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罗斯正摆脱“吃苏联老本”窘境,专家:俄经济各个领域都在进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张光政李晓龙环球时报记者邵一佳柳玉鹏】编者的话:“普京总统承认,俄罗斯拥有苏联时期的雄心,但不能说俄主要依靠苏联遗产为生”。俄媒近日在关注政府官员人事变动的同时,也热议有关“俄罗斯与苏联遗产”的话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执政已20年的普京多次被动回应或主动提及“苏联留下哪些遗产”“俄罗斯有没有吃苏联‘老本’”的话题。“俄罗斯人就像住在祖辈留下来的老宅子里一样,但现在正在对房屋进行检修和扩建。”圣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娜杰日塔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的这番话,或许代表着很多俄罗斯人的心声,他们既感受到俄罗斯的发展变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促进经济更快增长。
“确实利用了,但不全靠”
1月15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有以前的雄心和人力、知识、资源、领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面临未曾预料到的“巨大威胁”。具体谈到给小学生提供免费热餐等问题时,普京说,即便是在有大量社会扶持计划的苏联时期也没有这样的措施。在谈到俄在制造新型核武器方面首次超越其他国家时,普京说:“我想强调,在整个导弹核武器史上,包括苏联时期和当代,我们首次不需追赶任何人,相反,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只能研制俄罗斯已经拥有的武器。”
很显然,2019年底,俄罗斯“中心电视台”一位记者在普京的年度记者会上提到的“俄罗斯吃苏联老本”的问题让普京难以释怀。该记者问:“媒体经常批评说,俄现在的经济发展似乎完全是基于苏联的过去……您对这样的批评想说点什么?”普京当时表示,俄确实利用了苏联的遗产,“我们应感谢苏联时期创造出伟大成就的祖辈们,并为此感到骄傲”。随后,他罗列了俄近些年取得的成就。如2000年以来,俄发现600处新矿床,工业生产能力提升75%,港口货物吞吐量比苏联时期翻了近一番,俄从粮食主要购买国成为主要出口国。过去10年,俄新建3座机场,12座火车站,联邦级公路从3.9万公里增至8万公里。普京说:“从这些指标来看,不能说俄罗斯主要依靠苏联遗产为生。任何这样认为的人都是错误的。”
“总统说的对,我们并非是在完全依靠苏联的遗产。”很多俄罗斯学者都很认同普京总统的说法。俄神学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季利曼说:“俄能继承一些苏联遗产当然是好事,但苏联解体后,国家的工业生产一度崩溃。总统引用的数据表明了俄重新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绩。”在俄罗斯新社会研究所政治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瓦西里·科尔塔绍夫看来,俄已是市场经济国家,且日趋稳定,更积极和重大的变化是,俄几乎没有债务,对外国金融资本的依赖性相当弱。他还提到,俄机车、火车车厢等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科尔塔绍夫说:“苏联为我们打下交通运输业的基础,但现在俄罗斯的汽车和路况都比苏联时期好很多,乘客在乘坐火车时感觉更舒适。”
“俄罗斯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进步,不能说是停滞不前、完全靠吃苏联的老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他看来,所谓“吃老本”的说法本身就有点问题,因为很多国家都有历史延续性。苏联解体后,俄继承了苏联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以及相应的资源、文化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历史是无法割裂的。
“好的不谦虚,坏的不遮掩”
对苏联留下什么样的遗产,俄罗斯人有不同的解读。俄特殊媒体研究中心专家伊戈尔·尼古拉丘克近日表示:“在战略武器领域,我们自1974年以来就一直领先于美国……目前,俄在战略核武器领域取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苏联的遗产和数十年来的研发工作。我们确实有能力继续生产独一无二的战略武器,因为苏联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储备,给我们打下了基础。”有俄网民也表示:“俄应当拥有苏联的大国雄心,重返世界强国地位。苏联时期,为我们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利用这些遗产有助于加快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还有一位名叫谢尔盖耶夫的网民在俄《观点报》网留言说:“实际上,苏联的遗产已所剩无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处于动荡时期,很多家底被败光。过去20年,在普京领导下,我们又建造了新的工厂、港口和桥梁,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经济得以发展。”
