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家庭纠纷?枪声为何让荷兰高度紧张

原标题:家庭纠纷?枪声为何让荷兰高度紧张?

新西兰清真寺枪击血案惊魂未定,荷兰18日又发生电车枪击事件,导致3死5伤,其中3人伤势危重,一名土耳其裔枪手被捕。当地恐袭警戒级别一度调升至最高级。枪手作案动机不明,可能与家庭纠纷有关,但荷兰当局尚未排除恐怖主义动机。荷兰何以如此紧张?去年还相对太平的欧洲,安全形势难道又要再度吃紧?

枪声打破宁静

乌得勒支,荷兰第四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人口约34万,是荷兰重要的交通枢纽。风光旖旎的运河、庞大的学生族也是乌得勒支的“招牌”。

当地犯罪率很低,枪击案更是极少发生。然而,18日上午,一辆有轨电车中传出的枪声打破了乌得勒支的和平与宁静。

“我听到人们大叫:开枪了,开枪了。”一名目击者说。

根据目击者的说法,枪手似乎瞄准了电车上的一名单身女子,那名女子对凶手说“我什么也没有干”。然后,他又向其他冲过去试图帮助她的人开枪。另一名目击者告诉当地媒体,“这名男子开始疯狂开枪。”

枪手作案后劫持一辆小汽车逃逸,但当晚就被警方逮捕。

事发后,乌得勒支省的恐袭警戒级别调升至最高级,直至枪手落网后才从最高级5级下调至4级。政府在当地学校、清真寺、交通枢纽以及荷兰各地机场和重要建筑物加强警戒。

警方正在调查这起枪击,当地政府将这起事件当成恐怖袭击来处理。荷兰反恐部门曾表示,乌得勒支枪案“具有恐怖袭击的所有特征”。警戒降级后,荷兰反恐部门仍坚称“威胁是巨大的”,荷兰发生袭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反恐部门主管阿尔伯斯贝格说,不排除动机为恐怖袭击,已经动员危机处理小组。阿尔伯斯贝格还说,乌得勒支“多处地点”发生枪击,但没有发布详情。

枪手动机何在?

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显示,制造枪案的嫌犯是37岁的土耳其裔男子塔尼什。他出生在土耳其,在荷兰已生活多年。

土耳其多安通讯社采访了枪手的父亲。老塔尼什表示,如果这是他儿子的过错,那他就该受到惩罚。他还说,自己与妻子离婚后在2008年回国,11年来与儿子没有联系。他的前妻、塔尼什的母亲和塔尼什依旧在荷兰居住。

枪手行凶动机尚不清楚,据报道可能与家庭纠纷有关。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警方曾表示,枪击案似乎是一起恐怖主义事件,但在周一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检察官说,枪击案或是出于“家庭原因”。

检察官还说,荷兰警方认识塔尼什,他之前曾与警方发生冲突。

土耳其官方媒体阿纳多卢通讯社称,塔尼什在土耳其的亲属表示,枪击事件可能与家庭纠纷有关。报道称,枪手在电车上可能是想伤害一名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女子。当时,电车上的人试图上前帮助这名女子,嫌犯于是把枪口对准这些“管闲事”的人。不过,这些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关于嫌犯塔尼什的身份和经历,虽有一些报道,但有的还未经证实。

据荷兰媒体报道,塔尼什前科累累,但都属于轻微犯罪,包括盗窃、袭警、酒驾、“嗑药”驾驶等,以及曾被指控过失杀人未遂。本月早些时候,他还因2017年的一起性侵案出庭受审。

BBC土耳其频道援引一名商人的话说,塔尼什曾前往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加入逊尼派组织发动的叛乱,其中一些逊尼派组织现在隶属于“伊斯兰国”(IS)。

这名商人说,塔尼什由于与IS关系密切曾经被捕,后来获释。此人生性孤僻,不与当地土耳其裔族群往来。

但是,《国际商业时报》称,塔尼什被认为曾在1994年至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与俄罗斯作战,可是自1993年以来,他就一直居住在荷兰,两种说法存在矛盾。

还有土耳其媒体报道说,塔尼什来自土耳其中部的约兹加特省,那里近年来几次发起打击IS行动。

此外,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第二名嫌疑人也被拘留,但尚不清楚此人与枪击事件有何关联。

“有许多疑问和传言,”荷兰首相吕特在海牙市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作案动机是什么,是恐怖主义还是其他原因,我们现在不清楚。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荷兰何以紧张?

