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媒称日本科研实力亮黄灯:各界无共同愿景 只追求最快效益
日媒称,日本京都大学特聘教授本庶佑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令日本沸腾。另一方面,担忧日本科研实力下降的声音日益高涨。也有人认为,日本人今后将逐渐无法获得诺贝尔奖。日本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已过去四分之一世纪。日本《读卖新闻》专访了前京都大学校长、现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松本紘。
据日本《读卖新闻》12月11日报道,日本的科研实力看不出上扬的迹象。研究人员论文数量减少,年轻人不愿意读博士课程,科研界亮起黄灯。在中国等国科研实力增强的背景下,日本的科研实力相对下降。
实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资金方面存在问题。这对科研造成沉重打击。
报道称,日本政府向国立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发放“运营费交付金”。交付金是根据机构规模等分配的、机构可自行判断使用的资金,用于支持需要花较长时间才出现结果的基础研究和用人经费等。
报道称,但是,日本政府削减这部分资金,增加“竞争性研究资金”(简称“竞争资金”)。研究人员报名申请,通过审查后可以获得竞争资金。其结果是,研究人员不得不制作应征文件和参与竞争。
报道指出,基础研究也处于不利地位。基础研究是研究人员不断思考、一点点积累持续的。一直以来,运营费交付金支持了基础研究的发展。但这一体系遭到瓦解。
报道还称,就业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到大学和研究机构上班,一直工作到退休,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年轻研究人员有聘任年限。政府和产业界的想法是,让年轻研究人员到不同的研究机构锻炼,提高竞争力。
报道称,“竞争”听起来很美好,似乎可以对习惯了安逸的研究人员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但实际上,这并不简单。
报道称,获得了竞争资金的很多研究人员录用刚学完博士课程的年轻人等推进研究。但三年或五年过后,竞争资金用光,年轻的研究人员不得不再去找其他工作。
报道认为,既然研究人员工作如此不稳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企业工作,而非继续攻读博士课程或成为研究人员。
报道指出,如果日本政府不改变现在的做法,日本的科研实力不会提高。
个人经历
报道称,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松本紘本人起初也没打算成为研究人员。
报道称,松本的大学时代,日本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企业形势大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松本曾希望到大企业当总裁。
另一方面,那个时代兴起了“研究生热”。在导师的邀请下,松本到研究生院继续攻读。
报道称,现在,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但年轻的研究人员无法获得彼时的安心感。
松本在京都大学任助教之际,曾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事科研工作。
报道称,在多民族国家美国,金钱是衡量一个人的尺度之一。当时很多NASA的工作人员问松本工资是多少,当松本说出自己在京都大学的月薪之际,很多人会追问“是周薪吗”,甚至会有人问“是日薪吗”。
报道称,NASA工作人员一开始以为,既然松本是京都大学的助教,应该算“混得还不错”。当得知松本的工资水平,他们的眼神都变了。
报道指出,在日本,根深蒂固的观点是,选择研究岗位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富裕,只要能开动脑筋创造出新东西就好,生活清贫就清贫吧。这一点应该要改革。日本政府也应该认真面对这一问题。
将来
报道称,日本很难出现革新。这是因为,大学、企业和政府并没有对未来怀抱着共同的愿景。必须在俯瞰科学世界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展望。但是,现在并没有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综合文化人”。这是因为,大家在狭义的专业世界生活着。
报道称,这也与教育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原本被认为是宗教和哲学世界的事情也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时代,文理分科教育是愚蠢的。
报道称,松本在中学时代曾读过《圣经·旧约》。书中写道,夏娃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的女人。松本当时想,用一根骨头就可以造出人,也太夸张了。
但到了2012年,松本任京都大学校长,山中伸弥教授因iPS细胞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报道称,iPS细胞可以让细胞变年轻,还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组织。神话里才会有的事情逐渐成为现实。
报道还称,看似荒唐的事情里蕴含着未知科学的领域。科学技术也应该追求这种根源性的课题,不应该光看能否立即产生作用。松本认为,这可能为日本的将来打开一扇门。(编译/马晓云)
责任编辑:吴金明