有较真儿的俄罗斯人很快提出反驳意见。有的说:“俄工业水平没什么起色,至今没有自己的微电子生产基地,还失去了轴承业和机床业。”有的说:“俄粮食出口大增,是因为我们大量减少了牲畜的数量。现在,我们还要从国外进口奶酪。”63岁的维克多退休前是一家研究所的描图员,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这一代人多少还是怀念苏联时期的,至少能有免费分房。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开始住在潮湿的地下室,厕所和厨房是公用的,非常不便。后来他们分到一套带卫生间和厨房的房子,那时感觉真是幸福极了。现在呢,所有人都需要自己买房,但房价太贵。”他还提到苏联时期的退休金相当于工资的一半,基本够用,而且为补贴家用,可以卖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但现在的退休金仅相当于工资的30%,且老年人找不到工作,沿街销售已被完全禁止,没有活钱。
说到俄罗斯的变化,《环球时报》记者深有感受。10年前,记者在北京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偶遇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的一位议员助理。交谈时,他一个劲儿地夸中国:“你看,首都国际机场多么现代化、舒适,放在全球都是一流的。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市区,方便快捷。北京的地铁很先进,很现代。”然后他开始吐槽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老旧、市区的地铁设施落后。记者则提醒他:“苏联人上世纪30年代就乘地铁出行了,相比,中国很多城市近些年修的地铁肯定会更新更先进。这就好比一户人家几十年前就住在舒适的大房子里,而他的邻居直到近些年才富起来,建了新房子。恐怕彼此都会羡慕对方。”
客观说,俄罗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少,一些大项目陆续落成。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一条新高速公路去年11月开通。同样是去年11月,莫斯科开通了中央直径线上的两条地铁线路,将城区和郊外连接起来,预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的交通压力。莫斯科还有在建的地铁线路,其中一个新站点就在《环球时报》记者住所附近。眼下正是寒冬,但修地铁的工人仍昼夜忙碌。这在10年前是没法想象的。2018年5月,俄用两年3个月时间修建的欧洲最长大桥——克里米亚大桥通车,普京自驾俄国产重型卡车“卡玛斯”,16分钟驶完全程19公里的大桥。2019年12月23日,克里米亚大桥铁路桥开通。大桥工程被俄媒形容为“世纪工程”,见证了俄恢复独立实施大型项目的能力。
丁晓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对苏联的历史传承,俄罗斯也有全新的发展,如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苏联解体快30年,俄罗斯走了一条尽管非常艰难但还是在向前的路。上世纪90年代大动荡时期,俄经济下滑严重,民众生活困难。普京执政后,逐渐完成从乱到治。尽管俄罗斯经济仍面临挑战,但还是有不少亮点,如农业方面和苏联时期对比强烈。丁晓星说,苏联那么大的国土面积,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商店里的货架却是空的,老百姓买食品和日用品都得排队。苏联是粮食采购国,因为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使得很多农业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俄罗斯现在有不少农产品都是出口。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他还表示,俄罗斯人比较直接,“好的不谦虚,坏的不遮掩”。按人均资源占有量看,俄罗斯是世界第一,两倍于美国,数倍于中国,发展潜力巨大。
“俄罗斯:20年的变化”
“盘点普京执政20周年”也是俄罗斯媒体岁末年初的热门话题。据《观点报》近日报道,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主任瓦列里·费多罗夫在一场题为“俄罗斯:20年的变化”圆桌会议上表示,目前,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生活各个方面感到满意。过去20年,俄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国家停止分裂,军队装备了现代化的武器,成功举办索契冬奥会和足球世界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也表明,俄重新获得国际声望,重返世界大国的行列。俄联邦新闻社列举了俄20年来的外交成绩单:俄中关系加强;俄向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出售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在中东、非洲影响力增加,避免了单极世界秩序。俄《共青团真理报》关注的是:俄拥有一支在国外和国内都受到尊重的强大军队;天然气管道通往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太空港并制造出新型火箭;拥有一支强大的北极舰队,北极航道的开发也将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利益。
同时,俄媒也在强调,近几年,俄经济确实出现一些困难,其中有受西方制裁的因素,也有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如仍以能源经济为主。尽管国家取得不少成就,但俄罗斯老百姓总是期待更好的日子,自然会有人问出“俄罗斯是否吃苏联的老本”这样的问题。因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将是俄罗斯新政府的紧迫任务。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