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执意抓回阿桑奇,美国在怕什么?
文/沈逸
阿桑奇,这个曾经让美国政府恨得牙痒痒却又无计可施的维基解密创始人,在被厄瓜多尔大使馆“遗弃”之后,下一站很可能是被引渡到美国。
当他被英国警察强行塞入警车的时候,世界媒体看到的阿桑奇已经满头白发、白胡须,有些苍老也有些颓废,完全没有了当年“黑客罗宾汉”的风采。
阿桑奇在伦敦厄瓜多尔大使馆被“与世隔绝”长达7年,如果不是偶尔爆出的一些消息,他都被快要被世界遗忘了。但是,7年时间丝毫没有消除或者缓解美国对他的恨意,以及要抓捕的决心。
美国为什么这么恨他?美国又在怕什么?
1
抓人
4月11日,托庇于厄瓜多尔主权以及国际领事保护机制下近7年的阿桑奇,因为厄瓜多尔国内政治风向的转变,最高领导人的更换,以及在总体路线上重新向西方靠拢,而失去了对抗美国霸权的法理壁垒。
他颇为狼狈地在英国首都伦敦,被警察从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里拽了出来,并送上威斯敏斯特法庭接受审判。
尽管,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最初试图将此次逮捕行动说成是“英国的自主行为”,但负责行动的英国警方很耿直。他们说明了真相:逮捕是根据美国发出的引渡请求进行的,“是代表美方逮捕了阿桑奇”。
就在同一天的晚些时候,美国司法部披露了2018年3月对阿桑奇的诉状,案由是“伙同曼宁,阴谋窃取并发布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机密文件”。
这份诉状有7页纸,比较详细地描述了2010年1月和5月,曼宁伙同阿桑奇,利用工作机会,通过破解高阶用户密码等方式,下载了9万份阿富汗行动档案,40万份伊拉克行动档案,800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黑狱文件,以及250000份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文件。
有人会问,这些都是什么性质材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简单说吧,这些包含了从普通文件到绝密文件,大量不同级别的材料。阿桑奇当时下载了哪些具体文件,可能美国方面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美国人清楚的是,有些材料如果公开,美国“嗞油”“皿煮”“重视人权”的形象将会大受打击。
这将向世界展示出美国的另一面,也是美国费尽心思掩盖的另一个真实的美国。
比如说,当年阿桑奇就披露了伊拉克美军击杀路透社记者的视频,也揭示了可能涉嫌违反诸多准则的疑似战争罪行的行为,展示了美国布建于全球的情报体系如何监控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内的各种目标。
另外,披露的这些文件中还包括,美国如何与类似埃及四月六日青年运动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联系,或者和某些当初异常活跃的中国公知联系,以达到用社交媒体干涉他国国内政治过程的目的。
“颜色革命背后的黑手”干下的那些脏活,各位可以了解一下。
2
揭皮
回过头来看,这份起诉状让人想起了7年前,当时的总体背景是:
希拉里刚刚出任美国国务卿,然后成功地提出了“互联网自由”理念,并将其上升成为美国核心价值观之一,纳入国家对外战略框架并予以推广。
换句话说,希拉里那时强调的是,各国政府不应该控制民众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互联网上也必须是自由的。
于是,希拉里给自己挖好了一个坑。
而阿桑奇披露相关文件的时间,正好是在希拉里发表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之后。于是,各位就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美国被各种“打脸”,黑狱虐囚、杀害平民、阴谋颠覆,这些美国平时指责别人的事情,自己都被揭发出来一个不缺都干了,而且还很肆无忌惮。
所以,阿桑奇的作用是直接让美国体验到了,什么是“遵循西方个人主义普世价值”的互联网自由,也戳到华盛顿在各地推行“外交战略实践”的痛处。
正因为这样,引发了希拉里第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说,并明确给阿桑奇及其主持的维基揭秘下了一个定义——不符合互联网自由主义的“小偷”。
从整个过程来说,阿桑奇最初和希拉里,后来和美国,上演的就是一部爱恨情仇的大戏,是比较经典的西方无政府主义和霸权之间的矛盾。
阿桑奇遵循的,是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时期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奉为圭臬的原则是反抗一切权威,以保证个人自由。