枪击事件发生后,荷兰首相吕特表示,此次袭击发生在“我们国家的心脏地带”,令人“感到恐惧和难以置信”。他还说,“如果这是恐怖行为,那只有一个回答:我们的法治和民主比暴力更强大。”

在一起可能由家庭矛盾引发的枪案面前,荷兰“如临大敌”,反恐神经高度紧绷。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荷兰如此激烈反应或许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新西兰血腥枪击还在眼前,恐袭对欧洲来说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欧洲还面临如何防范与安置那些回流和获释的IS武装分子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电车枪案,荷兰自然会高度紧张。

另一方面,受民粹、难民、恐袭一系列危机影响,欧洲现在处于一个调整时期,欧洲还将迎来5月议会选举。任何安全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引爆移民、难民乃至反恐等一连串社会热点,这些问题又关联党派主张,以及党派在选民中的地位,党派政治自然会被牵扯其中。处理得当会成为争取民意的有力武器,应对不力则会变成被其他政党攻击的口实。所以政府必须谨慎应对,避免授人以柄。

有报道指出,荷兰民众讨论更多的是,政府的激烈反应可能和即将到来的大选有关。政客们可以在此时秀存在感,用及时、努力的反应给自己形象加分。而右翼政治势力更希望这是恐袭而不是普通的刑事犯罪,这样有助于他们获取民意。荷兰媒体称,无论怎样,政府快速回应枪击事件,有助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大选的热情。

荷兰省级议会选举定于20日投票,结果将关联荷兰参议院席位分配。吕特说,地方选举将如期举行,但会降半旗致哀。

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认为,荷兰当局最初将恐袭警戒级别调至最高,是因为担心事件关联恐怖主义,而且作案者还在逃。恐怖主义针对的是无差别民众,很难防范,对整个社会构成巨大威胁和危害,政府不能掉以轻心。而且,从目前造成3死5伤的结果看,仍难判断凶手的作案动机,有可能是家庭问题,或是反社会问题,也有可能依然属于恐怖主义问题。

欧洲安全堪忧?

在2015年至2016年间,欧洲多国曾遭遇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欧洲媒体评论称,与前几年相比,2018年欧洲的安全形势有所改善,重大恐袭几乎没有发生过。

但是,去年12月德国斯特拉斯堡圣诞夜集市卡车袭人事件再次拉响警报,恐怖袭击并没有远离欧洲。

以荷兰为例,相比发生过严重恐袭的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等,荷兰可以算得上“安全港”。不过,近年来,荷兰也被几起规模较小的袭击“骚扰”。

去年6月,两名摩洛哥裔青年男子被指控企图在荷兰和法国发动袭击,荷兰当局将两人逮捕;9月又挫败一起企图在大型活动期间发动袭击的阴谋,7名嫌疑人落网。

去年8月,一名有德国居住许可的19岁阿富汗男子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站台持刀刺伤2名美国游客,遭警察开枪击伤并逮捕。

另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去年9月,美国国务院发布公报,提醒赴荷兰旅行须注意安全,称恐怖组织在荷兰境内活动,可能在策划袭击,目标包括一些旅游景点。

“欧洲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斯托克最近警告说,欧洲可能会遭遇新一轮恐怖袭击。

由于IS许多外国武装人员来自邻近的欧洲国家,欧洲舆论普遍担心,尽管IS日渐式微,但随着大批极端分子回流以及从监狱释放,欧洲遭遇恐袭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此外,受到恐怖组织蛊惑的本土极端分子也是欧洲的另一大安全威胁。

