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19年 这些面孔上过世界热搜

原标题:2019年,这些面孔上过世界热搜

2019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世界风云变幻,焦点人物迭出。

这一年,有人登顶“权力人物榜”,有人从喜剧演员“转型”为一国元首,有人在国际舞台上“硬核”打拼,有人打出一把地缘政治“同花顺”,还有人在一波三折的“反转剧”中刷足存在感……

他们的面孔与热点事件一道,给这一年留下独有的记忆——

普京

地缘博弈牌局“老手”

2019年10月22日,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叙利亚局势达成谅解备忘录,次日主持召开首届俄罗斯与非洲国家峰会,为俄非发展合作规划目标。两大外交行动,完成对中东、非洲两大地缘政治版块布局,续写俄外交成果。

10月22日,在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右)聆听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讲话。新华社/卫星社

10月22日,在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右)聆听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讲话。新华社/卫星社

在中东,趁美国部分撤军之际,加大与叙利亚、土耳其等方面沟通,斡旋叙利亚局势,在俄美博弈中持续发力;深化与沙特合作,联手欧佩克共同减产,与主张低油价的美国政府唱对台戏,提升能源话语权。

在非洲,瞄准地缘政治新热点,密切与非洲大陆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

10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非峰会框架内的论坛上讲话。新华社/卫星社

10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非峰会框架内的论坛上讲话。新华社/卫星社

在亚洲,继续深化对华关系;4月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加强俄罗斯在半岛问题中作用;坚持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主权的同时,推进与日本经贸合作。

在欧洲,俄出口土耳其S-400防空导弹系统引发北约内部分歧;欧洲认为俄在中东、非洲、亚洲影响不降反升,无法孤立,转为期盼乌克兰尽快了结与俄罗斯的争端。

8月5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俄联邦安全会议多位常务委员(未在画面中)开会。新华社/卫星社

8月5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俄联邦安全会议多位常务委员(未在画面中)开会。新华社/卫星社

《经济学人》描述,经济长期不振、西方多年围堵之际,普京却在一年中打出一把地缘政治“同花顺”。他“牌路”清晰,值得西方学习。

一是眼光敏锐,善于抓住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薄弱环节和西方内部分歧;

二是决策果断,需要展示实力时不犹豫,强化与他国关系时务实稳健,毫不讳言军事外交行动服务于国家利益;

三是讲究策略,与西方博弈中强处示强,尽可能扩大影响,弱处周旋,避免给对手可乘之机。

埃尔多安

目标“大国俱乐部”

2019年11月10日,土耳其纪念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逝世81周年。总统埃尔多安发表讲话,称将致力于在2023年前让土耳其晋级全球“大国俱乐部”。

过去一年来,埃尔多安在国际舞台“硬核”打拼,引人瞩目。

2月14日,在俄罗斯索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卫星社

2月14日,在俄罗斯索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卫星社

10月访问俄罗斯索契,与俄总统普京就叙利亚问题达成共识,谋求土耳其在叙利亚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利益最大化。

11月访问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磋商叙利亚冲突,顶住美方制裁压力,坚持推进部署俄制S-400防空导弹系统。

12月访问英国伦敦,不惜以阻挠北约军事防御计划施压西方,要求其认定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为恐怖组织。

8月30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土总统埃尔多安(前左)出席纪念活动。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8月30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土总统埃尔多安(前左)出席纪念活动。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西方媒体眼中,埃尔多安个性鲜明,常有惊人之举,全球活跃度高。

针锋相对。美方就购买俄S-400系统威胁对土耳其实施制裁后,埃尔多安警告可能以关闭土境内美军基地作为报复;美国国会通过认定亚美尼亚人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遭“屠杀”的议案后,埃尔多安暗示土耳其议会可能把印第安人在北美殖民地时期遇害认定为“屠杀”。

铁腕施政。土耳其3月地方选举中,执政党失去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经济牌被指失效。面对汇率暴跌、投资消费放缓等经济挑战,埃尔多安坚决撤换因实行独立货币政策而受到西方媒体吹捧的央行行长。

1月8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议会发表演讲。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1月8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议会发表演讲。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挑战面前,土耳其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周旋、能否实现地缘政治目标、扩大全球影响,将继续考验埃尔多安执政力。

泽连斯基

目标“大国俱乐部

人生如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从曾经的喜剧演员成功转型为一国元首,或许能体会人生舞台的变幻。

戏如人生,从矢志开辟外交新局面,到陷入大国博弈夹缝,最终被动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弹劾事件中的重要角色,泽连斯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5月20日,在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的议会大厦前,民众在观看泽连斯基就职的实况转播。新华社发(谢尔盖摄)

5月20日,在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的议会大厦前,民众在观看泽连斯基就职的实况转播。新华社发(谢尔盖摄)

美国《大西洋》月刊评述,泽连斯基的这一年,堪称现实与戏剧无缝切换的经典后现代小说。

2018年年底,因饰演总统而名声大噪的泽连斯基宣布参选总统,并在不到4个月后胜选。泽连斯基喊出“反腐”“变化”口号,力压一众老牌政客,轻松当选;其领导的人民公仆党在7月议会选举中以43%得票率成为第一大党。

