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为人类服务还是反人类?西媒称人工智能遇伦理难题

原标题:为人类服务还是反人类?西媒称人工智能遭遇伦理难题

西媒称,比医生更早检测出肿瘤的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网络记者和网络警察……2018年,人工智能因其掀起的一场革命,尤其是它所引发的伦理难题而成为关注焦点。

据埃菲社12月18日报道,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吗?机器有朝一日会超越人类吗?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会减少就业岗位吗?人工智能有可能反抗人类吗?占据就业岗位的机器人必须纳税吗?这是社会在面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时提出的问题,尽管这种技术已陪伴我们走过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时光。

报道称,机器人“索菲娅”——其皮肤能比人类表现出更多的面部表情——的研发人本·戈策尔认为,机器人将比人类更聪明。事实上,机器人的智慧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人类。戈策尔相信,未来20年间,网络技术将经历真正的爆炸式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神经科学博士安德斯·桑德伯格正在研究如何从伦理、社会甚至是政治观点出发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比预期更快的发展。与其他众多科学家一样,桑德伯格认为必须确保网络技术真正服务于世界。

报道称,依照这条原则,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早期癌症检测、应对森林砍伐、改善公共交通以及优化农业、水源供应和教育等领域取得进展。部分企业已经证实,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成为某些体育运动爱好者、智慧家庭、语言学习甚至啤酒爱好者的好伙伴。

报道指出,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美洲开发银行今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洲大陆近43%的岗位正面临这种技术带来的威胁。但毫无疑问,机器人技术在军备领域的发展最令人担忧。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从道德上来说,具有结束人类性命能力的机器人是令人反感的。”

联合国和欧盟等机构指出,要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就不能失去对网络的控制。

责任编辑:吴金明

相关阅读:
普京:俄中合作对国际局势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英媒评选2018十大科学人物:中国“神童”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