李伟表示,欧洲当前的安全形势可以用“内外交困”四个字形容。

外部威胁在于,“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始终未放松对欧洲的恐怖“攻势”,企图通过极端主义宣传,鼓动那些支持、同情、追随他们的人发动“独狼”袭击,以致欧洲处于持续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中。

内部困境则表现在,欧洲极右势力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反移民反难民、白人至上、反穆斯林思潮在欧洲再度兴起,这进一步助长了具有极右、排外、白人至上思想的种族主义分子的气焰,同样为恐怖袭击埋下隐患。

“外部威胁和内部问题,再加上欧洲本身就存在社会分化、族群对立、宗教矛盾等多重‘痼疾’,欧洲安全形势可谓‘内外交困’。”李伟说。

专家指出,欧洲安全形势严峻、恐袭风险上升,除了与IS等外部因素相关,也与欧洲自身的经济社会问题有关,包括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排外思想、移民融入难等等。

比如在欧洲不少国家,穆斯林群体往往被边缘化。如果说第一代少数族裔由于移民的身份还能忍受,他们的后代则普遍存在身份认同的困难和挫折感,感觉自己没有被社会平等对待。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极端分子选择用暴力对抗“被边缘化”,但暴力冲突又让双方陷入“以暴抗暴”的恶性循环。

路透社称,枪案发生地是乌得勒支郊区一个安静的居民区,有大量移民,其中很多是土耳其人。

不过,丁纯认为,欧洲各国国情不同,移民难民政策也有差异。总体来说,荷兰在制度安排、外来移民融入问题上做得较好,高效、严谨,但又不至于僵化。类似电车枪击案未必要一味归咎于制度安排缺陷,有一些只是偶然性的个案。

对抗愈演愈烈?

当澳大利亚枪手在新西兰枪杀穆斯林的同时,英国首都伦敦西部日前也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名男子用棒球帽和刀袭击一名少年,还高呼“所有穆斯林得死”、“白人至上”等口号。这起事件已被视为受极右势力影响的恐怖主义案件。荷兰电车枪击事件的背后也有外来移民给当地社会带来不安的影子。

面对蜂拥而入的移民难民,一些极右翼白人疯狂“复仇”。而面对西方根深蒂固的霸权、傲慢和排外,一些穆斯林极端分子也铤而走险,选择“武器的批判”。

在这种情势下,外界不禁担心,两股力量的对抗和冲突会否愈演愈烈?

李伟说,两种极端主义彼此对抗、相互报复确实有升级之势。但是,必须认识到,制造种族仇恨、实施恐怖主义仍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依然认同多民族、多文化交融共存。对各国政府而言,在反恐政策上也要双向平衡,不仅要打击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恐怖主义,同样也要严打鼓吹白人至上的恐怖主义,这样才能有助于遏制恐怖暴力问题。

丁纯指出,反穆斯林反移民与仇视西方和白人是一个互相刺激的问题,决定两股力量关系走向的一个关键是政府如何作为。对欧洲来说,由于存在文化、传统、宗教等多重差异,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是一个长期化的系统工程,政府必须综合施策,从上到下,从硬到软,多管齐下,才能确保社会平衡。政府有时会好心办坏事,有时会出于政治正确采取放任态度,有时又为了选票迎合民粹心理,这些做法都会让社会走向失衡。一旦一方力量形成某种优势,让另一方力量无法忍受,就会带来反作用。在政治上,可能会催生持极端主张的政党,在社会上就会出现“独狼”行为。所以,政策制定者务必要谨慎,如果处理不当,不排除两种极端主义的对抗会日趋走向激烈。

相关阅读:
印度一座建筑倒塌致1人死亡 约90人或被埋废墟下 中方: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活佛转世都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