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纽约拉响疫情警报 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原标题:纽约拉响疫情警报,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编者按]

连续多日,中国以外的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高于中国国内。2月28日,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至“非常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澎湃国际”栏目近日推出“全球战疫·连线”系列文章,连线全球各国当地民众与海外华人,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当纽约出现第一例确诊的新冠病毒患者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徐晓飞感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美国疾控中心关于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建议,也使得他与好友之间的一场口罩交易莫名地给人感觉像是在买卖毒品。

3月1日是个周日,那天天气不错,天朗气清,纽约的气温久违地回升到了二位数。许多纽约人都举家出游,大街上的人流也比往常多了许多。我的社交网络上也都是朋友们在户外游玩的照片和视频。本来当晚的大新闻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皮特·布蒂吉格退出民主党初选。正当我和友人们讨论着这个话题时,晚上8点20分,我的手机突然急促地震动了起来,是《华尔街日报》的突发新闻推送:“据州长科莫,纽约第一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是一名最近从伊朗旅行归来的女性。目前她正在曼哈顿的家中居家隔离。”

新冠病毒终究还是来到了纽约。

看着家里仅存的10个口罩,我不由得开始紧张了起来。纽约各个药房里的口罩早在1月底就卖光了。网购平台亚马逊上的杂牌N95口罩,20个卖到了130美元(约905元人民币),而且现在下单也要3月中才能发货。这10个口罩还是我2月中在韩国超市里以5美元一个的高价买回来的。因为太贵,我也没有买太多。2月29日,华盛顿州传来美国第一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韩国超市里的高价口罩也不见了踪影。

虽然新冠病毒要来的消息已经在新闻媒体上渲染了超过一个礼拜,但是等到它真的抵达纽约的时候,我陷在沙发里,还是觉得自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亚马逊上一个无牌的N95都已经卖到了6.5美元(人民币45.5元)而且到货时间也完全看运气。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亚马逊上一个无牌的N95都已经卖到了6.5美元(人民币45.5元)而且到货时间也完全看运气。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流感和新冠病毒以及两种态度

时光倒回到1月底2月初,当中国因疫情严重,多地封城的时候。纽约却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对大部分的纽约市民来说,新冠病毒只不过是在遥远的亚洲发生的事情,距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他们距离新闻里的“新冠病毒”最近的时候,可能是在社交网络上呼吁不要就此歧视中国人以及亚裔的时候。

当时,美国人以及纽约人的观点普遍还是“这个病毒不过就是加强版的流感病毒”罢了。对流感病毒,纽约人是不陌生的。这个冬天流感在美国来势汹汹,纽约州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这两个月里总共报告了超过86000个流感病例,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都在纽约市。这还只是在医院接受了检查的数字。考虑到美国高昂的医疗费用,真实的患者数量只会更多。

从我身边来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里几乎所有的教授在去年圣诞新年假期里都病倒了。我的新闻报道课教授,一名70岁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就是其中之一。她没有去医院,问起来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流感,反正只知道自己感冒了,发烧了,然后病好了。我们学院的院长,一名《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者,更是在上学期结束前因为肺炎而一度住院。不过,流感每年都来,大家对此早就习惯了。

不过,另一边,在全纽约的药房中,从1月末开始,口罩和消毒液已经基本都脱销了。主要的买主就是住在纽约的中国人。我的中国朋友们基本上在这时候就已经囤起了足够的口罩,不光是自用,还一箱箱地寄回国给国内的家人。

来过纽约的人们都知道,纽约地铁站里垃圾遍地,轨道上污水横流。在地铁站里或者大街上看见老鼠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老旧的车厢里空气流通也不怎么好,人一多就是个完美的密闭空间。平时这样糟糕的环境就很方便病菌的传播。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我的许多中国朋友们在整个2月里都非常的紧张。有一天,一位友人在上班的路上,在中央车站的地铁站里闻到了消毒水的味道。一开始她还以为纽约地铁终于行动了起来,愿意给车站消毒了。没想到走上前去才发现地上还残存着不知哪里来的血迹,工作人员只是在打扫车站罢了。她从1月底开始就坚持戴口罩上班了。

多国沦陷,纽约人如梦初醒

2月底,病毒开始在中国之外的国家渐次肆虐,日本、韩国、意大利相继“沦陷”。2月24日,星期一,美股开盘大跌,金融市场开始恐慌。2月25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在中午的记者会上警告“新冠疫情来到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当时坐在我身边的美国朋友瞄了一眼《纽约时报》的突发新闻推送之后,对我嘟囔了一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天晚上,我发烧了,38度。第二天,见到我导师的时候,他还打趣地说:“希望你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哦!”按理说,作为高龄人士的他应该对新冠病毒最为敏感才对,但是他其实不怎么在意。“2%的死亡率,也没有很高嘛。”他笑着说道。

