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通讯:中国医生让博茨瓦纳新生儿重获“新生”

原标题:通讯:中国医生让博茨瓦纳新生儿重获“新生”

新华社哈博罗内11月17日电通讯:中国医生让博茨瓦纳新生儿重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杨孟曦

11日下午,位于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市的公主玛丽娜医院新生儿科病房里,出生仅27天的小赛巴佐,在母亲的怀里安静地睡着,呼吸平缓而均匀。谁能想到,就在3天前,他命悬一线,是中国医生的手术使其重获“新生”。

“他是先天性喉部巨大囊性肿物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的新生儿,非常罕见,如果不及时手术,患儿随时有生命危险。”参与手术的中国第15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麻醉科医生王棕皆告诉新华社记者。

由于给新生儿进行麻醉风险极高,当地医生都不敢给小赛巴佐实施麻醉。王棕皆与队友放射科医生邢培秋、耳鼻喉科医生陈希杭认真研讨病例后,以中国医生为主的手术团队开始为小赛巴佐手术。

经过周密准备,王棕皆为患儿实施了麻醉。麻醉后肌肉松弛,将会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王棕皆与陈希杭立即商议决定先穿刺囊肿,并改用功率较大的吸引器,吸除了大量“果冻样”囊肿液体,囊肿瞬间缩小,并看见了声门。王棕皆赶紧置入气管,连接呼吸机,打通了患儿的生命线。接下来,在陈希杭的精心操作下,患儿的巨大肿物被成功切除。

陈希杭告诉记者,自2018年3月抵达博茨瓦纳开始执行援助任务以来,他接收并参与手术治疗4例类似的先天性喉部肿物病例,其中3例为出生不足1个月的新生儿。此外,他还会诊、协助处理超过20例先天性综合征合并颌面部畸形患儿。

“每次看到患儿们呼吸困难,无法吞食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陈希杭说。

今年6月,他曾为一名出生不到4个月的患儿实施舌根肿物切除术,让这个本已被当地医生甚至父母准备放弃的孩子,重获新生。

陈希杭说,当天在手术中,他通过支撑喉镜看到舌根肿物将患儿喉腔堵得满满的。而此前在其他医院做过气管切开术的部位,由于长时间佩戴气管套管而长出新生肉芽组织,给患儿带来了双重折磨。

凭借国内积累的多年经验,陈希杭用吸引器套上塑料吸引器管制作成电凝手术器械,通过小儿支撑喉镜,尽可能微创地将舌根的巨大肿物切除。

术后第二天,陈希杭给患儿换了一个最小号的气管套管,尝试气管套管堵管。听见孩子发出久违的、响亮的哭声,孩子妈妈激动地哭出声来。3天后,顺利拔出气管套管,孩子逐渐康复。当地医护人员都觉得中国医生完成了一台不可思议的手术,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公主玛丽娜医院院长马恰恰说,中国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有不轻言放弃的决心,让这些新生儿获得了“新生”。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中国从1981年起向博茨瓦纳派遣医疗队,至今已派出15批共465人次的医护人员。

相关阅读:
在课室外等候剩饭!印度小女孩迪夫瓦Divya因Telugu Daily刊出的“饥饿的表情”走红 俄媒:俄方将归还乌克兰被扣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