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单身阿姨的情感需求 不能只有婚恋骗子知道
8名青年男女在婚恋交友网站上冒充50岁左右成功男士,以谈恋爱为幌子,专门骗取中老年女性信任,得手后再以“内部消息”为由,鼓动被害人“投资”非法赌博游戏平台,5个月内共有10多个省市20余名被害人上当受骗。2018年12月27日,淮安市洪泽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余某等人提起公诉。(1月1日《检察日报》)
电信网络诈骗不是新鲜事,以婚恋为伪装的婚姻骗子也很常见,但冒充“暖男”,专挑中老年女性下手,鼓动“投资”赌博平台,再通过吃赌博网站的返利或者盗取被害人账户资金等方式获利,确属之前很少见到的“新型精准”婚恋诈骗。
这些年,“中国大妈”作为一个代名词,不仅在广场舞中活力四射,也频频出现在抄底黄金之类的新闻中,一度有过“击败金融巨鳄”的传说。这些传说自然很不靠谱,但是中国大妈手里有钱,显然是被骗子们重点关注到了。
很多保健品、医疗器械,包括很多传销组织,都盯上了中国大妈。新型婚恋诈骗,也学会了这一套路。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更为长寿,有很多丧偶的大妈,加上离异的,确实是个不小的群体。
把卖保健品时嘘寒问暖的那一招,直接复制到“谈对象”上来,伪装成大龄单身男子,通过婚恋网站的背书,不仅迷惑性很强,也正中了大妈们现实的情感需求。卖保健品的伪装成了亲生儿女,婚恋诈骗却伪装成了半路夫妻,后者当然更具“杀伤力”。
某种意义上,每一个情感需求的空白地带,就是一个骗术的“用武之地”。不能责怪大妈们警惕性不高,更不是什么智商衰退跟不上时代。社会心理学上,要说服一个人,有一种方法叫“外周途径”。你不是防范意识强嘛,那就故意告诉你一些你的准确个人信息。还是不信?再给你一些可以验证的东西——当然,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比如新闻中的案例,忽悠大妈搞“投资”,第一次银行账户里确有盈利,等第二次大批量“投资”,就什么都没有了。正如一些网友总结的“你看中了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电信网络诈骗,从来都是一整套邪恶的产业链,光抓几个具体实施诈骗的还不行,得发力摧毁整套产业链。要有效降低中老年人遭遇婚恋诈骗的风险,除了要加强普法宣传,切实提升大妈们的防范意识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筑墙”。
从信息安全保护到电信运营商管理,从受害者本人警醒到银行防范、司法打击等等,都是一道又一道需要筑好的保护墙。为什么骗子可以轻松伪装成大龄单身男子?婚恋交友网站的实名审核不到位,本身就是大漏洞。要强化监管,落实责任。那些非法的赌博游戏平台,更得重点打击。
不得不说的是,骗子的嗅觉往往十分灵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单身大妈们的情感需求,无疑是个现实的问题。一方面,子女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社会也应该更加宽容以待;另一方面,公安、社区、妇联等机构,需要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不给骗子们留下可钻的空子。
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