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海同春”走进约翰内斯堡 南非侨胞找到回家的感觉(图)
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舞蹈团表演的舞蹈《唐古拉风》。
观众向阎维文献花。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有“彩虹之国”的美誉。南非目前有华侨华人约40万,其中约30万在约翰内斯堡。春节期间,北京寒冷干燥,约翰内斯堡温暖湿润。但是,无论距离多远,无论气候差异多大,约翰内斯堡华侨华人最近却在这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当地时间2月13日与15日,“四海同春”艺术团在约翰内斯堡闪亮登场,2000多名华侨华人现场感受到了家乡的牵挂。
盛宴:家乡味道
“今年虽然回不成家,但家里来人了。”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阮平说出了观众的心声,“感谢慰问团不远万里为我们约堡侨胞带来充满亲情、饱含家乡味道的文化盛宴。让我们侨胞找到回家的感觉。”
艺术团带来的是中华大家族的温暖,是中华文化的盛宴,是祖(籍)国的亲情。团长张建民说:“‘四海同春’艺术团在2019年春节举行海外访演,庆团圆,话桑梓,回首过往,祈福未来,为侨胞们带来家乡亲人的祝福和问候。”
为了这场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艺术团精心准备,精益求精。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与蔡国庆、青年女高音徐晶晶和龚爽以及男高音赵越带来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和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为观众献上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浓郁中国味道的节目。
“今年是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连续第5年参与‘四海同春’慰侨演出。河南是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我们努力在节目中充分体现中国元素。”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张振忠说,“比如,舞蹈《太极印象》的灵感源于太极,而太极的发源地正是河南陈家沟。少林武术也是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无论是象形拳还是十八般武艺以及硬气功,无不深受欢迎。琵琶演奏《十面埋伏》和二胡演奏《赛马》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乐演奏。从节目的编排上来说,歌曲、舞蹈、武术、民乐……形式多样,既有阳刚又有柔美。慰侨演出最重情,我们对节目的重视发自内心。”
情感:同频共振
“对于生活在约翰内斯堡的华侨华人来说,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伟大的祖国母亲还惦念着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给我们派来了这么庞大的演出团组,送来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新铸难掩激动,“我们真的一生难忘,难忘一生。”
“四海同春”,以情动人。演出现场的互动令人感动。
“1993年央视春晚邀请歌唱家阎维文送上歌曲《想家的时候》,歌声传遍五洲四海,抚慰了不能回家团聚的朋友的心。1994年新南非成立,我们许多同胞是听着这首歌到南非打拼。而春节回家,对于我们远在南非的侨胞来说常常是个梦。1999年的央视春晚,帅哥蔡国庆一曲《常回家看看》火遍天南地北,又一次拨动了中国人‘回家’那根心弦。”阮平说。
“我爱你!”“唱得真好!”……观众的喊声响彻全场。掌声中,阎维文清唱《想家的时候》。献花的小男孩用清脆的声音说:“我们全家都是您的‘粉丝’。”引来台下掌声一片。当《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响起,现场的千人大合唱令人心潮澎湃。功夫小子们的精彩表演带来台下观众的声声惊呼与热情掌声,小朋友的兴奋喊声令人莞尔。民乐演奏与舞蹈节目则令观众如痴如醉,“再来一个”的喊声不绝于耳。
中国驻约翰内斯堡副总领事屈伯勋说,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最讲究家族团圆,但是我们的艺术家们牺牲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到远离家乡1万公里的南非来看望慰问侨胞,给我们带来高水平的享受,所有侨胞都衷心感谢。
在艺术团团员的倾情演出与约翰内斯堡华侨华人的尽情享受之间,回家的感觉丝丝缕缕,深入人心。
传承:细水长流
“‘四海同春’为侨胞送上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盛宴,但是,对于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而言,这样的演出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文化需求。我们在‘四海同春’的基础上,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挂牌成立华星艺术团。”张建民介绍,华星艺术团扎根本土,聚集起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充分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艺术才华,既能丰富当地华侨华人的业余生活,也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而且,因为华侨华人对当地更加了解,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南非华侨华人的业余生活正越来越丰富多彩。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在华人集中的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都有多场活动。这其中,就有华星艺术团的身影。
2016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两家华星艺术团正式挂牌。两年多来,两个艺术团稳步发展,如今都已经是非常忙碌。“这几天,我们要参加约翰内斯堡新老唐人街的几场活动,比如16日的‘我在南非过大年’快闪、民族花车游行等。”约翰内斯堡华星艺术团团长黄晶晶说。开普敦也很热闹,开普敦华星艺术团团长董钢说:“我们正在积极排练节目,准备参加斯泰伦博斯大学由孔子学院举办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活动。”
舞龙、舞狮、演唱、演奏、腰鼓、太极……华星艺术团越来越活跃。正如张建民所说:“‘四海同春’演出与华星艺术团一脉相传。华星艺术团立足本土,不断创新,保持活力,长远发展。通过他们,海外华侨华人才能经常体会到家乡的味道。虽与家乡相隔万水千山,但是回家的感觉却能长留心中。”(本报记者 张 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