权力更迭后,泽连斯基的政治考验接踵而至。两大竞选承诺中,反腐败推进困难重重,寡头精英与众多政客相互依附,形成巨大阻力;解决乌克兰东部地位问题和处理对俄关系遭遇障碍,俄罗斯不愿做出实质让步,欧盟与美国也未给予乌方更大支持。

7月8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发(谢尔盖摄)

7月8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发(谢尔盖摄)

特朗普7月与泽连斯基的通话遭美国情报官员检举,由此引发弹劾调查。泽连斯基被卷入这一事件,成为西方媒体聚光灯下的热门面孔。

泽连斯基最近对美国《时代》周刊吐露心声,称乌克兰“不信任任何人”,“不希望成为大国玩家棋盘上的一块拼图,任它们撕扯、用作挡箭牌或者某种筹码”。

约翰逊

“脱欧”博弈赢家

“我们将在(明年)1月31日脱离欧盟。没有如果!没有但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带领保守党拿下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后重申“脱欧”决心。

7月24日,在英国伦敦,新就任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前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7月24日,在英国伦敦,新就任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前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面对胜利,约翰逊难掩欣喜:继续手握首相权柄,“搞定脱欧”近在咫尺。

面对结果,选民忧虑难消:选举暂时消除政局短期不确定性,却难见“脱欧”后英国前景“定心丸”。

3月12日,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外,反对“脱欧”示威者的身影映在水中(图片经180度旋转)。英国议会下院当日投票再次否决了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3月12日,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外,反对“脱欧”示威者的身影映在水中(图片经180度旋转)。英国议会下院当日投票再次否决了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回望英国“脱欧”路,剧情一波三折。前首相特雷莎·梅因“脱欧”协议遭议会否决黯然下台。约翰逊强势上位后,为“脱欧”不惜“豪赌”。从请求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议会休会震惊英伦三岛,到面对议会通过阻止无协议“脱欧”法案时“宁死阴沟,不延脱欧”的强硬表态,再到一次次发起提前选举动议遭否决后的卷土重来……他上台后多次引发“府院交锋”,围绕“脱欧”展开的政治博弈令人印象深刻。

为选举,约翰逊刷足“存在感”。他成为视频博客“新晋达人”,不仅大秀泡茶技能,更借鉴电影桥段,出现在选民家门口拉票。

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鲍里斯·约翰逊在一个投票站投票后牵着他的小狗离开。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于当天上午7时开始投票。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鲍里斯·约翰逊在一个投票站投票后牵着他的小狗离开。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于当天上午7时开始投票。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经历3年政治混乱期,人心思定成为主流。约翰逊曾被视为英国政治另类,如今民众推举他当政坛主导角色;约翰逊曾被视为欧洲“搅局者”,如今欧盟接受他作为“有序脱欧”最佳人选。

“脱欧”后的英国可能付出失去自由进入欧盟市场的沉重代价,面对“后脱欧”时代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与民生困惑。保守党籍前首相约翰·梅杰哀叹,“脱欧”是糟糕的外交政策,只会让英国“更弱更穷”。

马克龙

“欧洲自主”进行时

《欧洲政治周报》12月评出最新欧洲权力人物榜,法国总统马克龙列首位。英国“脱欧”难以逆转,德国经济低迷超预期,欧洲政治、经济权力平衡格局就此打破,为马克龙攀登权力高峰提供契机。

过去一年,马克龙外交政策明显呈现硬朗作风,毫不避讳施展影响力,努力将法国展示为欧洲捍卫多边主义的旗手。

12月1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冬季峰会结束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12月1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冬季峰会结束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一方面,努力摆脱“美国优先”阴影。马克龙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展示法国乃至欧洲影响力,维护多边主义立场,不惜公开“叫板”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对美国企业为主的全球科技巨头征收数字税,遭遇美方贸易反制也坚决不退缩;8月主办七国集团峰会期间邀请伊朗外长会面,努力为挽救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创造条件;11月主办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警告国际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12月促成“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重启,寻求化解乌克兰危机。

另一方面,努力重塑欧洲秩序。各成员国协商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时,马克龙没有遵循“领衔候选人制”惯例,最先支持处于备选名单上的冯德莱恩,同时推动中意人选出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及欧洲央行行长,虽得罪欧洲议会,却成为新一届欧盟权力机构“造王者”。11月,法国不顾欧盟多数国家意见,反对启动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主张提高欧盟扩大“门槛”。

5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5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纽约时报》评价,马克龙的表现凸显其对欧洲“去美国化”、重拾自主权的未来愿景,也不免带来法美元首“兄弟情”不再、法国成为美方打压欧洲头号目标的局面。

只是,重现欧洲辉煌的梦想正遭遇西方影响力衰落的现实。从8月G7峰会后警告西方霸权正在终结,到12月北约峰会前抛出“脑死亡”论,马克龙难掩对“欧洲自主”的焦虑情绪。

相关阅读:
“时间表极具挑战性” 欧委会主席就脱欧发警告 法国大罢工牵出全球性问题 养老金改革难题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