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面对疫情 新加坡部长为何会说出这番话?

原标题:面对疫情,新加坡部长为何会说出这番话?

据多家外媒报道,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陈振声上周在中华总商会一次内部会议的讲话录音被泄露。

在这段12分钟的录音里,陈振声称,抢购日用品和防疫物资的民众是“蠢货”,还用了新加坡俚语“Xia Suay”(大意为“丢人”)。

他认为这些人让新加坡“蒙羞”。陈振声说,一旦恐慌引起民众抢购口罩,那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将无法保证,他认为这些宝贵物资,会被民众“像卫生纸一样用个精光”。他还称,“假如我国官员也学香港官员戴口罩,我们的医疗体系今天就会崩溃。”

这段录音流出后,在社交网站引发争议。一些新加坡网民怒斥陈振声,但也有网民表示可以理解。

陈振声是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中的明星之一。抛开这段讲话中的一些措辞不谈,陈振声为什么强调不许抢购口罩,态度又为何如此强硬呢?

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的上岗考验

实际上,严管口罩是新加坡模式必然延伸出的反应。

新加坡模式强调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都起主导作用。拿社会保障说,医疗、住房、养老等都归于中央公积金制度中,由政府统一管理。中央公积金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费用,再由政府投资公司或政府控制的私人注册公司负责投资。淡马锡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

公共医疗因为其特殊性,兜底部分由政府全包,通过医疗储蓄制度负责弱势群体的医疗。

新加坡到目前只有570万人口,这保证了政府主导模式的长期有效性,面对新型肺炎疫情,政府自然也要主导。

截至18日,新加坡确诊的病例为81人,而在2月初,新加坡政府已经为超过100万个家庭发放了500万个口罩,政府也成立了由各部长参加的跨部门领导小组,其中,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陈振声等第四代领导人担任主力。

敏锐的观察家认为,应对新型肺炎疫情,是对这批第四代领导人的一次“上岗考验”。就此来看,部长在内部讲话中态度严厉,并非不可理解。

拿香港作对比指出了新加坡的劣势

陈振声这段讲话录音里引人注意的一点,是拿香港作了对比。

对于这点,用不着过度解读。医疗保障体系、疫情传播程度、口罩等防疫资源的保障力度不同,本来就决定了不同地区防疫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更何况,作为过去“亚洲四小龙”中的两小龙,把新加坡和香港放到一起比不是一天两天了。

两个经济体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经济自由度,香港和新加坡经常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位;两地的经济结构也很相似,都以航运、转口贸易、旅游、国际金融为支柱;两地的国际贸易额都超过本地GDP很多。

陈振声拿香港作对比,强调的是“新加坡不同于香港,香港背靠中国内地,所以即便表现得再糟糕也会有人跟他们做生意。可一旦新加坡表现得不好了,那就不会有人跟你做生意了”。

这段话其实说出了中国内地之于香港的重要性,谁能说不是事实?香港有内地作经济腹地,这是新加坡的比较劣势。

讲话核心是防止恐慌影响经济

陈振声内部讲话的核心,不是要和香港比该不该戴口罩,而是强调不要恐慌。

1月份的时候,新加坡戴口罩的人还很少,自政府将疫情提高到橙色警戒级别,并采取封关措施后,抢购、囤积口罩的风潮出现,甚至出现了以代买口罩为名的网络诈骗犯罪。

抢购、囤积口罩直接影响到了新加坡医疗机构的口罩供应,但新加坡政府更担心的是恐慌情绪蔓延影响经济运行。

资源分配,应该是防疫为重还是经济为重,这不只是新加坡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个完全的外向型经济体,在确诊病例不足100人的情况下,新加坡更重视经济也无可指责。

2019年新加坡GDP增长率仅为0.7%,是10年来最低。今年初新加坡官方预测经济增长率最高可恢复到1.5%,但因疫情影响已下调了预期。一些研究认为,新加坡已面临技术性衰退风险。

因此从1月底以来,新加坡领导人就不止一次强调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达沃斯论坛和社交媒体发文时,多次提到“不必恐慌”、“保持冷静”。

陈振声在华人总商会的内部讲话也是此意,只是如陈振声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时所说,他进行的是“坦率的闭门讨论”,“我在陈述残酷的事实和权衡取舍时,不会含糊其词”。

网民关心生活权利,在位者关心岗位职责和经济下行压力,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这种差异性,是陈振声讲话录音风波的根源,也凸现了疫情期间特有的舆论场碰撞。

□徐立凡(专栏作家)

相关阅读:
土耳其扬言对叙政府军动武只是“时间问题” 俄罗斯予以警告 韩国新冠疫情持续蔓延 病床紧缺问题引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