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国选局丨目击色彩斑斓的热情:不再沉默的橙色和不老的红色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左一
[编者按]
自去年底以来,围绕迟迟未能举行的泰国总理选举,外界质疑声不断。
3月24日,大选终启幕。这是2014年军方发动政变推翻英拉政府以来的首次选举,泰国政局走向令地区内外关注,外国投资者也静观政治风向。不过,2017年通过的泰国新宪法,及近期长公主乌汶叻的参选风波,都给选举蒙上阴影。泰国军政府总理巴育能否华丽转身为“民选总理”成最大看点。
澎湃国际推出“泰国选局”系列文章,试图从多视角厘清选举背后的迷局。
24日下午,新未来党党魁、总理候选人塔纳通现身竞选总部,向现场媒体和支持者发表演说。本文图均为 刘左一 图
3月24日傍晚下午5点,泰国大选日投票终止,计票开始。
一些年轻面孔的支持者陆续赶到位于泰国曼谷市中心的新未来党竞选办公室所在地高峰大厦——一栋整面绿色玻璃幕墙的高楼。这里是泰国最大汽车零件制造商泰国高峰集团(Thai Summit Group)的所在地,去年3月成立的新未来党党魁塔纳通即该集团执行副总裁兼董事。
新未来党的年轻支持者们穿着橙色的T恤,胳膊或脸上画着橙色的三角形图标。这是该党选择的主色,调和了红、黄两色(红衫军和黄衫军的对立分化曾引发泰国政治纷争)作为政党主色。塔纳通此前称,这个颜色代表创造力和希望。
24日晚,为泰党支持者在该党竞选总部一楼大厅紧盯屏幕,守着选举记票直播。
塔纳通24日一大早就偕妻子前往曼谷位于蓝康恒大学的投票点,成为了该站点的首位投票者。大选投票结束后,他在推特上发文表示:“感谢今天所有为了民主走出家门行使投票权的泰国公民,投给新未来党的每一票都是改变的力量!”
据稍早前未完成的初步计票结果,候选人塔纳通在大选中成为此次大选的“黑马”,超出此前预期地赢得了500个议席中的50多个。
对于这一结果,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蓬沙瓦(Pitch Pongsawat)丝毫不感到意外,他稍早前告诉澎湃新闻说,700万首次投票的泰国年轻选民会让新未来党的选情大不相同。
塔纳通在泰国有诸多昵称,由于背景与他信类似——在积累大量财富后从政,因此被人称为“他信第二”;因敢于批评泰国军方,又被许多人称为“亿万富翁农民”。以激进改革主义者形象亮相的塔纳通在大选前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积累了高人气。
塔纳通的支持者阿殷对澎湃新闻表示,之前泰国人的沉默并不是因为对政治没有热情,而是军政府让民众选择不发声。
另一边,为泰党竞选总部的一楼大厅也聚集了大量的支持者。相较于新未来党,为泰党的支持者数量更多,年龄也更年长,情绪更为激动。
不论男女,支持者们都精心穿戴着有红色元素的服饰,有的人甚至从帽子、衣服到包包一身全红,十分容易辨认,很容易让人想起2006年时支持他信的红衫军队伍。
54岁的Somkid女士(左)。
“我支持为泰党十多年了,要一辈子追随他信!”54岁的Somkid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说,她觉得他信言出必行,只有他和为泰党在为民众做实事,“你看看他推出的30泰铢全民医疗,让我做手术都免费……为泰党还给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这些都是多么好的政策。”
为泰党女候选人素达拉24日中午11点过在曼谷第6选区完成投票后,没有像现任总理巴育在投票后就同友人去打高尔夫一样地放松,她回到竞选总部的办公室,与为泰党其他两位领导人一同关注大选结果。
为泰党负责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Narong Rungtanawong 稍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为泰党三位领导人会在办公室观看选票的实时结果,并会依照战果联络相关党派领导人,寻求同其他政党联手组织新政府。
素达拉办公室楼下,Somkid和她年龄相仿的为泰党支持者们一直在大厅待到了深夜。他们守着电视观看唱票直播时,如同一群激动的球迷,每当主持人宣布为泰党在某个选区领先,这群他信-英拉坚定的追随者就爆发出阵阵欢呼。
24日的投票结束后,为泰党总理候选人之一素拉达短暂接受媒体采访。
21点50分左右,泰国选举委员会主席宣布消息,截至21:27为止,90%的票已经清点完毕,但原定24日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延至25日早上。随后委员会又宣布将发布会日期更改至25日下午。
与此同时,当地电视台播出一条突发新闻。由于在本次大选中票数惨败,泰国民主党党魁、前总理阿披实宣布引咎辞职,让这群为泰党的红色“军团”一齐激动地喊起了“out!out!”(出局!)
24日晚,为泰党支持者依然守在竞选总部等待消息。随后,他们通过党当地电视台得知了泰国民主党党魁、前总理阿披实宣布引咎辞职的消息。
由于选举委宣布发布会改期,“黑马”新未来党也宣布取消原定于当晚10点举行的发布会。为泰党方面也表示尚不适合做任何表态,一旦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95%的结果,为泰党高层将立即公告立场。而根据非官方计票情况,在统计了93%选票后,提名巴育为总理候选人的人民国家力量党领先。
面对选举委员会发布会推迟的消息,《曼谷邮报》25日刊发文章力图对此次大选的新趋势加以总结,“选民反对知名政治家,青睐新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