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 俄罗斯的“强”与“弱”
央视记者 宋一平
岁末年终,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特别策划《我眼中的2018》——以央视驻外记者的个人视角观察2018年国际局势变化、感知世界发展脉动。本期,央视驻俄罗斯记者宋一平为您评述2018年俄罗斯的重大事件。
2018年,对于俄罗斯来说,用一段“顺口溜”来概括,就是:
制裁已是家常便饭,经济增长依旧缓慢。
世界杯赛盛宴狂欢,中国球迷熬夜嗨翻。
美俄交锋动辄亮剑,军备竞赛不可避免。
中俄友谊稳定发展,民心相通大国典范。
俄罗斯大选:“独角戏”和“陪跑人”
今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没悬念,只是普京的“独角戏”。
反对党里最有实力的俄共领袖久加诺夫直接退出了竞争,推举比他年轻的格鲁季宁与普京对垒。格鲁季宁在莫斯科经营农庄型企业,这几年搞得有声有色,给人感觉很“靠谱”,理性、稳健的风格也吸引了一部分选民。但是,格鲁季宁在竞选前被爆出在瑞士存有巨额资产,这让他功亏一篑。当然,即使他的声誉没有受此影响,他与普京的支持率也相差悬殊。
△2018年俄罗斯大选前的竞选活动,俄罗斯民众高举普京照片。
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讲,不选普京,选谁?
这当中,西方对俄罗斯的打压客观上起到了一臂之力的效果。笔者在喀山出差的时候,一个出租车司机跟我说,“我以前选举时从来都不去投票。今年我要给普京投票。因为美国越欺压我们,我们越要团结起来,不能让他们得逞。”在俄罗斯,和这位司机观点相同的选民不在少数。真不知道美国和俄罗斯到底谁影响了谁的选举。
中国队没来中国球迷来了不少
今年俄罗斯的大事里,世界杯是比较提气的一个。一是因为俄罗斯队创造了队史最佳战绩,二是俄罗斯的赛事组织工作收获了不少赞扬。
△世界杯期间,中央电视台的临时演播室搭在红场附近的瓦西里斜坡。
世界杯开幕式前,我看到球迷身穿各自国家队队服、手拿国旗在红场合影留念。这让我想起2017年5月,前俄罗斯体育部部长接受我采访时说,“我们祝愿中国国家队能小组出线,如果不能,相信中国球迷也会来俄罗斯看世界杯”。
真让他给言中了,中国队没有来,中国球迷来的真不少!在索契举行的葡萄牙vs西班牙的小组赛,俄罗斯主持人赛前连线时说,“据我观察,现场球迷中最多的不是西班牙人,也不是葡萄牙人,而是中国人。”
而且,世界杯举行的一个月里,冷战的各方唇枪舌剑减少了,热战的地区也很少传出冲突升级的新闻。依我看,世界杯真该年年办,给世界和平,也给中国队多一些机会。
△俄罗斯世界杯上的中国球迷
战略强势:俄美关系还能差到哪儿?
世界杯之后,俄美领导人在芬兰赫尔辛基进行了本年度唯一一次正式会晤。“普特会”长谈了约4小时,被双方评价为富有建设性。如此多的分歧,只说“建设性”三个字,明显是外交辞令。
果然会谈过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再次以“俄前间谍中毒案”为由对俄罗斯发起制裁。这次制裁还引起了市场不小的恐慌,卢布在一周之内下挫约10%。一时间俄罗斯媒体重拾反美论调,专家也纷纷表示,他们对俄美关系的改善不抱任何希望。但是,俄美关系即便暂时无法改善,又能恶化到什么程度?
10月,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一位中国学者形容今年的俄美关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普京则说:“天有不测风云,风终究会停。”
普京认为目前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矛盾的产物。但是在谈到俄美关系以及面临的威胁时,普京再次亮剑,“作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死亡的俄罗斯人将如殉难者一般,最终进入天堂。而敌人因为来不及悔改,最终只能去死。”
这就是普京的风格,超强的战略定力,让俄罗斯保持强势姿态。
经济弱势:“没钱,你们要挺住”
多数俄罗斯人都支持普京的对外政策,但是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普京对外政策非常正确,但是国内经济不景气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普京本人非常关注经济领域。他5月份宣誓就任之后,马上发布了新的“五月命令”,要求梅德韦杰夫制定相应计划,到2024年俄罗斯要进入全球五大经济体,未来六年,每年都要保证俄罗斯GDP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值。
客观讲,西方制裁的确限制了俄罗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融投资方面。作为普京的政治盟友,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压力也很大。他前几年在地方视察的时候对当地民众说,“(现在)没钱,你们要坚持住。”今年的梅德韦杰夫在年终电视采访中被俄罗斯记者反复问的一个问题还是,“钱找到了吗?我们到底有没有钱?”俄罗斯经济今年预计增长1.5%左右,这个数字不能令人满意。
△8月29日,俄罗斯民众观看普京就养老金改革发表的电视讲话。
此外,俄罗斯今年还开始了延长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制度的改革,引起很大争论,普京为此专门发表了电视讲话。普京讲话的大意是:“如果我们现在不延长退休年龄,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会赶上。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进一步完善政策,让改革的负面效应减轻。但是为了在更长远的未来,俄罗斯民众的退休金能有所增长,只能采取这一国际上通行的办法。”
中俄关系:深层次的互信
2019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也被两国官方形容为历史最好时期。什么是“最好”?我所理解的“最好”,就是指双方彼此深层次的信任。
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讲的“漂流瓶”的故事,就印证了中俄之间的互信,以及这种互信的民间基础——两国人民的友谊。2005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中国政府邀请幸存的俄罗斯孩子来中国三亚疗养。时隔三年,2008年中国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俄罗斯政府向我们地震灾区的儿童发出邀请,约900名中国孩子来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那里的俄罗斯老师为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许多孩子渐渐从地震的阴影里走出,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
“其中一名叫席浚斐的儿童许下心愿,希望长大后来俄罗斯读书。装有他心愿的漂流瓶在大海漂流几个月后回到‘海洋’儿童中心工作人员手中。现在他的愿望成真,在远东联邦大学就读。”习主席演讲中提到的这个儿童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大四学生。他是中俄友谊的受益者,也是未来中俄友谊的传递者。
△“5·12”汶川地震后赴“海洋”全俄中心疗养的孩子们
2018年就要过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作为一名长驻俄罗斯、关注国际关系的记者,我感觉俄罗斯与其他任何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一样,需要的首先是平等和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和指手画脚。
上世纪20年代流亡欧洲的诗人茨维塔耶娃曾被问及,“关于俄罗斯您有什么话要说吗?”诗人不假思索地答道:“那里有力量”。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