朗普政府“坚持不懈”地“甩锅”。就在当前疫情加剧大国战略竞争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似乎被人忘记了,那就是南亚的印度。人们关注印度,更多的是担心印度是否成为疫情的“震中”。其实,更有趣的是,印度将自己的一只脚伸到了大国战略竞争中来,只是似乎我们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到它而已。
印度不太可能成疫情“震中”
1月30日,印度出现首例来自武汉输入的新冠肺炎患者。在随后治愈三位新冠患者后,印度的疫情沉寂了一个多月。直到3月初,来自欧洲的旅行团让患者确诊数迅速上升至两位数。此后,印度仍然保持着缓慢增加的趋势,直至4月1日后形成暴涨趋势,初期以3天多就翻一番的速度在增加,直至近期确诊数的增速放缓,大致是7天翻一番的增长态势。截至4月23日,印度确诊病例23000多,死亡720多人,整体状况尚属乐观。
印度目前确诊数较低,主要还是与进行检测的数量少有直接关系。3月份印度经常是日均检测1000多份,直到4月7日后印度才有能力达到每日检测数1万份以上,4月18日达到历史最高(37000份)。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检测数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3月25日以来印度的“封城”(延续到5月3日)确实大大地延缓了疫情在整个国家的扩散。通过第一阶段的封城(3月25日至4月14日),印度至少摸清了全国疫情的高发区(hot spots),这样就可以集中资源和精力管控住这些重灾区。4月20日开始实施的“分区施策”办法,让不少行业逐步恢复生产,也可以减弱疫情对脆弱的印度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印度疫情已经进入社区传播阶段,未来前景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但是通过莫迪政府强有力的措施,新冠疫情多少还是被管控住了,未来爆发成疫情“震中”的概率也大大下降。
南亚抗疫,印巴针锋相对
新冠疫情对不发达的南亚地区将是个重大的挑战。但印度试图将这样的危机当作自己重塑地区领导权的一部分。疫情暴发后,印度迅速采取了严厉措以防范疫情输入本国,还对南亚国家表示可以提供相应的协助。不过应者寥寥。
更令人瞩目的是,3月15日,在印度莫迪政府的召集下,召开了南亚国家联盟(SARRC)抗疫的视频会议。此举多少令人有点费解,因为莫迪早在2016年就抵制南盟峰会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然后着力打造另外两个没有巴基斯坦存在的地区性多边平台:一个是BBIN(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四国组织),另一个则是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和经济合作行动(BIMSTEC)。尤其是后者,印度更是倾注了心力。用印度现任外交部长苏杰生之前的说法,南盟里总是有巴基斯坦挡住印度的雄心,那么印度干脆就可以不要南盟了。
印度重新选择南盟平台来团结抗疫,个中缘由仍难以知晓。不过,相信还是基于现实的利益考虑,毕竟BIMSTEC中有两个东南亚国家泰国和缅甸。如果泰国和缅甸疫情严重了,也呼唤印度帮忙,印度恐怕不想担起这个“领导者”责任。
不过,即便印度牵头拾起南盟来搞南亚共同抗疫,巴基斯坦还是让它很不“省心”。3月15日的视频会议,莫迪亲自参加主持,其他南亚国家都是政府首脑参会,唯独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缺席,派了卫生事务特别助理Zafar Mirza与会。
莫迪在此次会议中倡议设立新冠疫情应急基金(COVID Emergency Fund),印度主动出资1000万美元、斯里兰卡500万美元,孟加拉国150万美元、尼泊尔和阿富汗分别100万美元,不丹和马尔代夫分别出资20万美元、10万美元。巴基斯坦代表认为,抗疫的应急基金必须设在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的南盟秘书处,而不是放在新德里,否则巴基斯坦没法同意设立这个基金。随后,巴基斯坦宣布愿意出资300万美元,但是前提条件仍旧没有变化。
其实,设立这个新冠疫情应急基金不过是口头承诺出资即可,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印度多半也是想借此展现自身的“老大”地位,而巴基斯坦则是坚持“不屈不挠”。随后,3月27日召开了南盟卫生部长的视频会议。4月8日召开了南盟贸易官员的视频会议,以评估旅行限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巴基斯坦干脆拒绝参加南盟贸易官员视频会议,仍坚持南盟的会议和应急基金都必须是由设在加德满都的南盟秘书处来协调。
巴基斯坦不仅没给印度面子,而且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还分别联系了大部分南亚国家外长(除了印度和阿富汗),并于4月23日召开了一个由巴基斯坦组织的南盟新冠疫情的视频会议。显然,唱“对台戏”意味越来越浓。巴基斯坦估计也是旧怨未消。2016年巴基斯坦主办南盟峰会,被印度号召各国集体抵制以致流产,随后巴多方寻求重启峰会却无果。加上印度在南亚对巴基斯坦的排斥和打压,巴基斯坦又何必要显示出承认印度地区“老大”的意思呢?
(林民旺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