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作要流量不要底线?
咪蒙旗下的公号新炮制出一篇刷屏热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从“寒门难出贵子”这一时代焦虑点出发,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不幸的是,文章从刷屏到被揭穿只经历了很短的时间。围观者识别出许多破绽,比如主人公2013年高考,自称高中看过《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2014年才上线。文章关于投资人的浮夸描写,也引起真实投资人的不满。
我补充一点我的观察,我发现,文章里所有出场的人物说起话来都是一副中二少年的口吻。比如,班主任说:“(进入社会之后)你再遇到的,要么是你一谈理想就骂你是xx的人,要么是跟你谈理想就是想画饼骗你钱骗你汗的人。”
校长说:“对不起了,从你们进x中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把你们冲着名校学生去培养,而是把你们当作未来改变世界的那一部分人在培养……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真的用力活过的人。”
道理是没有错,但遣词造句的方式太别扭了。另外,作者一会说自己跟主人公联系很少,一会又像开了监控一样对主人公的人生无所不知。为了抒情,连逻辑自洽都顾不上了。文章末尾说为了保护隐私,用的都是化名,简直就像不打自招。
到此为止吧,漏洞太多,就像鸡爪里边挑骨头一样毫无挑战。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编故事早已是自媒体界的通行打法,这个公号不是唯一。通常来说,大家的区别只在于编得像与不像,流量的高与低。
虽然这些自媒体往往会说自己有很多苦衷,比如人手有限等,但不得不承认,现行的编故事打法是很鸡贼的。这种写作方式既不同于新闻报道,又不同于写小说,它两头的责任都不负,但两头的好处都占了。
新闻报道需要为真实性负责,小说需要为艺术性负责,但这些为流量而编的故事赚的是差价。它用大量细节营造出一种真实的体验,使读者轻松代入,然后用新闻报道不允许的抒情文字对读者进行情感攻击。读者一感动,十万加便应运而生。抛却流量以及随流量而来的利益,这些文章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几乎为零。
最可怕的是,它们利用一些公共议题收割流量,比如这次被消费的教育议题,结果让公共议题沦为一地鸡毛。嘴上说着“社会太浮躁”的人,谋的却是如何利用这浮躁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多么讽刺。
就这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来说,它杜撰一个优秀学子死亡的极端案例,吃相就更加难看了。事实上,一个良知未泯的人如果身边真的出现这种事情,你是不忍心把它添油加醋做成一道流量大餐的。这是写作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我知道,试图跟某些风生水起的自媒体对话是徒劳的。你跟Ta谈写作,Ta跟你谈流量。你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Ta说“这标题太老套”。即便Ta最后承认错误,也会郑重其事地发一篇文章《我错了——一个自媒体小编想跟这个世界谈谈》。当然,标题肯定比我这个好,还是十万加。
我真的很想知道,写作这件事除了流量,还有没有标准了?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