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埃塞俄比亚中国标准落地 非盟官员:西方“债务陷阱”论无中生有

原标题:埃塞俄比亚中国标准落地 非盟官员:西方“债务陷阱”论无中生有

【环球时报赴埃塞俄比亚特派记者 景玥 黄培昭】非洲联盟(非盟)第三十二届首脑会议2月11日在非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环球时报》记者赴埃塞采访期间,实地了解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在当地的落实情况。除了听到埃塞俄比亚人感谢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帮助、培训外,记者还听到一些西方人 对中国在非洲“言必信,行必果”的赞叹。对于那些无中生有的“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说法,与会的非洲国家代表反驳说,“希望西方媒体都能实地来看看这些中非合作项目,听听当地民众的评价,不要再凭空捏造”。

意大利游客:“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言行一致”

埃塞俄比亚人口近一亿,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内陆国,交通一直是阻碍埃塞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其95%的进出口货物通过吉布提港转运。2016年10月开通、全长约752公里的亚吉铁路被誉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亚吉铁路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与中铁二局承建并运营,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和里程最长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企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为埃塞打通了出海通道,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据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总裁比哈努介绍:“亚吉铁路开通后,从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货运时间从3至7天缩减为十几个小时。希望亚吉铁路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亚的斯亚贝巴拉布车站的主体建筑黄灰相间,在清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据车站工作人员介绍,拉布车站已成为当地新的地标性建筑,常有新人来此拍婚纱照,也有影视剧摄制组在此取景。埃塞铁路公司总经理格塔丘还多次向中国朋友炫耀说:“到埃塞,人们不仅会看博物馆展出的古人类化石‘人类祖母露西’,还会看拉布车站。”

登上亚吉铁路的列车,《环球时报》记者除了看到很多当地乘客外,还遇到一些欧洲游客。大家或是欣赏车窗外的美景,或是谈笑风生。在亚的斯亚贝巴上学的女大学生阿杰拉告诉记者,她的家在埃塞东部交通枢纽德雷达瓦,过去回一次家坐汽车要10多个小时,现在乘火车只需6个小时就到了,票价308比尔(约合75元人民币),能“常回家看看”让她感到很幸福。正在埃塞俄比亚旅游的意大利游客克里斯蒂娜对亚吉铁路大加赞赏,她告诉记者:“我去过中国的北京、上海,坐过中国的高铁,亚吉铁路的风格和中国的高铁很像,乘坐起来也很舒服。”这位自称退休前做过新闻出版工作的西方人士还说:“这条铁路让我们这样的游客感到便利,而对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来说,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我对有关中国的新闻非常关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设施联通无疑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而奔驰在亚的斯亚贝巴的绿白相间的轻轨列车是其中的另一大亮点。据了解,由中铁负责建设、完全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运营3年多来,已累计运送乘客约1.5亿人次。

埃塞员工:在中企每天都在成长

采访非盟首脑会议期间,不少参会代表和《环球时报》记者提到中国在非洲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时都会竖起大拇指。来自非盟的官员鲍勃说:“中国承建的铁路了不起,性能稳定且造价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希望中国能帮助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愿意学习中国铁路建设的经验,从而加快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谈及西方抛出所谓“新殖民主义”的论调,鲍勃驳斥说:“我们主动学习中国发展经验,以建设铁路为例,中国人将其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些经验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我们对此心怀感激。”

据中土中铁亚吉铁路联营体公司能力建设部副部长袁强介绍,目前中方公司在亚吉铁路上的运营人员有600多名,同时还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招聘了1000多名铁路运营人员,预计未来3年将有约3000名埃塞籍员工在亚吉铁路上工作。目前,中方人员正在对当地员工进行从技术到管理的系统培训,希望经过培训,铁路在中方公司运营6年后,埃塞方面有能力接管铁路运营。袁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培训工作并不简单,铁路相当于半军事化单位,当地很多人对铁路管理和运营知识贫乏,就像一张白纸。培训前期需要反复强调时间观念与责任心。中国铁路走出去,不仅体现在机械、施工方面,还体现在通过运营使中国标准落地。”当地列车乘务员莉迪亚告诉记者:“我经过中国师傅45天的培训,系统学习了迎宾礼仪、急救知识等内容。我特别喜欢这身红制服。能在亚吉铁路工作非常自豪,家人也以我为荣。”

亚吉铁路沿线分布着多个工业园区。在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南部的东方工业园门口,《环球时报》记者遇到一群来找工作的当地青年,他们表示,愿意到中企工作,让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据东方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焦永顺介绍,工业园创建以来,尤其是最近5年来,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迄今已为当地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园区以前是一片荒地,连车都很少见。而现在,园区所在的杜卡姆镇因人口数量增加已升格为杜卡姆市。

园区内有中国江苏利达牛仔裤厂,在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里,几百个当地员工正在流水线上埋头工作。当地工人阿迪尔有些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农民,自从来利达上班后,不仅收入增加,而且对牛仔裤的制作工艺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在知道怎么剪裁、怎么染色。在中国企业工作让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这种获得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所以,我爱中国,是中国企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好的变化。”

苏丹外交官:相信每个项目都能双赢

在埃塞采访非盟会议期间,《环球时报》记者还听到很多回击西方抹黑中非合作的声音。深受非洲国家欢迎的中国投融资合作,这两年却被一些西方媒体扣上“让他国陷入债务陷阱”等帽子,针对这样的言论,苏丹外交部官员穆罕默德·夏基尔表示:“在亚的斯亚贝巴,中国元素随处可见,比如这些年新建的机场、公路、轻轨、非盟总部大厦等。中国是真心实意帮非洲突破基础设施落后和资金技术不足等发展瓶颈,这些都有助于非洲区域融合和实现工业化进程。”他还告诉记者:“中国与项目合作国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其提供免息和低息贷款等金融或财政资源,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我相信,每一个项目都是可以双赢的。”

在亚吉铁路和东方工业园采访时,《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有一些当地民众被西方某些舆论蛊惑,个别人还往铁轨上扔牲畜,试图阻止火车顺利通行,甚至以此“碰瓷”,要求赔偿。遇到这样的事情,中国企业都会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化解矛盾。对这样的少数极端现象,在中国企业工作过的本地员工都不认同。和很多国家的情形一样,中企在埃塞遇到的困难还有如何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如何实现技术转让、如何搭建与现代化接轨的体系等。以亚吉铁路为例,袁强介绍说,铁路为内陆国埃塞开通了一个连通外界的出口,还拉动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建设、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形成“经济带”。但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一些公路运输企业会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因此,如何转变这些企业从业者的观念,协调其集团利益,成为中企面临的新考验。

相关阅读:
叙利亚局部冲突不断引担忧 英议会发表报告批“脸书”侵犯隐私 吁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