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除伊朗“铁面将军”美国为何这样稳准狠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3日遭火箭弹袭击,两名重要人物身亡,分别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团体“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阿布·迈赫迪·穆汉迪斯。
美国国防部随后声明“认领”袭击行动,且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下令。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图片来自网络
分析认为,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遇袭后,美方立即以报复之名实施袭击,伊朗或可借机动用地区什叶派力量给美国找麻烦,两者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博弈加剧,“不走向战争但麻烦不断”。
精准袭击
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当天发表声明说,巴格达国际机场当天遭3枚“喀秋莎”火箭弹袭击,两辆汽车被烧毁。
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萨迪3日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时确认,苏莱马尼和穆汉迪斯遇袭身亡,并指责美国和以色列应对此负责。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图片来自网络
苏莱马尼是伊朗最有影响力的军方人士之一,分管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外行动,常以强硬姿态示人,有“铁面将军”之称。
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3日表示,美国采取“国际恐怖行为”,针对的是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中“最有效的力量”,美国将为这件事的所有后果负责。
美国东部时间2日晚,美国防部发表声明确认苏莱马尼已死,袭击命令来自总统特朗普。
声明还说,此次袭击旨在震慑伊朗,打消其未来袭击计划,美国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在全球保护美方人员和利益。
五角大楼发表声明前,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发布推文,内容是一面美国国旗,没有文字。
美国不会大打出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认为,对美方而言,近期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遇袭,容易让人联想起不快往事——伊朗人质事件。
美国难以接受“往事重演”,此番对伊朗反应强硬,一大考量在于安抚国内,以免使馆遇袭对2020年总统选举造成消极影响。
1979年11月,伊朗学生冲进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美方外交人员444天,该事件是美伊关系长期紧张、敌对的因素之一,被视为影响美国时任总统卡特连任竞选。
2019年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对媒体讲话。新华社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石岩说,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未达到如期效果,通过指责伊朗是美使馆遇袭幕后黑手再次发出强势威胁,有利于转移国内对总统弹劾案的注意力。
石岩认为,尽管美伊关系紧张,但特朗普政府无意再度出兵中东,华盛顿难以形成对伊动武的共识,苦守“伊核协议”的欧洲盟友也将极力反对,因此预计特朗普政府未来仍将延续既有对伊政策,即主要采取经济制裁。
刘中民说,从美国中东政策来看,美国依然比较收敛,不会贸然对伊朗发动战争、大打出手,仅限在局部上出手。
然而,中东地区什叶派武装力量此前打击“伊斯兰国”时发挥过重要作用。美国近来打击这些武装力量,如今又打死苏莱马尼这种强人,有“打自己的脸”甚至过河拆桥之嫌。
从伊朗角度来看,刘中民预测伊朗或借机动用什叶派力量在中东给美国找麻烦,美伊博弈或进一步加剧,“不走向战争但麻烦不断”。
据美联社解读,苏莱马尼等人死亡是中东局势“潜在转折点”,预期触发伊朗及其在中东所支持的武装力量激烈报复。
民众最悲哀
驻伊拉克使馆遇袭后,美国立即指责伊朗幕后指使,伊朗拒绝“背锅”。
真相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这一番角力,最尴尬的恐怕是伊拉克政府——美国得罪不起,地区和国内什叶派力量也不可忽视;最悲哀的还是伊拉克民众——美国和伊朗博弈将激化伊拉克内部矛盾,导致局势更为混乱。
2019年3月6日,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东南约30公里外的塞莱米耶1号安置营地,一名儿童搬运领取的救济粮。新华社发
追根溯源,恰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和作为,长期以来在当地民众心中播下反美种子。旧恨“添”新仇,反美怒火愈烧愈烈。
背景链接
“圣城旅”是伊朗军方精锐部队,涉足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苏莱马尼1957年出生,1998年开始领导“圣城旅”。他是伊朗军方实力人物,对美立场强硬,是美国、以色列等国“眼中钉”。
苏莱马尼在伊朗国内人气很高,他的身影近几年经常出现在战场照片、纪录片、甚至动画片中。
2018年8月,苏莱马尼向特朗普喊话:“如果你挑起战争,终结战争的将是我们”。
(新华社记者罗国芳刘品然刘晨刘秀玲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