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斯里兰卡之伤引全球求索合作反恐之道
(国际观察)斯里兰卡之伤引全球求索合作反恐之道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题:斯里兰卡之伤引全球求索合作反恐之道
中新社记者马佳佳
斯里兰卡连续爆炸袭击已导致290人死亡,500多人受伤,除当地民众外,来自印度、英国、美国、波兰、中国等多国民众也遭遇劫难。包括3所教堂和4家酒店等在内的8处目标受到袭击,斯里兰卡遭遇了内战结束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严重暴力袭击事件,斯国防国务部长维杰瓦德纳将当天的袭击定性为“恐怖袭击”。中国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斯里兰卡连续爆炸袭击体现出极端组织向全球渗透的趋势,给各国以强烈的警示,也引发对全球反恐合作之道的新思考。
据路透社(Reuters)援引一名目击者的话说,爆炸发生在一辆面包车里,当时斯里兰卡拆弹小组正试图拆除此前不久在一个可疑包裹中发现的爆炸装置。图为民众撤离现场。
南亚岛国的惨痛之伤
因岛屿形状,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眼泪”,也被称为西方游客喜欢光顾的“天使之国”。此次却在基督教复活节当天遭遇了十年未遇的惨痛伤亡。袭击疑云为何会笼罩这个南亚岛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李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因素。首先,自2009年5月以后,斯里兰卡政府基本上摧毁了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之后整个国内安全形势不断向好。但同时,该国还是一个以佛教为主,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内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其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虽然在中东地区遭到重创,但向其他国家渗透的问题依然严峻。外来、国际恐怖组织在斯里兰卡发展建立训练基地等情况,已逐渐成为斯里兰卡面临的最主要的安全威胁。第三点是自斯里兰卡内战结束至今已将近十年,这些年来该国防范恐怖袭击的力度有所松懈,给一些境内外相互结合的极端势力,组织策划大规模的连环爆炸袭击以可乘之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专家梁亚滨也指出,宗教势力崛起是一个全球化的普遍现象,很多国家都发生过针对不同教派和人群的攻击行为。此次重大袭击事件发生在斯里兰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一背景。极端组织的袭击可能针对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有所欠缺,就有可能被极端分子、恐怖势力趁虚而入。
重大伤亡的全球警示
此次连续爆炸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巨大,伤亡者涉及国籍广泛,全球多国与国际组织纷纷表态谴责袭击,向遇难者家属和伤者表示慰问。面对这一系列“针对全人类”的袭击事件,国际社会应该得到哪些警示?
李伟指出,此次斯里兰卡连续爆炸袭击选择的主要是两大类目标,一类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堂,另一类主要是高档涉外酒店,这与国际恐怖袭击事件的作案目标选择是完全一致的,即主要针对宗教场所和带有西方背景及西方人经常出入的酒店。这种总体上的极端意识形态,以及利用宗教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反西方的极端暴力来实现政治诉求的目标,与国际恐怖袭击事件也是完全一致的。
梁亚滨认为,斯里兰卡的惨痛伤亡会给全球带来很强的警示作用。各国应加强安保警戒工作,特别是对信息流动可能需要加强进一步管控。此外,一些非组织化的恐怖分子或者团体,会通过一些现代媒体手段来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络,这也提示越来越多的国家亟需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上涉恐信息的管控。
国际反恐的求索之道
面对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合作反恐还需在困境中求索突破之道。
李伟指出,国际反恐合作,短期内要从战术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秉持的在国际反恐上的双重标准问题,这一直是制约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重大阻碍。二是西方长期以来在反恐问题上持有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问题。
李伟还指出,从长远来讲,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问题也需要得到根本解决。他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反恐斗争中,不仅没有削弱、减少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反倒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上不断地给这些土壤“施肥”。国际社会尽管采取了很多打击恐怖主义的严厉措施,但部分西方国家的做法导致追随恐怖主义的人员非但未有所减少,反倒呈现上升态势。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很多做法实质上使得滋生蔓延恐怖主义的土壤更加肥沃,这一问题亟需解决。(完)
责任编辑:孔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