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色列选举有悬念对外政策或继续强硬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全球热点)以色列选举有悬念对外政策或继续强硬
新华社记者
以色列议会选举9日举行,利库德集团、工党、蓝白党等逾40个党派角逐议会120个席位。
有分析认为,无论何方胜出,以色列对外政策可能继续呈现“强硬化”,打压伊朗、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的方向不变,并将继续搅动中东局势。
【新闻事实】
当地时间9日上午7时(北京时间12时),以色列全国1万多个投票站开门。投票站定于当地时间晚10时关闭。投票结束后,中央选举委员会将公布大选初步结果。
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统计,以色列全国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为634万人。预计本届选举投票率为70%。
最新民调显示,在此次大选中,蓝白党与利库德集团支持率领先,工党与阿拉伯政党联盟“争取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阿拉伯复兴运动”位列其后。
以总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投票。蓝白党领导人、以色列前国防军总参谋长甘茨在以色列中部城市罗什艾因投票。
内塔尼亚胡面临腐败指控,还面临此次选举最大“黑马”蓝白党的挑战,选举结果颇具悬念,选后政局还存在变数。
【深度分析】
北京大学以色列和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宇认为,以色列民众在选举中最关心民生问题,以政局和选民结构变化等内政因素决定了以对外政策可能继续呈现强硬化。利库德集团1977年大选首次胜出、打破工党连续29年执政局面以来,一些右翼宗教党派对组阁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在巴以问题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认为,内塔尼亚胡日前重提若胜选将兑现“把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正式并入以色列领土”承诺,语惊四座,但无论“鹰派代表”利库德集团,还是自认“中间派”的蓝白党,本质上都强调“以色列安全优先”,对外政策继续强硬路线。加之美国偏袒以方、地区大国无暇他顾,巴以关系成为此次选举“冷门”话题,凸显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和未来态势。
在伊朗问题上,马晓霖说,内塔尼亚胡近来与海湾国家公开“走近”,旨在拉拢敌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集中精力遏制伊朗影响力继续在中东地区扩张和渗透,这样也可把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视线从巴以问题转移。
在“美国因素”上,分析人士还指出,美方近期在耶路撒冷地位、戈兰高地归属等问题上给了以方、尤其是内塔尼亚胡政府一些“底气”。内塔尼亚胡近期展开密集外交,包括选举前一天称“感谢”美方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也是想在选战中凸显自己在与美国等大国关系方面有资源、有优势。
【即时评论】
或许正如以一些媒体的点评,无论内塔尼亚胡还是甘茨,不过是硬币的两面。无论哪一方胜选,以色列以安全为先的大政方针不会有大幅调整。尤其是在对外政策上,以色列政坛“右翼风”还可能继续吹,许多政客与政党不过是在对伊朗、巴勒斯坦上比谁更“狠”,这股“风”也将继续搅动中东这池“已皱之水”。
【背景链接】
本届选举原定今年11月举行。执政联盟发生变动后,内塔尼亚胡去年12月宣布议会解散,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实行一院制。只有获得3.25%以上选票的政党才能根据得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获得61个议席及以上的政党可单独组阁。但由于中小党派林立,以色列历届内阁都是多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
通常在大选正式结果公布后一周内,总统将根据与议会各党派协商结果授权议会赢得组阁权的党派领导人在不超过42天时间内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任命其为政府总理。(参与记者:沈敏、吕迎旭、周玥、刘曦,编辑:孙浩、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