阿桑奇曾经多次提及越南战争时期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他很认真地相信,可以在网络时代,依靠组建维基揭秘网站,达到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靠掌握黑客技术和消息渠道的个体英雄,加上笃信自由主义原则的欧美主流媒体,以及恪守三权分立原则的欧美国家司法机构,在外交和重大战略问题上,实现对欧美国家政府的具体行为乃至抽象权力的有效制约。
就是,一个人能凭借黑客技术单挑一个国家政府。
美国,无论是当初的希拉里,还是现在特朗普这届政府,在网络空间遵循的都是霸权主义战略,要求实现的是对网络空间的“单一中心”有效控制。说白了,就是关键基础设施,战略资源,行为,以及规则的制定权与具体实施,都必须控制在华盛顿手中。
或者,以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方式实现。
互联网自由,是美国要在网络空间获得最大的自由;网络安全,是美国的国家安全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实现;负责任的网络网络空间行为,是要根据美国标准来定是否履行了责任。
这种霸权是以美国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必定是多重标准的:当维基揭秘披露的材料有助于突尼斯发生颜色革命时,美国的态度显然更趋于积极;而当维基揭秘披露的材料开始指向美国时,美国的态度就发生了直接的变化,甚至直接采取了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指出华盛顿的虚伪,并将希拉里在2016年输掉美国总统选举,看作是华盛顿倡导的互联网自由的失控和掉入自己挖下的坑,都是毫无疑问的。
3
“礼物”
可能有人会问,在时间过去近7年之后,阿桑奇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下降。当初由阿桑奇和希拉里展开的各种纠葛,对当下世界产生的意义和影响,也并没有人想象的那么大,阿桑奇怎么就会成了紧急“引渡对象”?
就目前已经披露的情况看,厄瓜多尔国内最高领导人的更换,是个不小的因素。
2012年,时任厄瓜多尔总统的科雷亚给予阿桑奇政治庇护,原因是他担心阿桑奇如果被引渡至美国,可能面临死刑。科雷亚是当时拉美新兴左翼势力的代表人物。他领导的厄瓜多尔,跟查韦斯领导的委内瑞拉近似。
在经济方面,他力推发展“平民经济”,让农民、小手工业者、小企业主和经商者从经济发展中受益,抵制新自由主义政策。他还主张制定新的社会发展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降低高失业率,谋求设立社会发展基金,救助贫穷阶层。
在外交上,他反对外来干涉,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同别国的关系。他主张能源国有化,反对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要求美国军队在租借合约到期后必须从厄瓜多尔的军事基地撤出。
所以,当科雷亚看到现任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允许”警方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逮捕阿桑奇后,科雷亚十分气愤,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莫雷诺是“厄瓜多尔和拉丁美洲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厄瓜多尔整体性地转向靠拢西方,将阿桑奇作为示好的“礼物”。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国内政治某些主要由政治斗争驱动的因素。
比如说,虽然“通俄门”调查结束了,但是民主党和一些反对特朗普、反对俄罗斯的人士仍在努力找各种新线索。据美国媒体透露,这次引渡阿桑奇,不排除有人想把2016年大选关键时刻希拉里“邮件门”事件被曝光的内幕搞清楚。
如果,能找到证据证明阿桑奇及维基揭秘的爆料,是俄罗斯黑客提供给维基揭秘的,那么“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罪名就会坐实。而特朗普方面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能也会成为一些人挖掘的重点。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特朗普可以把“审判阿桑奇”当做大功一件,向外界传递“任何人挑战美国的权威都将是失败”的信号。这在保守派选民中无疑会赢得更多的支持和选票。
所以,考虑到当初阿桑奇滞留厄瓜多尔大使馆,是因为之前被瑞典指控犯下“强奸罪”,而此次美国发出引渡的罪名,是破坏计算机安全,不同罪名之间的比较,呈现出的态势是美国在7年后变得更加直接。
接下来,阿桑奇将会遭到什么样的审判?会不会在美国监狱里再待上7年?这些谜底都会一个个揭开。
作者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胡一刀,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补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