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安倍没有参拜靖国神社 但还是搞了“小动作”

原标题:海外网评:安倍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还是搞了“小动作”

靖国神社(图源:新华网)

靖国神社(图源:新华网)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4周年纪念日。这是日本“令和”时代的第一个“8·15日本战败纪念日”,又遇上靖国神社创立150周年。在这个颇为特殊的时间节点,安倍政府的历史观问题再次引发追问。

安倍虽然没有回应日本国内保守势力恢复“首相参拜”的要求,但保持了以往的“规定动作”:以自民党总裁名义连续第7年向靖国神社献上“玉串料”(祭祀费);在日本政府主办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安倍仅发表致辞称“绝不会重演战争的惨祸”,但一如既往未提及日本对于亚洲诸国的战争加害责任。

这系列举动表明,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一方面,安倍不敢再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衅周边国家感情。靖国神社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参拜就是在向侵略战争“膜拜”,向战犯“膜拜”,向广大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示威,向矢口否认侵略历史、颠倒黑白的右翼势力“致敬”,是对广大被侵略国家人民的一种蔑视。2013年底,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巨大反弹,一度将日本推向战略孤立的境地。如今日本与中国关系刚有转圜,又与韩国关系跌至谷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倍政府无法孤注一掷再拿周边关系做赌注。

另一方面,无论是出于拉拢日本国内保守势力的需要,还是出于修宪强军的执政理念,安倍都不甘心放弃在历史问题上搞“小动作”。日本右翼不仅历史负罪感淡漠,而且认为日本承认侵略历史并谢罪会影响日本“形象”,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因此,他们一边否认并美化侵略历史,希望恢复靖国神社的政治地位,一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希望成为军事大国。就在战败纪念日两天前,安倍还在其父墓前汇报“修宪”进度。

由此可观,安倍在日本战败74周年纪念日上的种种表现,是在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在各种利益因素之间的算计与平衡下形成的结果。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又忍不住“搞小动作”,归根结底暴露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思维:总想找得以蒙混过关的最低“说法”,总想获得外交上最低成本的边际效益,并非追求自身精神层面的蜕变。

然而,日本需要明白的是,只有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日本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才会有基础,开创未来才会有前提。(海外网评论员戴尚昀)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美国:担忧经济前景 美股全线暴跌 2019年截至目前美国枪击案数量触目惊心 多国发出赴美旅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