我能感觉到的转折点,是2月27日早上播出的《纽约时报》每日播客“今日”(The Daily)在当天节目的开头部分,《纽约时报》的资深医疗记者小唐纳德·G·麦克尼尔(Donald G。 McNeil Jr。)表示,这次新冠疫情让他回忆起了此前读到过的关于1918年“西班大牙流感”的资料。他表示,根据中国研究者发表的报告,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在2.5%左右,这和西班牙流感的死亡率类似。他接着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死于西班牙流感,但是所有人都认识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

“唐,我以为你是来让大家冷静下来的。”节目主持人打趣到。

“我来是想要让大家意识到,如果我们不作出改变的话,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死掉。”麦克尼尔回答。

当天下午我去见了我的商业新闻写作课教授,他是《纽约时报》的经济专栏作者。聊完学术上的事情之后,话题不免转移到了最近股票市场的波动以及新冠疫情的扩散。

“2.5%的死亡率的确不高,”他说,“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有多少人得病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搜索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感染人数。“五亿人感染了病毒!”他的语气中带着惊讶。“如果五亿人感染病毒的话,就算只死2.5%,那也是很多很多人啊。”

当天我还遇到了其他许多美国朋友,他们都是听了当天的节目之后才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的。2月27日,在我身边的外国人社交团体里,新冠病毒的警报算是犹犹豫豫地拉响了。

“我决定无视你们疾控中心的所有指示”

2月28日,在前往健身房的地铁上,间或可以听到乘客咳嗽的声音,我下意识地把头转向了一边,问起身旁的英国朋友,她在伦敦的妈妈和妹妹怎么样,口罩够不够用。

“如果你没有症状的话,不需要戴口罩,也不应该戴口罩,口罩应该要留给医务人员。”我的英国朋友一本正经地说道。

确实,在英国政府公布的应对新冠病毒的指导意见中,不推荐没有症状的普通人戴口罩。我心中对此不以为然,劝她还是让家人戴上口罩为好。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也在国会质询中表示,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

“我们必须保证医护人员拥有足够的N95口罩。”雷德菲尔德表示。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进入3月以来,美国政府和媒体更是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勤洗手以及避免触摸面部在防止病毒传播上更有效。如果戴口罩的方式错误,或是摘取口罩的方式错误,反而有可能增加传播病毒的风险。

错误的摘取口罩方式的确会增加传播病毒的风险。比如当人们在摘取口罩时不小心触碰到了口罩的外表面,之后再触碰面部的话,就很容易传播病菌。但是新冠病毒传播力强大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因为存在着轻症或者无症状的病人吗?如果普通人不戴口罩,只靠洗手以及避免触摸面部,真的就足以抵御病毒了吗?每天在地铁里有那么多的乘客,我们又怎么知道会不会因为气溶胶而被传染呢?我的心中升起了许多的疑惑。

我家附近的Duane Reade,不光口罩没了,连多款消毒水都被抢购一空,平常堆积如山的便携式手部消毒液也全部售罄。

我家附近的Duane Reade,不光口罩没了,连多款消毒水都被抢购一空,平常堆积如山的便携式手部消毒液也全部售罄。

不过,美国的口罩存量不足是事实。我搜索了家附近总共100家Duane Reade(纽约市最大的连锁药房),就算是普通的外科口罩,还有货的只有2家。美国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需要,呼吁普通民众不要囤积口罩,其实也可以理解。

3月2日,一个中国好友在一个月前网购的600个外科口罩终于到货了。虽然外科口罩不如N95的防护效果好,不过聊胜于无。我赶忙跑去她家问她要了60个,友情价一个90美分(约6元人民币)。在取货的时候,跟她谈起了疾控中心不建议普通人戴口罩的事情,我们俩都开玩笑说这下有口罩也不敢戴了。整个口罩交易的过程也莫名地给人感觉像是在买卖毒品。

第二天一早,我在咖啡厅里和一位美国好友闲聊时说起这个事情。他也同意这大概只是疾控中心的无奈之举。

“我决定无视你们疾控中心的所有指示,跟着我自己国家的指导意见走,口罩该戴还是要戴的。”我说着,我俩都笑了出来。

美国的疫情发展现在看来不容乐观。日后,美国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部分防护用具的短缺可能都会给美国控制疫情的努力带去一些挑战。不过至少,在我居住的纽约,防疫的警报还是响了起来。至于美国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否能抑制住疾病的传播,我们拭目以待。与此同时,我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按照国内的经验,戴好口罩,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这次疫情再次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当下,人类真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

(作者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相关阅读:
马克龙:征用全国口罩优先给医护和患者 球赛照踢,狂欢继续,口罩不戴 西班牙“堂吉柯德”式防疫真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