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阴冷潮湿、蟑螂乱窜……探访韩国真实版《寄生虫》地下室一族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刘媛本报特约记者刘皓然金惠真]阴暗逼仄的密闭空间、蚊虫叮咬、路人便溺……韩国电影《寄生虫》中所描绘的这些场景,是该国社会底层居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在该片斩获奥斯卡多项大奖后,韩国“地下室一族”的生活状况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令一些媒体唏嘘不已的是,相比影片的艺术加工,不少居民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可能更为不堪。
半地下室中的“寄生虫”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近日对韩国的“地下室一族”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访,31岁的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吴基哲(音)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居所就是一处类似于“防空洞”的“半地下室”。由于其寓所高出地面的部分有限,室内极度缺乏阳光照射,环境阴暗而潮湿。据他表示,就连好养易活的多肉植物在这种环境下都难以存活。特别是一到夏天,这种房间四处长霉、蟑螂横行,洗好的衣服过很久也难以晾干;在霉菌和下水道的双重“熏陶”下,衣物上永远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正如电影《寄生虫》中所描绘的那样,贫穷的主角一家无论穿着如何故作体面,都无法摆脱“地下室的臭味”。
不仅如此,吴基哲的居所非常狭小:这种屋子的层高本就有限,卫生间的设计还要高过地面半米,为此他在如厕和洗漱时,必须保持半蹲、或岔开两腿才能进行。他苦笑着说,刚刚搬进来时因为不适应这种构造,身上经常会因磕磕碰碰造成瘀伤。这种屋子也毫无隐私可言,外面的人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室内的一切,有人会在他的窗台附近抽烟、吐痰。有其他住客也“吐槽”道,该类寓所隔音极差,邻居的对话、厕所冲水、甚至夫妻生活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此外,“地下室社区”的治安状况也非常糟糕,居民时常要担忧盗窃、抢劫甚至性侵等风险。
每逢雨季,这些居民更是彻夜难眠,因为一场大雨就可能将全家淹没。为此,人们随时准备携带有限的财物逃到户外。8年前的一场暴雨,令首尔居民金喜顺(音)至今心有余悸:当年她和女儿居住在西林洞一处半地下室,突如其来的大雨倾泻而入、房门又无法打开,最终母女俩通过厕所通风口才侥幸脱险。2018年夏天,首尔的一场大雨导致600多名住户有家不能回,而这种流离失所的状态维持了整整一个月。
历史的产物,无奈的选择
BBC称,半地下室结构的房屋不仅是韩国都市建筑的“怪胎”,也是某种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朝关系高度紧张,韩国时任政府要求新建楼房必须加入地下室结构,以便在国家紧急时刻充当类似于掩体的安全工事。起初,出租这类场所属于非法行为,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出现住房紧张,政府又不得不将地下室出租合法化。
时至今日,尽管韩国已经成为全球第11大经济体,保障性住房在大都市仍然是稀缺资源。对于购房无力、租房困难的年轻人和贫困阶层而言,半地下室是为数不多的居住选择。据韩国国土交通部2018年统计,韩国目前共有38万户家庭居住在地下、半地下以及阁楼内。而在首尔,“住半地下”的家庭比例占到全国六成,达到23万户,这与首尔房价高企有很大关系。有数据显示,在首尔租住80平米左右、设施齐全的寓所每月要花费130万至16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600元至9400元),而半地下室的平均租金约为54万韩元。《首尔新闻》称,连续8年在首尔住半地下的一名上班族表示,要住半地下室也要先缴纳1000万韩元保证金,若想搬到地上住,每月得多掏10万韩元房租。
“贫穷印记”或将长期存在
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看来,《寄生虫》一片最“扎心”的部分,是这种地下室结构寓所恰恰折射出韩国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阶级固化、上升空间的匮乏,令生活在底层的“泥勺阶层”难以逆天改命。如吴基哲所说,过得苦一些倒没什么关系,他靠着努力工作也攒下不少钱。但是让他备感难受的是周围人的目光,他说:“在韩国,拥有自己的住房、开辆好车是很重要的事情。居所能定义一个人的属性,而半地下室代表着贫穷。”
报道称,2010年,首尔市政部门开始叫停新楼房“半地下室”结构的建造。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象征着“贫穷”的居所,仍将作为住房市场的“刚需”在韩国社会长期存在。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